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建设措施研究

2007-12-20佘双好

理论月刊 2007年11期
关键词:建设措施思想道德青少年

摘要:本文通过三次较大范围的实证研究认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深刻变化,但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而是呈现出V型曲线的发展轨迹,学校教育并没有明显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社会实践和职业生活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应改变建设模式,树立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理念;调整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和领域,抓住思想道德发展的敏感年龄;丰富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实践作用;整合思想道德资源,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 思想道德; 现状; 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11-0005-07

青少年时期是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敏感年龄,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发展走向,不仅对青少年自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维系着其一生健康发展,而且关乎整个国家的思想道德面貌和未来发展走向。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表现出对新一代青少年成长的殷切希望和健康成长的愿望。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发展特点,从2005年开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建设措施研究”课题组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三次较大范围社会调查。第一次调查在2005年4-5月进行,主要对武汉市青少年按照1/1000比例进行抽样,获取城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发展特点的资料信息。[1]第二次调查在2006年5-6月进行,对湖北省14-35岁青少年按照2/10000的比例进行了抽样调查,以获取有代表性的全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情况。[2]第三次调查于2006年11月-2007年1月全国范围内进行,主要选取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甘肃、山东、安徽、广东、湖北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初高中生和大学生一年级新生进行调查,以获取全国青少年发展的总体信息。共发放问卷4000份,其中有效问卷3758份。本文主要在对照前两次调查的基础上,以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调查为基础进行分析和评论。

一、 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调查的结果表明,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尽管在当前多样、开放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很难用简单的词汇来描述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表现出积极、健康、明朗的发展态势。对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在个人与国家关系上,认可国家利益的无条件性;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主张兼顾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双向互利关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有较高程度的认同;表现出较高的公德意识水平和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认同。但也存在着在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的犹豫,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偏重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对参与国家政策的自我效能不高,对社会主义主导核心价值观念认同度较低和道德观念与行为之间的矛盾的偏差。表明当代青少年已经走出了传统对立的二元思维的局限,以现实和理性的观念来处理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既有许多新的令人惊喜的变化,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 当代青少年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国家观念,但思想观念趋于理性,在考虑国家需要的同时注入了个人发展的因素

调查问卷设计了一系列描述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些观点,当代青少年在这些观点上的表现如表1。

表1:青少年对一些爱国主义基本观念的看法

注:(1)为湖北地区调查的结果;(2)为全国调查的结果(下同)。

从表2,青少年从总体上对爱国主义基本观念具有较高的认同,特别是对于“爱国”与“叛国”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表现出鲜明的态度;对“爱祖国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也表现出较高的认同。但在涉及到爱国与个人发展等问题时,青少年在做出判断时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们认可国家需要的神圣性和无条件性,但另一方面,也在具体选择中,把个人的选择放在较重要的位置,如对“国家是抽象的,个人发展是具体的”持赞同观念的占34.3%,其比例与持反对观点34.7%大致相当;认同“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占61%;而反对的也占到16%。对于“加入外国国籍也同样可以是爱国的”,持赞成态度的竟达到64.2%,为大多数。表明青少年在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

从两次调查对比的情况来看,两次调查结果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异。相比较起来,全国范围调查结果表现出明显的两极性特点,也就是全国范围调查在爱国情感和爱国观念方面表现出更高的认同倾向,但另一方面,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发展方面又更倾向于个人发展的一面。这可能是在样本的选择方面,湖北省调查的年龄范围更开阔造成的年龄的差异,下面会讨论。

(二) 集体利益依然是青少年考虑的重要因素,但他们更偏重于个人利益考虑,追求平等互利的个人与集体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个人正当利益”是青少年最普遍选择

根据个体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状况,我们将个人与集体关系划分成以下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第二个层次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第三个层次是公私兼顾,在不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前提下,谋取个人正当利益;第四个层次是先私后公;第五个层次是损公肥私。青少年对自己所处的层次的判断如表2。

表2: 青少年对自己所处的思想道德层次评价

调查表明:大多数青少年认为自己处于第三个层次,即公私兼顾这个层次。“公私兼顾,在不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前提下,谋取个人正当利益”的观点经常被解释为青少年在集体观念方面处于一种“客观利己”层次,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持较消极态度。事实上,青少年认可的公私兼顾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合理利己观念有较大的差别;在湖北省的调查中,我们设计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你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问,选择“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仅占3.5%;说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念并不为青少年所认同,而认可度最高的是“互助互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占51.5%;因此,从这两个题目来看,青少年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更多的是重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双向互动的关系,这更符合集体主义的真实含义。但是青少年在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两极,更多地倾向个人发展,以个人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仅有1/5左右人达到“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层次。

调查表明,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青少年更倾向于在个人发展的基点上,注重个人与集体的双向互动关系,具有整合折衷的特点。

(三)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认同,具有参与政治生活,发表自己意见的强烈愿望,但对个人政治参与现状感到不满意

青少年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可程度,具体可分为政治稳定感、政策认同感、政府认可度、党风社会风气可信度、政治参与感等。青少年在这几个方面的看法如表3。

表3:青少年在现实政治问题上的表现

注:(1)为湖北省调查;(2)为全国调查。

调查表明,青少年对我国当前政治形势和今后政局的稳定看法较为明朗和有信心,对当前经济形势看法较为积极,对我国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具有较高认同度,对本届政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但对党风社会风气好转的信心显得有些不足,对参与国家事务的不满意程度更大,表明青少年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积极肯定态度,对中国今后发展充满信心,但在具体自我参与国家事务表现出积极的参政倾向。

两次调查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相比较而言,全国调查对当前我国政治形势和今后政治稳定的信心更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可度更高,对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显得更有信心。这个结果既与青少年对湖北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相关,同时也与在调查过程中调查样本年龄有关,造成这些差异的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四)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表示出较高的认同,和平、公正、和谐、诚信是青少年认为最应倡导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得到较高认同,而对与意识形态相关的价值观念认同度相对弱化

调查问卷列出的社会倡导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如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遵守法律、团结友善、敬业奉献、以人为本、富强、民主、平等、自由、公正、和谐、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让青少年选择。结果显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可度排名情况依次为:和平、公正、和谐、诚实守信、信义、平等、忠孝、遵守法律、自由、仁爱、团结友善、爱国主义、民主、敬业奉献、富强、以人为本、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说明和平、公正、和谐、诚信是青少年认为最应倡导的价值观念。与之相适应,一些传统价值观念如信义、忠孝、仁爱等价值观念得到较高认同,而与之相反,一些较典型的西方价值观念如自由、民主等则认同度减弱。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如以人为本、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等被排在最后几位。表明在青少年中一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正日益受到青少年推崇,中华民族一些传统价值观念在升温,而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虽然保持着较高的认同,但需要进行重新诠释,以赋予新的内涵。

(五) 青少年在基础道德素质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较好的道德行为,但道德行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道德评价标准显得开放宽容

调查问卷不仅设计了青少年对自我思想道德层次的评价,而且也设计了对周围同龄人和社会上大部分人的思想道德层次的评价。青少年对周围同龄人和社会上大部分人思想道德状况的评价如表4。

表4: 青少年对自己同龄人和社会上大部分人所处的思想道德层次评价

由表2和表4,可以明显看出,青少年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层次评价明显高于周围同龄人和社会上的大部分人,这表明青少年对自我思想道德水平有较高的评价,对他人和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有低层次化的倾向,表明青少年对自己道德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

与青少年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高要求相比,他们在思想道德行为表现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对“在公共汽车上看见老、弱、病、残或孕妇,您一般怎样做”一问,选择“主动让座”的占60.1%;选择“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选择让座”的占29.7%;选择“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选择不让”的占6.1%选择“别人不让座,我也不让”的占1.9%;而选择“装着没看见”的也占1.2%。对于“如果你捡到一个钱包,内有贵重财物,您一般怎样做”一问,选择“归还失主或上交给有关部门处理”的占58.2%;选择“内心很矛盾,但最后还是上交了”的占25.6%;选择“犹豫不决,最后没有上交”的占3.9%;选择“如果没人发现就归自己”的占6.8%。对于“假设您受到校园暴力或在社会上受到他人伤害时,您会怎样做”一问,选择“打110”的占34.7%;选择“想方设法报复伤害自己的人”的占9.8%;选择“忍忍算了”6.5.4%;选择“向学校或者单位领导汇报”的占32.1%;选择“向家长诉说”的占10.7%。从上述一些典型的道德情境的分析来看,大多数青少年在涉及基本的道德规范时,表现出较好的道德遵从,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行为选择时出现矛盾、犹豫,甚至出现行为偏差,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二、 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结论及建设中问题

三次实证调查的结果验证了课题组设计的一些假设,比如在改革开放、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的条件下,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和层次性的特点;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从注重国家、集体、整体发展到偏向个人、物质利益和现实发展的转变;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动态变化和发展的特征,等等。但调查结果也呈现出与理论假设并不一致和值得讨论的地方。

(一)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

根据青少年道德和社会性发展理论,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心智和心理社会发展,自我同一性的达成,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日趋稳定,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会呈现增长的趋势,青少年也逐渐会将自己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行为,在行为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倾向。

调查表明,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发展并没有呈现出简单的线性发展轨迹,而是呈现出明显的“V”形发展轨迹,也就是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在早期思想道德水平较高,中期呈现明显低谷,晚期又明显回升的趋势。16、7岁是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变化的转折点,经过一段时期的低迷,到24、5岁以后,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又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此看来,高中和大学期间是个体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敏感时期。如果说青少年早期思想道德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主流思想道德观念的简单盲目,那么经过高中和大学期间的探索以后,青少年逐渐把主流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个体内在的价值观念进行了整合,到晚期以后,个体在思想道德观念方面达到了个体思想道德观念与社会思想道德观念的整合,又表现出较高的思想道德观念水平,这也符合个体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而调查也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公益性活动并没有出现增长的趋势,个体在道德情境的表现方面,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复杂局面。但从总体上说,青少年在道德情境方面的表现也呈现出“V”字形的发展轨迹。与思想道德观念的发展轨迹相比,青少年在道德情境发生转折的年龄要明显低于观念的形成,也就是青少年在道德行为发生积极转变的年龄在14、5岁至16、7岁之间,经过两个年龄阶段的低谷以后,青少年在一般道德情境方面的正向行为会明显增加。

综合调查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在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面呈现出“V”形发展的轨迹,青少年在思想道德行为方面发展变化的年龄要早于思想道德观念发展转折的年龄。结果提示,青少年早期成长过程中,道德行为的养成至关重要,而中期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观念的提升又显得非常必要。

(二)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的总体评价

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是否与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决裂,形成了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他们是不是“新人类”,是否是“完全没有道德规范”的一代?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调查表明,青少年并没有与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决裂,他们对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主流的生活方式具有很高的认同度,他们并没有选择另类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自我表现也仅仅体现在追求不同的个性上。据在湖北省开展的质性访谈结果表明,青少年对思想道德方面和自己生活的看法简单、单纯和朴质,并不像社会和媒体想象的那么复杂。而他们的主要问题恰恰在于自我缺乏对思想道德方面的反省,缺乏明确的、稳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以至在思想道德方面和价值观念存在着诸多的困惑。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张华曾基于山东两次(1999、2003)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3]把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特点归纳为游走在“高尚”与“平庸”之间,表现出既追求“完美人格”,又“不拘小节”的特点,这个特点表现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矛盾性特征。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这种两极对立的矛盾,与其说表现的是青少年个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的矛盾性和多变性,不如说这个特点更好地反映了青少年群体在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并且调查表明,与个体思想道德观念的矛盾性和对立性相比,青少年在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群体分化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青少年中的优秀群体表现出高层次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道德追求,但另一方面,也有相当大一部分青少年群体呈现出低俗化的倾向。在青少年中,“未来超级大国的领导者”和“长不大的青少年”将同时并存于青少年的广大群体之中,呈现出多样、分层和复杂的特点。

(三) 关于教育和个体社会化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应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这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观点。但是,调查结果表明,教育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值得讨论的。从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随着年龄发展的特征来看,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并没有呈现出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增长的迹象。而恰恰相反,青少年在思想道德观念方面,随着年级的增长,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青少年在思想道德观念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下降的趋势。青少年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进入高中以后,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表现下降最为明显。而到大学毕业以后,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会有提升的倾向。青少年在思想道德行为方面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随着受学校教育程度越高,在道德行为方面提升的倾向。如果从这一结果来看,目前的学校教育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方面的作用值得讨论。调查结果显示,随着青少年逐渐进入社会,从事一定职业,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会呈现出明显提升的倾向。

三、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议对策及措施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应从全方位角度来进行整体综合建设。为此,课题组提出以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设措施:

(一) 改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模式,树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理念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模式从总体上采取以学校教育系统为主导,以共青团为主体协调,动员和协调各个方面力量,共同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对青少年形成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动员和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青少年成长,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是十分有益和有效的,依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模式的基础和主干。但这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一个多元、开放和社会流动频繁的环境下,存在着局限性。如何在充分发挥这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模式的主导性、权威性和教育性优势的同时,又充分吸纳青少年的意见和心声,增强其多样丰富、生活吸引和广泛参与性等,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思想道德模式建设所讨论的焦点。为此,课题组提出建设一种双向互动式思想道德建设模式的构想。这种模式遵循“青少年为本”的理念,把青少年作为一个积极发展的主体,以青少年思想道德自身发展的内在视角来透视社会生活和现象。它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强调青少年教育服务机构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以青少年发展的优势视角来透视青少年发展。在这种模式导引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不再是单向的发展趋向,而是体现了社会主导要求与青少年自身思想道德发展的结合。应积极探讨适应新形势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二) 调整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和领域,抓住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敏感年龄

从多次调查的情况来看,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已经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青少年所关注的问题和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从客观上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领域的变化。

1.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从调查来看,不仅不同青少年群体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着层次性,而且青少年思想道德内部也存在着结构和层次关系。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是一个包含了心理层面、思想层面、道德层面、政治层面的多层面的复杂观念体系,这些层面的思想道德问题相互联系、互相关联、共同组成一个整体。从青少年思想道德调查的情况来看,青少年关注的思想道德问题主要停留在心理层面和思想层面,调查结果一方面说明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需要不断地向道德层面、政治层面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心理层面、思想层面是青少年最迫切解决和最关注的发展领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应以心理层面、思想层面的建设作为切入点,不断向道德层面、政治层面提升。

2.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从青少年思想道德调查情况来看,青少年自然生长起来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我国所主导的价值观念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青少年自身也并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在青少年形成思想道德观念的敏感时期,应加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念的导引,使青少年价值观念以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的导引下进行整合,形成影响人整个一生的价值观念的基础。调查表明,超越青少年自身思想道德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思想道德要求并不能很好地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相反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对理想和高标准的价值目标的破灭感,进而变本加厉地追求低层次的满足,最近一些年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目标追求中存在的物质主义、世俗化、低俗化、短期化、浮躁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理想目标失落后精神追求的低俗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较低的思想道德目标要求也不能调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最近一些年来,我们比较重视社会底线伦理、基本道德文明习惯、社会公德建设,这些建设内容对我们形成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是非常必要的,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基础思想道德层面,久而久之,也会使思想道德建设缺乏灵魂和方向。因此,适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目标应是既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要求,又要超越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并且要不断地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沿着社会主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核心价值进行提升。

3.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和社会所主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出发点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思想道德素质是影响和制约人一生发展的重要素质,“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4]青少年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也十分关注,并对自身思想道德发展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动力。然而,青少年自然生长起来的思想道德要求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完全一致,有时甚至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之间的差距,就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最近发展区”。①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最近发展区”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确定了建设的内容。课题组认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应以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为起点和立足点,以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稳定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确定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4.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域。如前所述,尽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和观念上,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领域。但是,由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正处于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大多数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阶段并没有达到能够从较为抽象层面思考思想道德问题的阶段,因此,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直接从较为抽象的思想道德层面入手,而应从大多数青少年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出发,从青少年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出发,帮助青少年解决其成长过程的阻力,增强成长的动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因此,课题组提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先建设领域是身心健康、学习就业、娱乐休闲、社会参与、思想道德、政策保障、偏差行为预防矫治等,上述许多领域看似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与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息息相关,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应着眼于显性直接建设领域,也应逐渐习惯于从隐性间接角度来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敏感年龄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从初中阶段开始出现下降的倾向,高中期间下降趋势明显,在大学期间到达思想道德观念的低谷,高中期间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紧要点,大学期间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拐点。应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敏感年龄,对敏感年龄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给予特别的关注。

(三) 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实践作用

如上述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领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内容领域的多样性,从客观上要求青少年思想道德途径和方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是存在着局限性的,教育并没有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相反在某些方面还促退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而社会实践活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却增进了思想道德的发展。从这种相反相存的发展趋势来看,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需要多样化的渠道和途径,也需要多样化的方法。

1. 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性作用。从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来看,尽管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存在着局限性,但是,在所有青少年思想道德途径中,教育依然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因为教育具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整合思想道德资源、设定思想道德目标和内容、完善思想道德信息的功能,它使青少年各种丰富的思想道德体验通过教育得到提炼、升华,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指导和制约人一生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不可能通过个体自发地形成和完善,这样就需要教育这种手段进行不断灌注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形成与整个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基础。

2. 充分调动社会的杠杆作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社会化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化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力量,它是社会现实生活对个体思想道德发生的综合性影响,在社会化的综合影响中,有几股力量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产生着重要作用。一是职业社会化和职业活动。职业社会化是社会化形成和完善的标志之一,个体只有把自身的社会化准备通过一定的职业服务于社会和具体的职业领域,才在可能使自己把相对抽象的思想道德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在实践和活动完成从观念到行为的跨越。职业社会化不是简单的就业活动,就业为青少年职业社会化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增进青少年就业,帮助青少年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领域,有助于职业社会化的形成和完善,只有在就业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思维和视角,才能真正实现职业的社会化。职业生活是指青少年从事某种职业时的职业和生活状态,青少年从事的职业,在职业活动中所获得的职业体验,有助于将自己抽象的思想道德观念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结合,形成较为符合实际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个体超越自身的局限性,体验与超越自身以外的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最近研究表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使个体寻找到与社会价值观念的结合点,形成社会价值观念,而且可以使这种体验转化成一种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影响和促进个体一生思想道德发展。而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一生的影响作用十分突出,美国学者尤尼斯通过多项研究,认为青少年参加公益性活动有助于成年期思想道德发展。[5]而发展心理学对大脑的研究甚至发现,在青少年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个体,能够增进人的幸福和长寿。[6]因此,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各种社会力量,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三是青少年同伴关系和时尚流行心理。大量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随着父母和老师的作用力日益减弱,青少年同伴群体之间的关系对其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中的时尚现象、明星偶像的示范作用在其思想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四是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众传播媒介是耳闻目染其中的生长环境,大众传播媒介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提供了一种发展的起点和平台,据美国著名学者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中所述,在不同媒体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其人格特点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向。[7]大众传播媒体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青少年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对象和重点,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青少年在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充分调动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能够开展和进行。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问题恰恰在于青少年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缺失,青少年并没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环境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念,因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前,青少年呈现出了思想道德方面的迷惘、困惑,甚至矛盾和冲突。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任务首先应调动青少年进行自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我思想道德发展负起责任,才有可能更进一步接受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科学的思想道德观念。

(四) 整合青少年思想道德资源,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长效机制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需要积极拓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渠道,整合思想道德建设资源,建立健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1. 整合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资源。调查发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十分广泛的思想道德建设资源,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多数资源都处于一种各自为政、互不相关、繁茂芜杂的状态,处于分散状态的思想道德资源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多样的,有时甚至是矛盾对立和冲突的,这样十分不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资源进行整合。从当前世界各国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情况来看,世界上各个国家由于历史和国情不同,存在着多样化的青少年事务模式,比如有国家采取政府为主导的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有的国家采取政党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发展的模式;有的国家采取社会民间组织管理青少年事务的模式,等等,如前所述,我国主要采取以党和政府为主导,以共青团为主体,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但是在整合思想道德资源方面,吸纳青少年思想道德要求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课题组建议一方面应增加这一模式的开放性,充分吸纳青少年的声音,另一方面,应加强整合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资源的力度,提升政府主导青少年事务的主导性。

2. 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长效机制。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的相互促进的机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制约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显得过于严厉,而在另外的许多方面,又显得十分放任,需要有一个宽严适度的相互制约的稳定机制。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长效机制显得十分重要,根据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和发展的理论,青少年从走出家庭,进入到学校、社会生活,融入到同伴群体之中,直至进入到职业生活领域,以至对国家宏观社会政策环境的关心等等,存在着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既相互联系,共生共存,又相互作用和发展,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就是在这种生态系统下,与各个不同层面的系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着发展和成长。因此,只有从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建立和健全适宜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生态环境,才能更为有效地处理各种力量的制约和发展机制,切实为青少年成长和思想道德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① “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概念,指儿童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和在非常有经验的教育条件下达到的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它提示了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佘双好.武汉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建设措施研究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

[2]佘双好等.湖北省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特点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

[3]张华.游走在“高尚”与“平庸”之间——当代青年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教育选择[J].青年研究,2006,(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人民出版社,2001.879.

[5]陈会昌.道德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204-212.

[6]John W.Santrock: A Topical Approach to Life-Span Development[M].The McGrow-Hill compantes, 2004,P113-114.

[7][美]大卫·理斯曼等.孤独的人群(中文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刘凤刚

猜你喜欢

建设措施思想道德青少年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雇主品牌建设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析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