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熟市4个农村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情况分析

2007-05-10孙国祥徐敏皋周正元李建清

上海预防医学 2007年4期
关键词:控制率血压分层

孙国祥 徐敏皋 周正元 李建清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增长,高血压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因其有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的特点,且易并发心、脑、肾病等严重疾病,因而成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为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控制高血压的危害,我们于2001年开始对4个农村示范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现对4年来的干预效果作一阶段性评估。お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4个农村示范社区登记在册的高血压病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现场调查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①问卷,询问患者一般情况、心血管病家族史、体力活动方式、吸烟史和相关疾病史等;②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血压;③实验室检测血糖、血脂。

1.2.2综合干预方法将1 040例高血压患者(男425例,女615例)的调查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建档。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方案[1],由市高血压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血压分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疾病分析、危险度分层及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然后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医生,每3个月至少1次对患者进行血压和其他相关因素的监测,并根据具体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市专业人员负责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1.2.3评估方法对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率、血压水平、药物治疗率等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质量控制

建立了总负责人-督导员-调查员三级现场监督机制;所有调查员进行了严格培训,包括问卷调查的培训,血压、身高、体重测量的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调查。血压计、体重秤等仪器使用前均经计量认证合格。抽取10%的调查表进行复查,数据重复率达95%。调查表使用EpiData 3.02版软件进行平行双录入,并采用区间定值法和逻辑查错法进行错误数据的纠正,保证了资料录入的准确性。お

2结果

2.1干预前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

干预前高血压患者中,有26.3%的人吸烟,有38.1%的人超重或肥胖,有2.9%的人患有糖尿病,有2.9%的人患有脑卒中,见表1。お

2.2干预前高血压患者危险度分层

高血压患者危险度分层以中危为主,占42.6%,其次为低危(占23.0%)、高危(占21.5%),很高危最少,仅占12.9%,见表2。お

2.3干预前后血压值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的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别为149.2 mmHg、133.9 mmHg和88.9 mmHg、84.5mmHg,分别降低15.3 mmHg和4.4mmHg。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干预前后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t=25.02 和t=13.14 ,P<0.01),见表3。お

2.4干預前后血压分级情况

干预前、后血压控制率分别为16.4%和69.3%,控制率提高了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48 ,P<0.01),见表4。お

2.5干预前后服药情况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率分别为65.7%和81.7%,规律服药率提高了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6 ,P<0.01),见表5。お

3讨论

国内外研究资料[2,3]表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率和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并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对我市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4年的综合干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血压控制率提高了3.2倍,平均血压降低了15.3/4.4mmHg,规律服药率提高了24.4%。说明在农村社区中,面对面广量大的高血压患者,只要认真落实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就能实现对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管理,把高血压的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

有效地进行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成为各地慢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研究价效医学[4],即用最少的钱、最有效的方法治疗疾病。而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正是价效医学的具体实践。社区医生与高血压病人接触最早、最多、最广泛,相互之间容易沟通,高血压一级、二级预防的成本效益最佳,这是高血压进行社区防治的一个最大的优势。目前我市农村社区开展高血压的综合防治,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是防治经费明显不足,二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或技术水平不高,三是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为此,我们在启动农村高血压综合防治前,建立了市、镇、村三级高血压防治网络,对农村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强调对高血压患者的分级、分层综合管理,即首先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再对每个患者进行血压分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疾病分析,然后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危险度分层及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对中危且血压1级和低危的患者先尝试非药物治疗,包括多食含钾的蔬菜及水果、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措施。观察3~6个月后,视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对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须立即采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根据访视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4参考文献

[1]张宇清,刘国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40-144.

[2]UK. Prospective and diabetes study group 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type 2 diabetes; UKPDS 38[J].BMJ,1998,317:703.

[3]邱德星,周指明,文申根,等.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3):516-518.

[4]沈秀峰,郭丽霞.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问题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4):174.

猜你喜欢

控制率血压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安丘市2016年居民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分析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最怕啥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