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07-12-26陈昊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英雄信息技术

陈昊

摘要:爱国主义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每一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有助于这样的教学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切入点,结合课上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对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之间的相互促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爱国主义教育相互促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整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也作为一种资源,逐渐融入了现在课堂教学,使课堂走向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要求转变为以多媒体网络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要求。

在学生的学习书籍中,有许多是关于革命英雄人物的成长故事、奋斗经历和英雄事迹。这些内容的全面领会,对于正处于思想、人生价值成长期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孩子今后将以怎样的人生观去面对社会,能否承担起社会主义的建设重任。将信息技术引进到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方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广博性的特点,以英雄故事、事迹、经历为资源,信息技术为载体,潜心挖掘这些名人内涵,使“英雄教育”资源数字化、形式信息化。把信息技术与“英雄教育”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和“英雄教育”有效整合,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中使学生信息素养和思想品德共同得到培养的新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英雄教育”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的教育方式多样,除利用网络以外,还可以利用音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各种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英雄教育”,虽然可以通过参观、采访让学生寻找到英雄们过去的影子,但却不能让学生对他们有更深入具体的感受。时间不能倒流,但我们却可以利用多媒体回放历史,拉近学生与英雄们的距离。我们从旧影片中剪切、翻拍许多片段,并通过网络搜集一些历史照片和文字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以重现当时的风貌和英雄们的真实状况,加深学生对他们行为的理解,激发他们对英雄们的敬意。

如在讲授中国红军长征主题时,引入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曲作为开场,反映长征的基本历史过程,制作长征路线的动态图,体现红军行军路线,其间穿插遵义会议的图片,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当时的一名红军战士,既增强了历史真实感,又让学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使这一种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继承性,我们还利用技术手段制作了专题论坛挂在校园网上。在制作的网页内容中,许多素材是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搜集、采访、参观陈列室故居等方式获得的。在网页的制作上,通过在学生中的调查和建议采集、高年级学生的制作、信息技术老师的配合指导,使制作出来的网页从形式和内容上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们一边学习英雄人物,一边完善和丰富着网页,便在这不断往复的良性循环中,加深了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二、学习英雄是对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

交流是学生认知成长的过程,是新课程理念下,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表现。大家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疑问,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共同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会产生思想的碰撞和新认识的树立。

学习英雄的过程中,同学们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论坛上也开设了各种英雄的分论坛,如身边的英雄事迹、小英雄故事等。在这种不同类型和不同主题的讨论与交流,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建议不一定必须在课堂上,讨论不一定在本组内,发言不一定在上课时,英雄帖上,帖子就这样一条一条的累计起来,形成了一种校园氛围和潮流。既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对英雄们的认识,又渐渐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

一个好的情境,能给学生留下难忘感受;好的氛围,能产生学生前进的动力和树立正确的前进方向,而革命传统教育正适合这类氛围的营造。如在我教学动画制作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Flash制作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内容:让学生跟着网络画面合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以营造全班的民族自豪感和创作热情,然后让学生运用Flash动画制作技术,制作一面在晨光中冉冉升起并迎风飘扬的国旗,并尝试音乐素材的添加技术。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真正从内心里感受和体验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信息技术是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新手段。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不断的培养和熏陶后逐渐形成。从教学的实践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技术特点,将爱国主义教育合理地融入到新课堂中,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教育相结合,激励学生以史为鉴,树立振兴中华信念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历史,一百多年来,面对凶恶的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中国各族人民坚强团结,英勇反抗,一次次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野心,避免使中国完全陷入殖民地的深渊,像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不胜枚举。中国近代史一直以来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想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除了学习必要的历史知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对历史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有所领悟。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密度,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我曾组织过一次主题为“侵略与反抗”的活动课,事先拟定了一套详备的活动方案:活动目标是通过让学生搜集、选择、整理近代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资料,加深对中国近代屈辱史、抗争史的认识,培养学生感悟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活动方式是模拟时事报道,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分派任务,师生一起准备材料,制作课件,学生模拟记者和主持人,通过采访、朗读、多媒 体展示等形式进行交流,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在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国歌》和革命歌曲来烘托气氛,以震撼的图文画面展示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即“国门洞开、血海、深仇、血铸中华、沉思过去,面向未来”,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同学们都神情专注,情绪激昂,反响热烈。通过这节课,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了历史,受到了教育,那就是勿忘国耻,树立 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教学内容,调整了课堂教学节奏,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国古代教育家非常重视“学思结合”。“思”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对体验中身临其境的情景、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和感悟。我校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雄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德育与信息技术素养的双丰收,使“英雄教育”不再显得枯燥乏味,并带动了学校、学生的整体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英雄教育”相互促进发展,在两者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我校在德育上的一大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曾远旭.拓展信息技术道德教育渠道,构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平台.

[2]张林.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刍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1).

[3]吴有玲.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策略.甘肃教育,2007,(18).

[4]张文.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英雄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英雄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