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行动:香港管治民主化的推动者

2007-05-30赵灵敏

南风窗 2007年24期
关键词:管治民主化皇后

赵灵敏

從2006年12月到2007年8月,围绕着天星码头和皇后码头的去留,香港社会掀起了一场罕见的官民冲突。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名为“本土行动”的组织,在皇后码头前连续露宿3个多月,其中3人到后期更采取了激烈的绝食行动。但“本土行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保护香港历史古迹的行动,更在于它在香港社会引发的广泛争论和反思:如何对待殖民地时期的历史?经济发展是否社会的唯一价值?如何在城市规划中保证市民的参与权?

皇后码头不仅是殖民政府宣示权威的地方,也同样是香港历史上重要的公共空间,是1970年代以来港入反抗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恢复华文的语文地位、一系列的工人运动和公民抗争行动都在这里酝酿和发生。然而这些内容,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的历史课本里,都鲜有提及。“本土行动”认为,应该保留这样的城市记忆。

自197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以来,经济发展成了社会的至高价值。在这个前提下,一切都可以拆,“拆”成了塑造美好生活的必要元素。至于为什么要拆?为什么是这里?港英政府并不会询问普通市民的意见,最多只是让精英组成的咨询机构象征性地表一下态;回归之后,这种管治方式继续下来。在“本土行动”看来,如果管治方式和以前一样,又如何体现“港人治港”的优越性?

皇后码头最后还是被拆了,“城市规划和管治中的不民主化还没有到可以逆转的一刻”,但“本土行动”的主要成员之·朱凯迪认为,“但通过此一事件,港人已经开始考虑我们的观点。在未来的西九龙艺术区以及湾仔旧市场的重建中,我们将继续挑战政府以经济发展为最高社会价值的封闭决策模式。”

猜你喜欢

管治民主化皇后
精细化管理在采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遇皇后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澳门海域生态管治的必要性探析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被放逐的皇后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
整体信息管治考验公司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