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艺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7-12-27冯小瑾

中学理科园地 2007年1期
关键词:细线创新能力意识

冯小瑾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是当今时代的迫切要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在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特征,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创新的课堂教学达到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诱发与激励。培养学生在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两方面都具有创造力所必须的特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一、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物理教学中培养的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物理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物理及数学方法加以探究、研究和解决。创新意识的培养要靠创新的课堂教学。教学中的“创”就是要打破常规,“新”就是标新立异。课堂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而这‘在于教学能否突出新,能否调动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无疑是一种好的方法。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成果的应用,优化了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法,更新了教学手段。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境。这不但有利于教师以多种形式主导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活动多样化,趣味化,还有利于打破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让学生的思维能在更广阔的空间自由驰聘。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大脑潜能,扩大思维,大胆创新。

例如在介绍一些物理事件时。可以在多种现代媒体直观展示的前提下,辅之以一些物理学家比如牛顿、阿基米德、瓦特、法拉第等人的发现和创新事例的介绍。这样可以把久远、陌生、抽象的历史变为可近、形象、新奇醒目的视听感官刺激,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秘。

创新意识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培养,教师就是要去创造出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

二、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由此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思维规律,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动机有激活作用、指向功能,还能维持和调节人去做某种活动。如何创设条件,提高学生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之所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让学生处于“心欲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愤俳”状态,把释疑当作自我需要。迫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以疑激趣”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的那股力量化为一股激情、一股吸引力,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这样既轻松且水到渠成,避免出现一些生硬的理论、枯燥的阐述的灌输。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做到拨动学生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诱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新。例如:关于参照物,可以举出有冲突的例子,问:有人敢去抓正在飞行的子弹吗?学生答,会将手击穿因为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在一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空中飞行,突然觉得耳边有点痒,他顺手一抓,竟然抓到一颗从德国飞来的子弹。难道这颗子弹对他来说速度就不快吗?事实正是这样的。从而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想像去解释这个问题。又如学过了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后可以问学生怎样测一问教室的空气密度?能像固体和液体那样用天平测质量吗?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三、巧设陷阱,营造创新氛围

认知冲突是引起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新课教学中怎样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呢?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根据已有经验的思维定势而得出错误结论,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不妨将错就错。先听从甚至“误导”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后告之正确答案。学生由于陷入陷阱就会产生积极地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例如在进行力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甲乙两人拔河,甲获胜,是因为甲的力气大吗?学生给的答案往往是甲的力气大。教师可利用两弹簧称演示得出它们的力是一样大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用创新的方法探求答案的欲望,营造出创新思维的氛围。又如在讲力的分解时,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回答是一根线易断。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其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砝码时,细线却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时,学生的大脑中立即会产生思维撞击,产生探索新思路的欲望。以上两个问题设置了由就错到纠错的较为曲折的过程,可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对提出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了创新氛围。

四、巧妙设疑,启动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感兴趣。”学生心理的主要特点是好学、好奇、好动、好胜。针对这些特点,课堂上要运用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即与前述相反“以趣激疑”。这样课堂气氛就异常活跃。为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应提出一些寓有趣味性、启发性和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反思问题。在反思中探究原因,寻求依据,提出异议,发现规律。开拓视野。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训练。开放性的题目由于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结论,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难度适中,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而且提出的问题还须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因兴趣而思维,并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例如动量定理一般是用在一个研究对象上的,那么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系统运用动量定理吗?如质量为M的金属球和质量为m的木块用细线相连,浸入水中。细线竖直绷紧。两物体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匀加速下沉,经时间£细线断开,两物分开,再经时间t1木块恰好停止下沉,求此时金属块下沉的速度。这道题如用牛顿运动定律做是非常困难的,但把两物看作一个系统,由于它们的合外力不变。故合外力的冲量等于两物总的动量变化量,这样就省去了考虑绳子的力对它们的影响,变得很简单。

五、积累经验构筑扎实基础,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创新能力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墩厚的积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悟性和创新就是和头脑中的积累的东西共鸣。各门学科都是结构缜密的有机体,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是严谨的。只有系统地认识这些联系,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认知结构。为灵活运用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新课的教学过程,由于受学生当时的认知水平的限制,有的联系当时无法揭示。只能把它们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内容来讲。到总复习时则要引导学生找出各个分支的知识中心点或主干知识,把相对分散的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改组和梳理,使之形成一个牢固的知识体系。例如。对于力学题的解答,有三个基本观点和解答途径:力的观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建立方程:动量观点,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建立方程;能量观点,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方程。有时要同时运用这些定理和定律。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要我们教师创新地教,就能唤醒学生创新地学。最后还要注重实践,实践出真知,离开实践创新就会失去活力和存在的可能。

猜你喜欢

细线创新能力意识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细线转圈
细线吊冰块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爱看演出的小女孩
消防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