浅淡合作学习的教育功能和操作要素
2007-12-27孙后宝
孙后宝
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形式,是指学生在尽可能小的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而且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幕思广益、共同负责地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学习。目前,在大多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境和学生团体活动的情况较少。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技能。以下谈谈合作学习的教育功能和操作要素。
一、合作学习的教育功能
1、培养平等意识。在学校里。每个班级中都存在着歧视性、阶层性的结构。如性别的男与女、体力的强与弱、长相的美与丑、家庭的贫与富、能力的高与低、尤其是学习成绩的好与差等等的差异与对立。这样一来,创建民主平等型集体的任务,尤显突出。在合作学习中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同学们可以相互启发、补充,不存在谁更行、谁更聪明的问题,大家都是讨论成员之一。这样,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平等,更民主,更有利于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2、培养合作精神。从客观上看。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强调合作,人类今后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个人力量已很难实现。因此,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加重缺少形成这种意识的氛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由4人或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要想在整个班级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精诚合作,将个人融入这个小小的集体中,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习的合作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3、培养交往能力。社会越发展。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就越明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社交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此过程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能“忘情”投入,又能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课堂行为。
4、培养竞争意识。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作为劳动力再生产基础的学校,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上进心、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合作学习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组与组之间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会逐渐增强。班级可以看作是社会一个小的缩影。在这个小社会中培养出的竞争意识。对学生们进入未来的大社会,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5、培养创新精神。释放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教学不应当是传道,教学必须是伴随着喜悦与感动的探究发现过程,或是伴随着惊异的问题解决过程。合作学习由于采用的是异质分组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面宽度都不一致,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启发、相互讨论,都会将另一些同学的思维导向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一些新的视角。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可以肯定,这样一个知识不断生成、不断建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要比传授性教学更受学生欢迎,更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
6、激励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能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一些问题放手让小组合作讨论,这时的学生已主动参与了学习。在合作讨论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一些结论。注意这些结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得出来的。如果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对方法、结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其中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7、培养承受能力。无论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失败的机会总是比成功的要多。失败是一种常见的挫折。挫折可以使一个人彻底消沉、忧郁下去,从此一蹶不振,也可以使人激发其潜力。去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一个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越高,他成就的事业也就越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组内真诚地合作,组织公平竞争。在合作竞争过程逐步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合作学习的操作要素
要使合作学习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必须尽可能多的渗透以下要素。
1、明确学习目标。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通过合作学习,他们必须掌握哪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即学习目标要明确。
2、认可既定目标。全体学生必须接受和认可既定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全体成员必须把他们所在的小组的学习目标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对待。
3、恰当选择内容。教学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于动手操作,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演示等等。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一般说来。对于那些空间较大的问题。如条件、问题、思路、答案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4、提前进行指导。教师必须在实施前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包括学生要做什么、以何种次序、用什么资料以及证明学生已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办法等,这些都必须提前告诉学生。
5、控制小组差异。小组的成员组成必须多元化,即小组内成员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增大知识面。
6、同等成功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享有别人一样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机会。
7、积极相互帮助。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教师分配给每一个小组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互相合作才能完成,让学生感到他们是一个战斗集体,谁也离不开谁。
8、当面直接讨论。要求学生必须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讨论。
9、掌握社交技能。要求学生要学会与别人积极交流、友好相处,学会处理问题,学会接受建设性批评意见,学会妥协和谈判。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正确的社交行为和社交技能。
10、加工内部知识。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一系列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内部知识加工任务。如理解、解释、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赋予含义、组织数据和评价所学知识的相关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11、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考虑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学内容,知识内容的重点,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一致。
12、保证学习时间。教师必须提供每一个学生和小组应有的充足的时间以便完成学习目标,否则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
13、完成个人职责。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每—个成员都必须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因而事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分配给他相应的力所能及的学习研究任务。
14、表扬学习成果。对小组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进行认可和表彰。对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给予学生认可的实质性的鼓励和表扬。
15、总结学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指导学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1)小组学习目标完成的如何;(2)在学习中互相帮助的怎么样;(3)在小组中的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好不好;(4)下次怎样做得更好。
上述要素并非每一个都要在每次合作学习中加以贯彻执行,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实践表明,在合作学习中贯彻这些要素后的学习效率明显高于不贯彻这些要素的合作学习效率。另外,在合作学习对这些要素包含的越多,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上述操作要素之外,教师还须明白,还有三个制约合作学习效果的要素:(1)任务的性质是一个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任务,而不是个体性任务,即任务所要求的资源(信息、知识、技能、材料等)最好是个体学习时不可能全部具有的,最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或是开放式的、答案不惟一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间深层次的沟通。(2)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程度与形式。(3)合作的结构化程度。结构化水平较高的合作学习更适合于常规的学习任务:而结构化水平较低的合作学习则更适合于开放式的、探索式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