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舰访日:历史性突破的曲折旅程
2007-02-11陈君
陈 君
挂着五星红旗的中国军舰,第一次来到日本本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但是,中日军事关系的破冰刚刚开始,两国建立战略互惠性的军事安全关系还要跨越许多巨大的障碍
11月28日,中国海军“深圳号”旅海级导弹驱逐舰将抵达日本东京港晴海码头。这将是悬挂着五星红旗的中国军舰,第一次来到日本本土。
“8月底,中國国防部长在时隔9年后第二次访日。现在,中国军舰来到日本,这都是中日军事交往实质性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事件。”中国驻日使馆国防、海军兼空军武官徐京明对本刊表示。
1972年建交以来,中日两国政治关系阴晴不定,军事往来更是波澜起伏。“军队加强交往,防务加强交流,有利于化解疑虑、矛盾,增加互信。”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全林远大校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这是两国政府的战略性选择,是相互需要的结果。”
两国媒体对“深圳号”行程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军舰访日预示中日关系进一步转暖升温。然而,在民间看来,受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中日军人的握手和微笑,总显得有些不自然。
一场推迟了7年的约会
11月21日上午,中国广东湛江港,海面波澜不惊,“深圳号”和随舰345名官兵即将出发。
中国国内的军事论坛上,“深圳号”的名头早被叫得山响。在军事迷眼中,它是“神州第一舰”:1999年4月服役,舰长154米,最大宽度17.1米,排水量6100吨,装备反舰导弹、舰空导弹、反潜自导鱼雷……
“‘深圳号称得上是我们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了。”全林远大校说。至今,它对14个国家进行过友好访问,创造了中国海军对外交往多项第一。
而到近邻日本做客的旅程,却充满曲折。7年前,2000年10月,日本首相森喜朗与中国总理朱基就中日军舰互访达成一致;次年,小泉纯一郎接班,中日关系急转直下;2002年,中日建交30周年,两艘中国护卫舰准备访日,就在起航前夕,小泉突然参拜靖国神社,访问流产。
“小泉时代,中日政治关系温度降到冰点,本就发展缓慢的军事交往几乎全面中断。”日本东洋学园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朱建荣感叹道,“我认为,‘深圳号访日可以被视为二战后中日普通军人之间直接交流的真正开端。”
军舰互访背后的历史沉积
经过二战的惨痛教训,对于曾是战争对手的邻国的军舰,日本公众会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是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对“深圳号”访日最感兴趣的话题。
11月23日下午,中国驻日使馆武官处向本刊介绍了“深圳号”在日本4天的主要活动:向东京市民、华人华侨开放;中国海军军乐队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军乐团联合演出后,还将到东京街头为市民演出。从整个安排来看,“亲民”意味显而易见。
出访指挥员、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肖新年少将将会见日本防卫省、外务省和海上自卫队官员,参观自卫队学校和基地。“两国官兵还将互上对方的军舰做客。日本这次派出的是一艘护卫舰。”中国驻日使馆武官处林副武官向本刊透露,“中国水兵将与日本军人进行文化和体育交流,了解各自生活,还计划游览一些名胜古迹。”
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军人是具有相同想法的人,他们议论一些问题,建立信赖关系,从维护和平的意义上讲很重要。
其实,这不是中日两国军舰第一次打交道了。中日海军交往的开端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1886年、1891年,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就曾率北洋水师“定远”“镇远”等军舰两次到访日本。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急速膨胀,视中国海军为最大对手,积极备战。第二次访日期间,日本“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上“定远”参观,发现清军水兵在主炮上晾晒衣裤,断言此舰队不堪一击(也有史学家怀疑“主炮晾衣”的可信度)。3年后,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正面较量中首败于丰岛海战,再败于黄海海战,三败于威海卫而全军覆没。
“以后的历史,我们都很清楚,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华民族造成了太大的伤害。”全林远大校说,“作为军人,我们对日本的心情十分复杂。日本方面也是如此,这么多年来,中日在军事领域的对话、遏制、提防……纠集在一起。”
1996年,全林远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邀请以军人身份访问日本,当他提出要参观一些军事设施时,被婉言谢绝。“中国军人同欧美国家的交流,开始得很早。中美、中俄、中欧等都已实现了军舰互访。目前,中美还要建立军事热线,军事关系正在走上理性和平稳发展的轨道。但是,我们同日本的交流,由于历史原因,开始得就很晚,而且,感觉不一样……”
在日本长期工作的学者朱建荣很能理解这种感觉,“日本整体社会对中国防卫力量还是处于不理解状态,有担忧,有提防,有好奇。”
近几年,提到中国军队,一些日本政治家和媒体都把关注点放在“国防开支连续19年增长”“军费不透明”等方面。
朱建荣认为,“深圳号”访日这类交流是增加互信很好的方式,应该让日本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军人。
“身体允许的话,我一定要到中国军舰上去看看。”日本庆应大学教授、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日方委员小岛朋之对本刊说。由于健康原因,小岛先生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中国军人的到来,和日本军人日后的回访,都表明了政府间的信任。我们要正视历史问题,哪怕是不友好的历史。”
在东京留学的于小姐也格外关注“深圳号”:“我要和日本朋友去看咱们的军舰。晴海码头风景很好,‘深圳号也很威武,我会多照几张照片。”
本刊了解到,中日外交和国防部门正在磋商日本海上自卫队回访中国将会派出什么舰艇,以及时间和行程安排等。
日本海上自卫队已对64个国家进行过友好访问,但从没来过中国。对于日本军舰的中国之行,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曾向本刊提出疑虑:“挂着日本军旗的军舰来到中国,是否会对民众心理造成冲击呢?”
一位日本驻华记者说,在历史镜头中观察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很多问题都变得敏感。军事问题尤其如此。所以,把日舰访华放在中国军舰访日之后,也是有关方面慎重权衡的结果。
“不排除在未来的某一天,插着中国人十分熟悉的太阳旗的日本舰艇,以友好使者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港口。相信我们能经受住心理考验,也有理由表示欢迎。”国内一篇评论文章这样写道。
军事视角下的台湾和东海问题
除历史原因,中日军事交流受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影响也很大。“中美关系的起伏影响日本的政治军事决策,他要看美国眼色。”旅日学者朱建荣说。
近年来,美国默许日本军队走出国门,参与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行动,刺激了日本军事力量发展。这些因素也造成日本政府内产生不愿意同中国军事交流的情绪。
“坦率说,在一些日本人看来,近代中日交手,中国总处于下风,他们从骨子里看不起中国军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防分析人士对本刊表示。
日本是海军强国。宋晓军介绍说,日本驱逐舰和潜艇生产周期很快,装备更新也很快,“日本自卫队的舰艇都是精品,中国的造船能力才刚刚超过日本。”
进入新世纪,中国发展步伐加快,军事实力随国力而增强,“中国军事威胁论”随之在日本流行了起来。“遏制中国军事发展,成了比军事交流更迫切的需求。台湾就是日本遏制中国的一张牌。”日本记者吉武坦言。
2005年,日美安保条约把台湾纳入其中。在“利益攸关”理念渐成中美共识的情况下,日本对中国的担心加剧,由此尽力强化日美军事同盟,“日本躲在安保条约后面牵制中国。”朱建荣指出,“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所在,但美国对台出售武器,这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矛盾。日本利用中美矛盾做文章,避免中美越走越近,对它在太平洋的战略地位产生冲击。”
一些国际问题观察家也注意到这次军舰访日对台湾的心理冲击,新加坡《海峡时报》有言,“中日军事关系任何方面的升温都會引起台湾注意。”
东海问题是中日另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中日东海谈判已经10轮,至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据媒体报道,在东海中日有争议海域,日本政府近年授予企业试开采权,还不断派出日本军舰在此巡逻,中国对此表示了强烈抗议。这种情况一旦擦枪走火,东海形势将更加复杂化。
“而中国海军舰艇访日,体现相互信任,把冲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可以减轻双方在重要战略方向上的压力。中日防卫部门正在磋商建立海上联络机制,也有同样目的——防止战略误判。”全林远分析道。
前景谨慎乐观
迄今,中日两国已进行了7次副部长级防务安全磋商。有评论认为,“深圳号”此行开启了中日防务交流的新篇章,必将在两国武装力量交往史和推动政治关系发展史进程上留下重要一笔。
在“深圳号”访日前两个月,在沈阳军区训练基地,举行了“勇士—二00七”摩托化步兵师进攻战斗实兵实弹演习,日本军官首次获邀观摩演习。日本《产经新闻》认为这是“建立互信的一项重要措施”。新加坡《海峡时报》则称,这标志着近期这两个曾经敌对邻国的关系正在升温。
军舰访日也是对中日历史和现实障碍的跨越。但中国驻日使馆表示,两国军舰及官兵不会进行任何形式的联合演习。多年来,中日军事交流多是参观、对话和学术研讨,联合军演等军事交往高端内容,至今仍被视为禁区。
“所以,不能认为中日军事交往能就此迅速扩大。”朱建荣提醒,“在中日关系回暖过程中,不能靠一两次出访、交流就能解决。两国政治互信基础薄弱,军事交往前景最多只能是谨慎乐观。”
就在“深圳号”起航前一天,11月2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新加坡东亚峰会上第一次与温家宝总理会晤,中方表达了欢迎福田尽早访华态度。同日,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在日中友好七团体欢迎招待会上透露,中方正在积极准备国家主席胡锦涛明年对日本的国事访问。这将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再次访日。
而日本共同社则认为,近来,在两国政府渲染关系改善的气氛下,中日之间分歧较大的难题被刻意回避和搁置了。
更保守甚至悲观的论调,在北京和东京都存在。“中日矛盾是地缘战略决定的矛盾,根深蒂固,长期存在,沟通无效”,“现在还看不出日本放松对中国军事防范的迹象”……
但毕竟,军舰互访开启了中日军事交流的新篇章。对于如何抓住机遇期,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海军少将杨毅开出“五要、五不要”的药方:两国都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都要坚持防御型军事战略;都要相互正确战略定位;都要承认对方的正当政治诉求与合法权益;都要在双边和多边机制中积极合作,争取“双赢”。都不要挑战对方的核心国家利益;都不要干涉对方内政;都不要主动把对方视为假想敌;都不要使用军事力量或威胁使用军事力量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都不要参加针对对方的政治联盟和军事联盟。
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中日军事破冰才刚刚开始,两国建立战略互惠性的军事安全关系任重而道远。”——这是接受本刊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们的共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