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部分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血脂状况调查

2007-05-10姜培珍施爱珍高围溦程旻那邹淑蓉

上海预防医学 2007年4期
关键词:体格营养状况男女

姜培珍 施爱珍 宋 峻 陈 敏 宓 铭 高围溦 程旻那 邹淑蓉 刘 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对2002年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的上海地区资料统计分析后发现,2002年上海部分地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营养状况较1992年和1995年均有明显改善,低体重、消瘦等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发展还不平衡,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等问题仍较突出。很多研究已表明,儿童期的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将会对一生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加强对孩子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营养知识普及教育显得很重要。应调整孩子的膳食结构、减少能量的摄入量,尤其是脂肪的摄入量,少让孩子吃油炸食物、甜食、脂肪含量高的零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将会对一生的健康带来益处。お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2002年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上海地区3岁以上至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对481人进行体格测量,其中男童240人,女童241人;对421人进行血脂检测,其中男童213人,女童208人。

1.2方法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体格测量按全国统一方法进行,测量器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发放,测量人员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临床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共同承担。

血脂的检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实验室统一检测。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整理分析。

1.3营养状况判断标准

根据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Z分进行评价:年龄别体重(WAZ)<-2为低体重,≥2为超重;年龄别身高(HAZ)<-2为生长迟缓;身高别体重(WHZ)<-2为消瘦,≥2为肥胖。

1.4血脂异常判断标准

根据2002年全国统一标准进行判断,即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在5.21~5.69mmol/L(201~219mg/dl)判断为边缘升高,≥5.70mmol/L(220mg/dl)判断为升高;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清TG水平≥1.7mmol/L(150mg/dl)判断为升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 0.91mmol/L(35mg/dl)判断为减低。以上3种情况中有1种符合标准即可判断为血脂异常。お

2结果

2.1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学龄前儿童体格测量结果见表1。

2.2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见表2、表3。

2.3学龄前儿童血脂异常情况

学龄前儿童血脂异常发生情况见表4。お

3讨论

表1为2002年上海6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测量结果。身高与1995年9市城区正常体格测量值[1,2]相比均有明显增长,其中3岁男女儿童身高增长分别为4.59cm和5.11cm;4岁男女儿童身高增长分别为4.61cm和5.57cm;5岁男女儿童身高增长分别为4.82cm和4.94cm。体重测量结果与1995年9市城区正常体重测量值相比,3岁男女儿童体重增长分别为2.37kg和2.63kg;4岁男女儿童体重增长分别为3.24kg和3.46kg;5岁男女儿童体重增长分别为3.52kg和3.3kg。与2002年全国3岁、4岁和5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测量指标相比[3],男女身高分别高出1.69cm与2.21cm、2.31cm与3.37cm和3.12cm与3.24cm;男女体重分别高出0.79kg与1.24kg、1.67kg与2.27kg和2.16kg与2.14kg。由此可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高于全国水平,说明该年龄段儿童个体发育状况良好。

采用WHO推荐的美国国家统计中心身高标准体重Z评分参考标准,Z评分是目前进行学龄前儿童群体营养状况评价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从表2和表3 WAZ可以看出,低体重率平均为0.42%,与1992年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4岁儿童为1.27%。WAZ是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国际上常用该指标作为判断营养不良患病率的依据。WHZ可以看出,6岁以下儿童消瘦率平均为0.42%,与1992年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者也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4岁儿童占1.27%。WHZ是反映近期急性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儿童体检中常用WHZ的指标作为判断急性营养不良的依据。HAZ是反映和评价儿童个体发育状况和营养水平的较为稳定的指标。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6岁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0.62%,其中4岁和5岁儿童分别为1.27%和0.62%,与1992年调查结果(2.2%)[4]和2000年调查结果(1.2%)[5]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从以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良好。

根据表2学龄前儿童WAZ和WHZ的结果,3岁至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平均为12.27%,3岁、4岁和5岁儿童的超重率分别为8.64%、13.38%和14.81%;肥胖发生率平均为8.94%,3岁、4岁和5岁儿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5.56%、10.19%和11.11%。从表3可见,2002年调查结果与1992年全国(上海)营养调查的结果[6]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明确定义为一种疾病[7]。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很大,可以造成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损害。根据儿童肥胖的前瞻性研究,肥胖不但对儿童的心血管、脑血管以及呼吸功能产生长期的慢性(有时不可逆的)损伤,更为严重的是,肥胖儿童尤其到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的危险要远远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危险性是正常儿童的2~6.5倍,1~5岁的肥胖儿童中有27%的会将肥胖持续到成人。此外,肥胖可造成儿童运动速度和耐力的下降,进一步可使儿童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致使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特别是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感染上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等。因此,对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从2002年调查的资料可以看出,学龄前儿童血脂异常率为4.99%(含TC边缘升高为6.18%),其中男童为5.16%(含TC边缘升高为6.57%);女童为4.81%(含TC边缘升高为5.77%)。3岁男女儿童血脂异常分别为11.59%(含TC边缘升高为13.04%)和8.57%,其中HDL-C低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25%和7.14%;4岁男女儿童血脂异常分别为2.94%(含TC边缘升高为5.88%)和4.41%;5岁男女儿童血脂异常分别为1.32%和1.43%(含TC边缘升高为4.29%)。研究表明,儿童血脂异常可持续到成年期,许多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呈独立的负相关, 而且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8]。因此,早期发现进行干预是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建议儿童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宣传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减少能量的摄入,尤其是脂肪的摄入量,尽量减少油炸食物、甜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及不健康零食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并让孩子每天至少保证有2个30min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有规律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促进学龄前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長。

4参考文献

[1]上海市少年儿童营养基金会,上海市学生营养促进会编.少年儿童营养大全[M].九市城区7岁以下男、女童体格发育测量值(1995年). 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464-465.

[2]彭晓珊,梁翠媚,张淑琨,等.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发育指数的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6):391-392.

[3]王陇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0综合报告[R].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67.

[5]陈明霞,何武,富振英,等.2000年中国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03,32(3):250.

[6]王晖,荫士安,赵显峰,等.北京顺义某幼儿园123名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1):53-54,88.

[7]WHO/NUT/NCD.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on obesity.Geneve:WHO,1997,3-5.

[8]赵水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1):23-24.

猜你喜欢

体格营养状况男女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儿童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促进小儿良好体格发育的影响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男女有别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饮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意式”男女的街头时髦选
体格与人格并修筑实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