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安居遭遇中国式舆论
2007-05-14陈晓舒
陈晓舒
“零供”矛盾绝非易解之结。雅迪尔所采取的舆论先行策略,也绝非解决这个矛盾的好方法。
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仲裁机构,虽然遥远,但却更为可期
2007年7月8日,一场声讨著名建材卖场百安居的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此前的6月29日,百安居的供应商在北京已经先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声讨百安居霸王合同及拖欠货款。至此,对百安居的声讨,俨然成南北呼应之势。
作为欧洲领先的建材企业,百安居自进入中国以来迅速扩张,先后在27个城市设立了60家商店,拥有10000多名员工,1200多家供应商。如今,正面临着最严重的一次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冲突。
零供双方的PK
曾经是百安居最主要供货商的雅迪尔,与百安居亲密合作近六载,却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并已然与百安居势同水火。
6月5日,雅迪尔员工集体到百安居上海总部示威,催讨拖欠雅迪尔近1800万元的人民币货款。次日,雅迪尔公开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向百安居供货。
对于雅迪尔激进的举措,雅迪尔总经理崔寿官提出对百安居的两点控诉:其一,百安居超市销售扣点过高;其二,百安居拖欠货款现象严重。
“雅百”矛盾公开后,图腾宝佳、欧韵诺维、豪赛尔、宏耐地板等原来百安居的供应商也纷纷响应,成为雅迪尔的同盟。并最终召开了供应商群起声讨供应商的新闻发布会,把这一事件向公众迅速揭开。
起初一直保持缄默的百安居,在舆论之声的压力之下,向媒体发布声明。声明宣称,百安居已经采取行动,将向相关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起诉雅迪尔单方面终止合约,造成消费者和百安居合法利益受损。
此外,百安居还认为雅迪尔员工6月5日的集体示威乃是对百安居上海总部的冲击,并致百安居员工受伤,此事也已向相关法院提起侵权诉讼。
崔寿官还向记者透露,除了拖欠货款,百安居还要求橱柜企业必须达到保底销售额,并且返点扣利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18%增加至2006年的33%。2007年,更是达到37.2%。此外,每年五一的促销要扣掉10%,百安居装潢设计中心也要扣6%,这样百安居从供应商扣点累计甚至可能高达53.2%。
崔寿官认为,正是因为百安居疯涨的扣点,导致雅迪尔在近两年中亏损达到200多万。“如果不离开百安居,(雅迪尔)只能抬高价格或者偷工减料,这样受到伤害的只能是消费者。”崔寿官说。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信息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田万良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如果百安居对供应商实行累计超过53.2%的扣点属实,供应商将必然无可选择,只能将这一部分成本传导给消费者。
田万良认为,百安居这样的高扣点和拖欠货款的行为已经挑战了公平交易的价值体系,也违反了五部委2006年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中第17条规定,即“17号令”(零售商不得因其提出的违反公平原则为由拖欠支付货款)。
然而,百安居相关负责人则回应称,百安居的合同并没有违背五部委的17号令,2006年6月18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也可以证明,百安居的合同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法规。
单赢还是共赢
随着“雅百事件”的不断升级和扩大,零售商与供应商纷纷使出明枪暗箭。“洋超市”百安居并未在一开始就高举诉讼旗号,而是先以“苹果计划”安抚人心,同时辅之起诉讼威慑对手。而以雅迪尔为首的供应商则仍在坚持舆论抗争的道路。
崔寿官告诉记者:“许多和百安居打过官司的人告诉我,千万不要和百安居打官司,完全就是耗时间,根本不会有结果。”这也是雅迪尔选择中国式舆论抗争的原因。
而即将面临“断货门”的百安居,则第一时间抛出“苹果计划”,与部分供应商结算全额或部分货款,还承诺扶持销售、提供好摊位等,以此安抚住了许多在起义与沉默中徘徊的供应商,只是对那些已经“撕破脸”的供应商才提起法律诉讼。
业内人士分析说,在“渠道为王”的今天,供应商“揭竿而起”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崔寿官也表示,供应商们确实不愿失去百安居这个终端平台,一则重新建立平台需要时间和极大的投入;二则突然失去这个平台会产生重大经济损失,也失去了一国际化的形象推广平台。这是许多供应商目前还继续忍受的原因,也是雅迪尔能忍受将近六年的原因。
然而,供应商们的现实处境是,即便不抗争,在高扣点之下也难以生存。反对百安居的供应商们都呼吁,希望百安居能够反思整个事件,仅百安居的单赢最终结果必将是失去信任,应该认真考虑如何达到共赢,互利互惠,共同承担市场风险。
许多人至此才开始反思,是否正因供应商们过分依赖大型零售卖场,放弃了自身销售终端的建设,将命运完全托付,才导致了今天的尴尬;抑或是大型零售卖场这个舶来品在中国水土不服,没有适合中国的规范制度,造成了今天的混乱。
期待第三方
中国零售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市场营销系教授李飞认为,大型零售巨头在进行跨国发展过程中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标准化,把它在本国运作的方式原封不动的搬到中国来,另一个本土化,根据中国市场的情况对其战略战术进行调整,跨国零售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在标准化和本土化之间进行协调。
就连退出百安居的供应商也不得不肯定,百安居的模式是先进的。既然框架模式是正确的,那么,管理模式该如何改革,才能平衡供应商与零售商双方的利益?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信息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田万良称,像百安居和雅迪尔这类“零供”矛盾在中国相当普遍。“一方面,中国是个全球的生产大国,有相当数量的生产企业,而终端销售则具有独特优势,导致生产企业过分依赖终端销售这种业态。另一方面,许多零售商以暴利为目标,不顾及生产企业的状况。这两方面共同造成零供矛盾的普遍存在。”
而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双方博弈的结果,谁主宰市场便是谁说了算——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是制造商说了算,零售商必须把钱先打给厂家,厂家才会提供商品。而现在供过于求,自然就是由零售商说了算。
强弱对比之下,供应商们的选择,只能联合起来反抗零售商,也就有了“雅百事件”,以及源源不断的“零供危机”。据李飞介绍,随着零售商规模的扩大,制造商实力的增强,已经有许多企业开始与零售商一起共同建造一个供应链系统,形成“零供”联盟。而除此之外,法制的完备同样重要。
李飞告诉记者,在国外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纠纷也并不少见。当某一方有需要时,可以通过仲裁委员会仲裁。在国内,则只能简单的依靠合同法来操作。虽然如果认定合同有违法,就会有相应的制裁措施。但由于供应商一旦告了零售商,将来和零售商合作就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单纯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的。这也就导致在中国零供双方纠纷频频,而媒体也成为主要参与方的原因。
显然,“零供”矛盾绝非易解之结。雅迪尔所采取的舆论先行策略,也绝非解决这个矛盾的好方法。或许,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仲裁机构,虽然遥远,但却更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