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2007-12-20李平贵
李平贵
摘要:本文从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地位和作用、价值形态、心理基础、方法和特点以及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社会化的关系等方面对近十年来政治教育的研究状况做了梳理,在指出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政治教育; 政治社会化;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11-0183-03
一、 近十年政治教育研究的状况
近十年来,广大学者就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地位和作用、价值形态、心理基础、方法和特点以及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社会化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一) 关于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对于政治教育的概念及其涵义,不同学科的学者因研究的视角的差异而不尽一致,归纳起来,大体上有“目的论”、“内容论”、和“活动论”几种观点。[1]
所谓“目的论”,是指从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层面来揭示其内涵的观点。有学者提出:“政治教育旨在形成人们正确的政治意识,正确认识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2]还有学者提出:“政治教育是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3]这些观点突出了政治教育目的的政治性。
所谓“内容论”,是指从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层面来揭示其内涵的观点。有学者提出:“政治教育是进行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观点和政治品质的教育,坚定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4]也有学者认为:“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即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5]还有学者提出:“政治教育在于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6]这些观点直接定义了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所谓“活动论”,就是把政治教育理解为一种教育活动或者过程的观点。有学者提出:“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政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定的政治共同体对其成员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文化的传输过程。”[7]也有学者提出:“政治教育就是通过政治文化的传播,使人们获得政治知识,形成改变某种政治心理倾向、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意识,并规范和增强人们的政治行为能力的过程。”[8]还有学者提出:“政治教育是指一定利益基础之上的政党或政治集团有意识地向民众传播政治理论、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政治情感,使之获得适应其政治目的和政治管理的政治倾向及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9]还有学者指出:“政治教育是一定的政治体系包括国家、政府、政党等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和政治理想的社会政治共同体对其社会成员实施的旨在提高政治素质的教育活动。”[10]这些观点突出了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教育的过程本质。
(二) 关于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者从两个层面阐述了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其一是从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层面,有人提出: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他教育内容(比如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始终应从属和服务于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而且必须形成政治教育内容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结构,应当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强烈的政治性。[11]其二是从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的层面,有学者提出:一定的统治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统治利益,都要不遗余力地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统治阶级要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必须借助政治教育这一有效的途径来对自己的政治理论进行传播,使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理论规范转变成为社会共识。这个过程就是政治统治的合法化的过程,而政治教育正是实现政治统治合法化过程的途径之一,它通过对主流政治意识的宣传教化,为现行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辩护,达到维护既存的政治秩序的目的。[12]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传授政治知识;培养现代政治理念;树立政治价值观;培养政治信念,树立政治理想;培养政治情感;锻炼政治意志;训练政治技能;掌握政治规则;培养政治人才。[13]还有学者分析了西方国家政治教育的作用:“训练个人”,形成社会成员的“政治自我”;宣扬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攻击、歪曲社会主义制度;“支持政治系统”,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14]政治教育是信息时代国外的政治“防火墙”。[15]
(三) 关于政治教育的价值形态。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反映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要和满足的关系。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政治教育活动或过程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的效用。有学者提出:政治教育的价值类型可以分为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种。[16]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其中经济价值表现为: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价值;政治教育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政治教育对营造经济进步的政治环境的价值。政治价值表现为:政治意识的传播与发展的价值;政治生产关系再生产的价值;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的价值。文化价值表现为:政治教育对政治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价值;政治教育对政治文化的变异和创造价值。[17]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表现在:树立人们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政治的发展;建立生态文明。[18]
(四) 关于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方法。对于政治教育的特点,有学者提出:政治教育性质具有鲜明政治性;政治教育目的具有明确倾向性;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丰富文化性;政治教育手段具有形式多样性;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相互配合性;政治教育本质具有社会实践性。[19]还有学者从比较的视角对国外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国外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形式的渗透性——通过环境熏陶、媒体感化、学校引导、家庭配合等形式影响着学生和社会公民;教育手段的隐蔽性——名称隐蔽、教育内容隐蔽、教育过程隐蔽;教育方法的参与性——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等特点。[20]
(五) 关于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础。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的规律性。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政治教育在灌输原则下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灌输内容遵从阶段;灌输内容认同阶段;灌输内容内化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做好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做到“有的灌输”;灌输教育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变以教育者为中心为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注意二者互动。[21]
(六) 关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的关系。对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异趣和关联,学术界已经达成了共识,认为它们共同构成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22]在这三者中,政治教育作为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途径,主要是通过政治文化的传播,灌输主导政治思想,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价值观念,为一定阶级和政党的政治实践制造舆论,进行政治动员。思想教育主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问题,关注的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属于认知范畴但有其特殊性。思想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它通过不断解决思想矛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道德教育是社会为其成员接受并且遵循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处事为人,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其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道德教育是一种组织化、自觉化比较高的道德建设形式,在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3]虽然三者有各自不可替代的教育内容和特殊功能,但三者密不可分。思想教育从来就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而政治教育又主要是通过思想理论教育的形式来实施的。它们有着彼此交叉、重叠的领域,比如政治观教育,既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也是思想教育的内容。因此,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存在着互相渗透、彼此关照、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样,道德教育也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总是在一定程度上与统治阶级的政治信念、理想人格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道德教育不可能没有政治功能,提倡什么样的道德观、追求什么样的道德理想,本身就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带有鲜明的导向性。[24]总之,它们都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形式。从历史上看,也从来没有纯粹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一定的思想和道德总是从属于政治或者渗透政治内容,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这一点尤为明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