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南汇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调查

2007-05-10沈安梅

上海预防医学 2007年4期
关键词:血吸虫病阳性率疟疾

沈安梅

随着洋山深水港与临港新城的开发,南汇区成为举世瞩目的热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员参与建设。特别是近3年来,南汇区的外来人员剧增,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03年的16万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32万。外来人员分布在全区各处,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来自血吸虫病、丝虫病和疟疾的重疫区,这对南汇区的防病成果带来极大的威胁。为此,南汇区坚持不懈做好血吸虫、疟疾和丝虫的监测和调查工作,迎接外来传染源的挑战。现将2003—2005年本区的外来人员“三病”检疫结果作一分析,以评价防治效果,为今后的流动人口管理决策提供依据。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南汇区2003—2005年外来人口“三病”检疫资料。

1.2方法

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其中血吸虫病采用三联抗原片免疫酶染试验(IEST)[1],抗体滴度≥1∶10阳性者进行病原学检查;疟疾和丝虫检测采用IEST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2]。 お

2结果

2.1抗体阳性率

2003—2005年共对27 197名外来人员进行了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003年在检疫的8 487名外来人员中,“三病”抗体阳性总人数54人,抗体总阳性率为0.64%,其中,血吸虫抗体阳性34人,阳性率为0.41%;疟疾阳性14人,阳性率为0.16%;丝虫阳性6人,阳性率为0.07%。2004年检疫的7 691名外来人员中,“三病”阳性总人数56人,抗体总阳性率为0.73%,其中,血吸虫抗体阳性47人,阳性率为0.61%;疟疾阳性8人,阳性率为0.11%;丝虫阳性1例,阳性率0.01%。2005年检疫的11 019名外来人员中,“三病”阳性总人数64人,抗体总阳性率为0.58%,其中血吸虫抗体阳性57人,阳性率为0.51%;疟疾阳性5人,阳性率0.05%;丝虫阳性2人,阳性率0.02%,见表1。お

除了对外来流动人员进行血吸虫、疟疾、丝虫检疫外,还对因婚嫁、经商等原因迁入定居的外来人员也进行了“三病”检疫。2003—2005年共检测此类人员915人,阳性5人,抗体阳性率为0.55%。对外来人员(包括外来定居)抗体阳性者,先做好个案调查,并结合阳性滴度、症状、体征、以往病史等,作进一步的追踪检查或病原治疗处理。虽然抗体阳性者不一定是病人,但经过采取进一步追踪检查或病原治疗等措施,对于控制和肃清外来传染源的输入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切断传播途径。

2.2“三热”病人血检

2003—2005年南汇区各医院门诊疟原虫血检共检查2 085名外来人员的“三热”病人(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发现疟疾病人14例(见表2),占南汇区疟疾发病总人数的64%。14例病例均属间日疟,都是外地感染后在本地发病的病例;对这些病人用伯喹、氯喹治疗,均治愈;同时在次年 4月底前对疟疾病人进行休止期抗复发治療。お

2.3疫点处理

2005年8月,在本区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检的流动人口血清中检出1例血吸虫抗体阳性1∶20者,经市疾控中心进一步病原追踪,粪检找到血吸虫卵。经流行病调查,病人曾患过血吸虫病,被确诊为慢性血吸虫病。发现疫情后我们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病人的粪便进行消毒,对病人居住环境进行查螺,查螺面积2 460m2,结果未查到钉螺;病人自动回老家进行治疗。我们及时撰写疾控通讯,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在每年5~12月疟疾流行期,一旦发现疟疾病人,积极进行疫点处理,防止由于气候变暖蚊子活动期长而出现疟疾的继发病例,并对疫点的周围人群进行了疟原虫血检,2003—2005年共血检488人,均未找到疟原虫。由于治疗病人和疫点处理及时,无继发感染病例发生。

2.4“三病”检疫开展的难度

在“三病”检疫工作中存在许多难点:掌握的外来人员人口数只是公安登记人数,真实的数字无法掌握;每年接受检疫的流动人员数占外来人员总数的比例极小;流动人员流动太频繁,致使检出阳性抗体时,病原追踪困难;有的外来人员发病后,由于血吸虫病、疟疾等疾病在上海已不多见,本地的医务人员普遍感到陌生,缺少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不能明确诊断,往往错诊、误诊,容易造成病情延误与疫情的扩散;而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员对流动人口检疫工作不理解,不愿配合医疗机构做此项工作,也严重妨碍了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お

3讨论

3年的“三病”检疫结果显示,在检出的174例抗体阳性者中,血吸虫抗体阳性占0.51%,疟疾抗体阳性占0.10%,丝虫抗体阳性占0.03%。这一结果提示,血吸虫病监测是关键,何况在2005年南汇区发现了自1985年宣布消灭血吸虫病以来的首例血吸虫病病例,应引起重视。在“十五”期间的监测中南汇区有残存钉螺的发现,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依然存在,加上传入传染源的客观存在,防止“瘟神”的死灰复燃已经显得刻不容缓。据统计,3年间我区共有14例外地感染后在本地发病的疟疾病人,病人来源以安徽、江苏、四川等地为最多,占65%,其次分别来自浙江、江西和贵州等。病人均为文化层次不高的为低收入职业人群。究其原因:①安徽、江苏、四川等地是疟疾的流行区,这些地区大量流动人员的涌入,其中存在着不少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极有可能引起续发病例。②文化层次的低下注定了流动人员的自我防病意识不高,是各种疾病最容易侵袭的人群。③以打工为主的低收入职业人群,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不理想,蚊子苍蝇孳生地密集,是导致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一部分病人,由于经济困难,不及时就医,不但延误病情,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传染源的扩散。因此,我们在做好全区医疗机构门诊“三热”病人血检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外来人口疟疾的防治管理,及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扩散。此外,随着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这2年南汇区还出现了来自非洲国家感染的传入病例,致使疟疾的防治形势愈加严峻。另外检疫结果显示的流动人口中丝虫抗体阳性率是3种寄生虫病中最低的,虽然构成丝虫病传播流行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小,但外来传染源输入的可能尚存,当地传播丝虫病适宜媒介依然存在,故仍应做好监测工作。

3年来南汇区外来人员血吸虫、疟疾和丝虫检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当地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了使南汇区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员自身防病意识和卫生意识,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正确掌握流动人员数字;医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熟悉各种疾病的诊治;卫生防疫部门应做好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员集聚地环境改造和灭蚊工作的督导和质控。お

4参考文献

[1]郑思民,汤淡云,何艳燕,等.血吸虫、疟疾、丝虫三联抗原片免疫酶染试验对三病监测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3,5(1):37-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编.疟疾防治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87-189.

猜你喜欢

血吸虫病阳性率疟疾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疟疾,不再是非洲的“地方病”
某些自制汤或可对抗疟疾
《送瘟神》背后的新中国首场“战疫”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