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接触的胡耀邦(下)
2007-11-28秦海
秦 海
“没有什么反动学术权威”
1972年,我总算从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再去耀邦叔叔家时,就常讲一些科学方面和科学院里的事情。耀邦叔叔对科学非常关注,他常问去他家的年轻人,近来有什么新发明、新发现,他很愿意听。他说:我现在虽没工作,但我不能跟时代脱节。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人家,这些年差距更大。他对文盲下了新定义:“不懂科技,就是文盲。”年轻人爱说“小道消息”,他有时就引导大家不说这些,而说科技方面的事。
记得陈景润刚刚出名时,有许多与常人不同甚至在常人看来可笑的地方。一次美国一个代表团来华访问,指名要见陈景润。科学院给他做了新衣服,又事先检查了身体,送他去宾馆见了,好像出了一些所谓“洋相”,于是很有一些人认为他有“毛病”。他什么会都不参加,这在当时是不可以的,但因为他有“毛病”,所以也例外了。有一次他突然去参加一个学习会,会上有人批判“苏修”,批判赫鲁晓夫,他竟认为有问题,反而向领导告发“怎么批判起苏共第一书记来了”,大家哭笑不得。我们正说陈景润的笑话,耀邦叔叔听见了,说:笑什么!科学家就是这样,就应当有这种献身精神。又说:科学家,开那么多会干什么!还责备我们:你们这些孩子,学不到人家全部,也至少应学到人家一部分。
当时有个荷兰的科技展览,是个小展览,以仪器为主。对这个展览感兴趣的人不多。我弄了两张票,送给胡德平。第二天,胡德平打电话来,“小贝,我爸爸也想去看。那司机也得去吧,怎么办?”我说,我在门口等你们,然后对展览会的领导说胡耀邦要来看展览。虽然当时耀邦叔叔还没有出来工作,他们也很高兴,请了最好的讲解员做讲解。耀邦叔叔来后,看得十分认真。对一些我不认识的仪器,他都叫得上名字,足足看了两个多小时。展览会的领导很高兴,对胡耀邦说,以后凡有展览,都给您送票去。耀邦叔叔还给他们写下了自己家的地址,说送或寄都行。
邓小平复出后,派胡耀邦去科学院,这正对胡耀邦的胃口。他先去找科学院的历任领导(有的还住在被打倒后的小黑屋里),向他们请教。然后再找许多科学家调查,该找的人都找了,其中有不少是当初冲破重重阻力从国外回来报效祖国的,却在“文革”中被打成这样那样的“分子”,当作所谓“反动学术权威”受批判。胡耀邦说,没有什么反动学术权威,你们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财富,要你们这些权威带领我们向科学进军。这时他胸有成竹,做了一个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报告,会场里群情激奋,许多科学家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时我在科学院,听到的几乎是一片对胡耀邦的称颂声。可惜过了不久,就随着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胡耀邦再次遭到批判。
对领袖的态度
去耀邦叔叔家的年轻人,都是对“文革”不满的。大家坐在一起,除了传播“小道消息”,就是对“文革”发泄怨气。这中间,当然会提及“中央文革”,提及江青。冷嘲热讽,说什么话的都有,张口大骂的也有,好像耀邦叔叔家是个自由的天地,只有在这里可以无所顾忌地说三道四。大家说这些时,耀邦叔叔若在场,也听着,从来不管,更不制止。但当有人说到毛泽东,表示某种埋怨时,他就常常制止,说:你们要注意了,要把“中央文革”和毛主席分开。大家尊重他,也就不说了。我想他并不是怕惹祸,因为允许大家骂江青也同样会惹祸;不让说毛泽东,乃是出于对毛的崇敬之情。这可以说是他们那代人、他们那种经历的人共有的情结。
记不得具体时间了,一次我去耀邦叔叔家,只见他和大儿子胡德平的脸色都很不好看,好像两个人刚刚争执过什么。我就问怎么了?耀邦叔叔不说话,胡德平则颇为愤愤地说:你听爸爸说的什么话!他说毛主席知道他和胡克实挤在这所小院子里,很快就会要他出来工作了!事到如今,他怎么还这样想!他们这些人,怎么还这样!正是因为他们这样,才有今天的境况!我当然不好说什么。耀邦叔叔见我来了,把话岔开,尴尬地说:开个玩笑嘛!我责备胡德平:耀邦叔叔是大家很尊敬的人,你怎么对爸爸这样说话!德平这才不说什么了。
胡耀邦受邓小平委派当科学院院长的那段时间,是科学院最有生气的一段时间;但好景不长,只干了半年,就下来了。我去看他,他的情绪很不好。我把我听到的科学院广大群众对他的肯定和赞扬告诉他,他默默地听了,说:群众我相信,群众我相信。然后用手向上一指说:但是,他怎么想,我不知道。可见他最看重的还是他心目中的“神”对他的看法。
不给锦上添花
大概是1972年,我还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院副院长是唐恺,他是一位有名的法语专家,《毛泽东选集》的法译本由他最后定稿。一天,在校园里他碰到我一一给我的感觉是他在专门等我。他问我:听说你是高干子女。我说了我父母,当然主要是我父亲的情况。他说:我不想在学校工作了,想去中联部,你能不能通过你认识的高干向什么人说一说?唐恺院长是我尊敬的人,“文革”开始,学生“造反”,几个院领导都被批斗,其他领导在那种情势下都不得不低头弯腰,独他昂首挺胸,同学生对着干。一次,是个冬天,他又和学生对吵起来,一激动,头一甩,连戴的毡帽子都甩得掉了下来,真是“怒发冲冠”了。一些人因此恨他,但也有很多人因此敬佩他。我当然愿意为他跑腿,便说我倒是常去胡耀邦家。他很高兴,写了一封信,由我送给胡耀邦。耀邦叔叔看了信,说:唐恺,我知道我知道,而且对他很熟。他是我党最好的法语专家。他去中联部工作,很好。不过又笑着说:他想去中联部,可以直接同我联系,怎么找你这个小姑娘。
我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唐恺,他很高兴,直接去找胡耀邦。不久,他果然被调到中联部担任了一个司的司长。后来我多次在报纸上看见他陪同周总理接见外宾的新闻报道。
我被分到科学院工作时,科学院还有不少下属单位,我不想去下属单位,而想在院部工作。我请求耀邦叔叔给科学院有关领导说句话,谁知他只是笑,不说话,闹得我摸不着头脑。胡德平在旁边说:我爸爸帮人有一个原则,就是困难时帮,雪中送炭;但想好上加好,锦上添花,他就不帮了。
那时上大学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推荐,被称为“工农兵学员”。耀邦叔叔只有一个女儿,就是满妹,几个孩子中她最小。耀邦叔叔也很爱女儿,他要找门路让女儿上大学,简直易如反掌,可他没有这样做。
无助的日子
周总理逝世的第二天,我去耀邦叔叔家,到处都是黑纱。我一见他,泪水就滚落下来。在他家的所有人都在哭,他脸色阴沉。有年轻人说,总理这一走,天要塌下来了。他不知是安慰自己,还是安慰大家,又像自言自语,说:不会的,不会的。
那时,他名义上还主持科学院的工作,但已受到批判。科学院举行了周总理的追悼会,由他主持。会开完了,人都散了,我还站在那
里,默默看着他。他也久久地站着,显得瘦小、苍老,用失神的眼光茫然地望着四周。一时间,我觉得他像个孤立无援的孩子,像个孤儿那样无助。我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刚才是为周总理,现在则是为他。他就这样站了许久,直到有人招呼他,才缓缓地走了。我一直在他身后,没让他看见我_恐怕当时的他对什么都“视而不见”。
在批判所谓“右倾翻案风”的时候,科学院“革委会”的领导找我去,逼问胡耀邦跟我说过什么。我说,他说我理论水平不高,要我好好学习马列。那些人叫嚷:你现在还给他涂脂抹粉!他们气坏了,说我年纪轻轻,立场竟然如此,并威胁我说,科学院是绝密单位,像我这样的立场,在科学院呆不住。我已不太在乎,呆不住就呆不住,总得给一碗饭吃吧。过了两天,我去耀邦叔叔家,路上东看西看(看有没有人盯梢),转了一圈才走进去。结果第二天领导找我去,说你又去胡耀邦家了,原来还是有密探盯着我。我反而因此出了名,不时有人来对我说当时运动的一些内幕情况和群众的反映,希望我转告胡耀邦。接下来是胡耀邦被科学院的各个局轮流批判。到我所在的外事局的时候,领导还事先找我谈话,要我发言,说我同胡耀邦接触多,知道他的“右倾言行”,要我揭发。我当然不会发言,但那时的会还不能不参加,再说,我也想见见耀邦叔叔。我去了,找了一根柱子后面不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坐下。一会儿,耀邦叔叔来了,那时他还可以坐在台下。我从后面看他,人好像又瘦了许多,颜色憔悴,完全是个老头。我的眼眶又湿了。批判时,一些问题时不时要他回答。有人间邓小平对他说过什么,他总是说他在科学院做的一切由他自己负责,不说邓小平一个不字。还有人逼问他,都有谁给你反映过问题?他说:人家反映情况,是正当的,因为我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我听了,那是我的责任,不能怪人家。他从不上推下卸。
发言者中有个姓蒋的,也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分到科学院的,可说是我的同学。她拿着厚厚一叠纸,对胡耀邦挥舞:胡耀邦,你不要猖狂!你私下对唐恺说了好多话,问题很严重,唐恺都交待了,这里有一大堆材料。你必须老实交待!我听了不太相信,按我所知道的唐恺的为人,他不可能这样。但姓蒋的雷声大,没雨点,到底也没有拿出什么材料来。
后来又在红塔礼堂召开过一次全科学院系统对胡耀邦的批判会。这次,胡耀邦、李昌(当时科学院副院长)都在台上接受批判。我早早去了,找了个比较靠前的位置,想再看看他。批判会中间不时喊口号,喊“文革”万岁、毛主席万岁时,我举手;喊打倒邓小平、“胡耀邦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口号时,我不出声,也不举手。旁边没人认识我。
粉碎“四人帮”后,我去耀邦叔叔家。家里一片欢腾,和当初周总理逝世时的气氛相比真是两个世界。耀邦叔叔也精神焕发,赞赏地对我说:“小贝,那次批判我的会上,我在台上看到了,凡是喊小平和我的口号,你都没举手。我当时真是很欣慰,没有白疼你们!”我没想到当时的情景他竟看到了。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好的评价。
还有一件事不能不提,就是后来我见到唐恺,说了我那个蒋同学批判会上声称有唐恺揭发耀邦叔叔材料的事情。唐恺一听,就跳了起来,说:这小姑娘,太不像话了!她根本就没有找过我,又何来什么材料!他气得脸都变色了。不过,他突然又坐了下去,说:耀邦是了解我的,是相信我的,不会被谎言所骗。我也相信唐恺,只是不知以后耀邦叔叔和唐恺是否再见过面。
背包上识字
耀邦叔叔很爱读书,主要读三种书:一种是马列、毛主席的书,一种是古书,再一种是科技方面的书。“文革”中被批斗,回到家,洗一洗,就读书,还分门别类地做读书笔记。我去他家的时候,他多在房里读书,我便同其他人聊天。他读书累了,要休息,这才出来参与我们的谈话。
他曾向我讲起,他参加革命时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文化低,底子薄,必须好好学习,好好读书。他规定自己再累、再艰苦,每天至少也得认10个字。那时常常行军打仗,他就把自己当日要认的10个字贴在前面战友的背包上,边走边看边记。他说,我个子矮,贴在前面人的背包上,正好对着我的眼睛。偶尔找到一本书,看见认不得的字,圈出来,写了,行军时也贴到人家的背包上读。他主要就是靠这种办法认字的。
耀邦叔叔的二儿子叫刘湖。人们奇怪他怎么姓刘,有的人随母亲姓,但刘湖的妈妈姓李,叫李昭。原来刘湖生下不久,蒋介石发兵进攻延安。他们没法带孩子走,就把这孩子托付给别人收养。这家人姓刘,刘湖也就姓刘了。刘湖的“湖”本来是“胡”,表示他本是胡家的孩子,后来添了三滴水,叫刘湖。解放后,许多干部把当初寄养在老百姓家的孩子领了回来,耀邦叔叔没有领,他对刘湖的养父母说,既然你们把他养了那么大,就是你们的孩子。刘湖初中毕业后,养父带他来北京见耀邦叔叔,说为了孩子的前途,要送孩子到北京上学。耀邦叔叔本不答应,说有困难我可以帮助。养父坚持,说不留下孩子,我就不走。耀邦叔叔这才把孩子留下了,但仍然让他跟着养父姓。刘湖也很爱自己的养父母,每年假期都回陕北看望自己的养父母。后来他找女朋友,一个条件就是要回养父母家结婚,以后必须尊重自己的养父母。他的养父母来北京,耀邦叔叔总是十分热情地接待。
最后一次见耀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主政,耀邦叔叔也重新出来工作,先是担任中组部部长,后来很快便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担任中组部部长后,他搬回了原来的院子。这院子同胡克实家的院子是相通的,一些来找耀邦叔叔的人就先到胡克实家,再去找耀邦叔叔。胡克实可能觉得这样不好,再说他自己也去地震局担任了职务,工作很忙,便把那相通的门堵上了。耀邦叔叔担任总书记后,再次搬家列北长街会稽司胡同25号。随着他地位的高升,工作越来越忙,我也再没去打扰过他。
1986年,耀邦叔叔从总书记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我想去看他,但不敢造次,先去向胡充实,可不可以。胡说可以,但不要说是去找胡耀邦,说是找他的孩子。我去厂,警卫果然问找谁。我说找胡德平,我们是好朋友,这才放我进去。这是个很大的院子,他的四个孩子也都住在这里。德平见我来了,颇有点惊讶,然后同我聊天。他问:你有什么事?我说:没事。过了会儿他又问:有什么事?我这才说:可不可以看看你爸?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免了吧。我只好说:那请你代我向他问好。德平说:谢谢。我心里想,好不容易来一次,还不知道以后来不来得了,就这样走,很不甘心,于是又去看刘湖。刘湖当时是经贸部科技司的司长,很健谈,我们便聊了起来。到吃中饭的时间了,我起身要走,他说在这儿吃饭吧。我当然想留下吃饭,这样就可看到耀邦叔叔了,但嘴里却说:不太方便吧?刘湖痛快地说:有什么不方便的,过去又不是没吃过,今天怎么
“装”起来了。
我终于又看见耀邦叔叔了。他好像更瘦了,整个精神状态同我此前在电视上看到他主持中央工作时生气勃勃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我说:耀邦叔叔好!我们大家都很想念你。他说:我相信,我相信。我还想告诉他一些外面的消息,他的夫人李昭说:吃饭吃饭,莫谈政治,莫谈政治。我只好收住了话题。耀邦叔叔的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本来都是很淘气的,吃饭时也都默默地吃,不说话。耀邦叔叔吃了菜里的一块肉,看样子还想吃一块,却看着李昭。因为身体的原因,李昭限制他吃肉。李昭看了一眼,轻轻说:吃吧,吃吧。他这才又夹了一块。我当时真想哭,忍住了。饭桌上没什么话,刘湖正要和我说什么,李昭再次说莫谈国事,刘湖也闭上了嘴巴。我当然更不好说什么了,就这样默默吃完饭,大家到院子里。我问:耀邦叔叔,身体怎么样?他说:还好还好。我说:没别的希望,只希望耀邦叔叔保重身体。他说:谢谢,谢谢。给我的感觉,他整个人都憋在那里。这时孩子拿出围棋来,他便和孩子下起棋来。我也过去看了一下,好像孩子们都故意让他贏。
来后,我对一些朋友说起耀邦叔叔的情况,不少人想去看他,但没有一个人被允许。据说是耀邦叔叔自己关照不要放看望他的人进去。
这一年春节,我再去看望耀邦叔叔。对警卫说找胡德平,答说不在;又说找刘湖,也说不在;谁都不在,到远郊疗养去了。后来从德平那里得知,耀邦叔叔是不想那么多人去看他,躲小去了。记得“文革”时去看望他,在我们议论“文革”的种种不是时,他还时不时插话,当然不像我们那样激烈,但可看出他的态度、这次,他竟什么都不说,连一句怨言都没有。
我心里总是惦念着他。记得他刚下台时,一些人又习惯性地要批判他。据说有一次胡耀邦接见一些日本人时,扣子没有扣好,有人便借此批判胡耀邦,其至说这是丧权辱国。我当时就愤怒厂,说,这算什么事!就算事,也是礼宾司的书,怎么扣这么大的帽子!好多人出来和解,也指责那人的帽子太大,太没来由。后来有个领导问我:你与胡耀邦什么关系?我说没什么关系。他连说不对头,不对头,要没特别关系,哪来那么大的火。我说:就是一个非党群众和党的总书记的关系,和你这党员又是领导比,和他的关系差得远了去了。
我惦念着什么时候再去看他。
永远的遗憾
可是,我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1989年4月15日晨,胡耀邦逝世。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去他家。到了灵堂前,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号啕大哭。这是我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号啕大哭。我心里想:耀邦叔叔,我们对不起你。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你给了我们那么多帮助,我们在你这里找到了光明,找到了温暖,找到了勇气,找到了信心;可你困难时,我们却不能给你任何帮助!现在想起来,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又能给胡耀邦什么帮助?这也不是我能帮助得了的,可我当时就是这样想。我的哭声惊动了德平,他出来拉我,并劝道: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又有什么用。刘湖的爱人也哭,说:爸爸,你有什么就说呀,为什么对你的亲人都不说,为什么对医生都不说,你硬是心病憋出来的呀!刘湖的爱人是医生,知道耀邦叔叔完全是因为心病的原因身体才迅速垮了下去.
胡耀邦追悼会,分给国家计委8张票,有我一张。我同丈夫共拟了一副挽联,上联是“高山仰止,拓荒总履险”,下联是“瓢浆甘兮,饮水常思源”。我想请人写,人家说最好自己写。我的字写得不好,但练了练,还是自己写了,送到灵堂里。后来好多文章都引用了这副对联。
时光如梭。我同耀邦叔叔相识往来,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而他逝世,距今也已整整18年。在他逝世后的头两三年里,我的情绪一直无法平复,一想起他,就不由流泪。尽管我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谁也躲不过。现在,虽然情绪早已平静,但我仍然深深怀念他。说来也怪,我对胡耀邦的感情,比对我父亲还深沉。为什么会这样,我说不清楚。我同胡耀邦有过那么多的接触,却没有一张合影。现在,当我怀念他的时候,只能回忆我同他交往中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和镜头,回忆他当时的音容笑貌.这是永远的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