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高中物理教学思考
2007-12-27温文辉
温文辉
摘要:本文简单回顾近几年高考改革状况,提出今后高中物理的教学方略:构建扎实的基础知识网络,突出重点内容的教学;注重新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物理;课改;教学;思考
一、前言
由于高考指挥棒效应,普通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一直被“内容多,难度大”所困扰,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不少学生、教师苦陷“题海”,这显然干扰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纵观几年来的高考改革,可以发现高考命题思想从以前的“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考查考生今后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考查考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这种命题思想的变化可以从高考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中找到依据即“三有助”原则:要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要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在这几年的高考改革中,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模式保持稳定。难度适中。这主要是希望能够引导中学物理教师注重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限制在“题海”中,变成做题的工具。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改变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予探究,勤于动手。
二、今后高中物理的教学方略思考
1、构建扎实的基础知识网络,突出重点内容的教学
能力的培养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根基的,高一、高二是打基础的阶段,不宜盲目加大深度,这往往使学生负担过重,对知识的理解半生不熟,基础知识漏洞多,并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努力引导学生构建一个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对重要要领和规律要讲清讲透,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应用,做到点面结合,为高三年物理总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能简单地以大量习题来代替对基本概念、规律的学习和理解,这样会使学生养成“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的坏习惯,一旦碰到新问题时,很难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应当用“深入理解”来衡量,过多的练习量会占用大量时间,并且会严重妨碍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所以面对当今的复习资料“满天飞”,练习题应经过精心挑选。而且要做到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有机地结合。
2、注重新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开始,如何让学生喜欢学、甚至是主动去学,使新课教学变得事半功倍,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当然让学生大量做习题也可以达到熟悉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目的。但这样做会使学生思维僵化,创造力削弱。忽视对要领和规律的理解,只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全面,甚至是支离破碎。最后出现不求甚解,“张冠李戴”的坏习惯。新课的教学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去学习。杨振宁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因此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人手去启发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发展自己的知识才能成材”。只有学生主动地去领会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基本物理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过早结束新课的教学不是明智的选择。
当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绝不等于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不但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钻研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给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以形式上的“讲了多少时间”、“提问了多少问题”、“有多少人回答问题”等等来衡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即使是讲解习题或试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满堂灌”,完全可以做到有“广度”有“深度”又“留有余地”的讲解,同样可以达到调动、引导学生的积极性的效果。
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中每年都出现了大量的以STS(科学、技术、社会)为背景的试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命题将“学以致用”作为区分考生物理学习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查。
①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探寻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考查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
②设计新的物理情景,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上新课和高三总复习时都应注意收集一些联系前沿科学、技术、社会的信息题,分期分批发给学生,使学生从新的情景中获取足够的信息,熟悉新情景所提供的模型,使学生遇到新问题时不慌、不乱,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及其发展,但许多人认为中学物理中做实验“费时、费力、费钱”,不如“讲+练”来得容易、效率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必要的实验都被讲授所替代。这正是应试教育影响的结果。我国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国家教委曾在北京、江苏等10个省市的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初中学生理、化、生三科实验能力总成绩均不理想,其中物理最差。经过几年的努力,物理实验越来越被高考所重视,这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但历年高考实验题的难度系数都较低,这又说明中学实验教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那么为什么要做实验,不做实验行不行?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做了明确的回答:“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要领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实。无论从物理学本身的特点,还是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翻开百年诺贝尔奖获奖史,可以发现几乎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和理论宛如科学巨人的两条腿。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带动科学的进步。
重视对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培养的关键在“落实”,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抓紧抓好。
5、激发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先来看看美国中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他们认为“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受到近代科学突飞猛进的影响,所以无论从事哪种工作,都必须养成用新的方法从事职业的习惯。在中学学习物理时要使学生懂得: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从学习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要求记忆的事实重要得多。”教育本来就源于实践,学习在经长期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下,接受了许多前人的宝贵的间接经验,但学生的学习却一定程度上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复现”过程,使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虽然间接经验的接受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但直接经验学习更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能力发展为主旨”的指导思想,将情景式、游戏式、辨析式、讨论式等教学形式综合运用到物理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
那么,在实践中学生应当掌握哪些技能呢?来自美国物理教师协会的观点是:
①识别所观察到的现象中的变量
②整理观察到的信息
③会处理信息。以便研究并找出关系
④会解析用图线表示的信息
⑤学习根据简化的假设粗略地进行估算
⑥会把空间信息转化为其他形式(如实际电路与电路图的关系)
所以,优秀的教师总是表现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后再启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总是让学生处于“只要努力,就可以解决”的状态下,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可以通过努力尝到成功的乐趣。而不是把“真理”都讲了,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不敢以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这是在严重削弱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让我们来听听物理学家玻尔常对学生怎么说:“我说的每一句话,不可理解为一个断言,而应理解为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卫东,综合能力测试考核内容与要求——理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1
2吾立,2003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分析,试题研究,2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