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的“官本位”之忧
2007-07-31杨铁清
杨铁清
部分民营企业的“先天优势”正在弱化,民企不小心就会染上传统国企的老毛病: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只做人不做事、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只管过程不问结果、内部小山头林立、直至腐败商业贿赂。因为做管理“相当于做官”这样的价值观在民营企业仍然流行,很多人对管理岗位的向往和认同超过技术研发部门,这些问题民企须有清醒认识。
最近到一个颇有代表性的私营企业,电梯口那一排部门牌子吸引了目光,党委、团委、工会自不必说,连政工部、宣传部、文联部等都一个不落。老板有些得意:谁说我们私营企业只顾赚钱,你看我们的部门跟我们原先的行业主管局一样,一个都不少!
这是一家从国企改制过来的民营企业,也许还有惯性在起作用。但在很多即使正宗的民营企业内部,官本位也是无处不在。人事部或人事处已经无一例外地改成了人力资源部,“以人为本”也已经与“创新”、“品牌”、“诚信”等一起成为大大小小企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但“官本位”依然是“人本位”头上一片挥之不去的乌云。
在企业里,人们对管理岗位的向往和认同远远超过技术研发部门,即使受教育程度很高有科研能力的博士,也是如此。前不久浙江省在北京推出大规模的招收博士活动,据说有3000多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应聘。但民营企业普遍受到冷遇,甚至连吉利这样的知名企业全场收到的博士简历也只有“一两份”。
“到民营企业一般都只能去研发部门,从事管理岗位的机会比较少”,这是博士们对民营企业敬而远之的最常见理由。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企业并没有真正重视技术研发,没有在物质和精神激励多方面提高技术岗位的“含金量”。另一方面,依然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权力地位观念——通过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控制别人的权力,来达到自身的成功。在他们看来,研发更像是做事,管理更像是做官。这一“官本位”的精髓成为影响许多人包括企业界年轻人的职业价值观,而且因为是潜意识,以至于当事人自己也浑然不觉。
因为做管理“相当于做官”这样的价值观,民营企业一不小心就会染上传统国企的老毛病:以职务论高低,以级别定待遇。结果企业里面“总字号”经理人成堆,“干部”占全体员工比例连年创出新纪录。
我们对民营企业容易陷入非良性管理家族化的问题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和理解,相对而言,我们对民营企业的另一个“免疫缺陷”却缺乏足够的警惕——民营企业也会患上传统老国企的种种病症。因为民营企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具备绝对的天然优势,在竞争性领域尤其制造业国有企业基本已经退出的浙江部分地区,民营企业的“先天优势”正在弱化,官僚主义、只做人不做事、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只管过程不问结果、溜须拍马、甚至内部小山头林立,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出现,浙商对此须有清醒认识。
官僚主义等并不是政府机构的专利,也不是中国企业的专利。就连全球企业的标杆GE公司也不能幸免。杰克·韦尔奇就非常痛恨官僚主义,他认为清除官僚主义与保持激情同样重要。
另外,在竞争成为基本形态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官本位”意识更多地表现为拥有更多的“控制权”。一个公司刚刚小有规模,就希望“升格”为集团公司,因为“集团”就意味着有一大批下属公司,有更多的中层干部甚至是“二级中干”“三级中干”。如果扩编为集团公司实在不行,那怎么着企业名称里面“控股”两个字是少不了的,这样就可以简称为“××控股”。在这些企业主的潜意识里,控制人和支配人的想法和赚取利润一样重要,平等合作的观念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