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管理体系的研究

2007-02-02黄亨奋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4期
关键词:组织者户外运动探险

黄亨奋

(华侨大学体育部,福建 泉州 362021)

1 前言

21世纪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户外运动奠定了基础,当今的户外运动已成为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户外运动纳入自己的生活。然而由于高校户外运动学生的突增,导致户外运动事故的频发,让我们不得不去重视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研究高校户外运动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建立高校户外安全防范管理体系,使这一运动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关于户外运动的定义

对于户外运动的定义目前国内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有学者认为户外运动,是以走出家门、脱离狭小空间的束缚、贴近大自然为特征的运动。户外运动主要包括定向运动、登山、攀岩、郊游等。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户外运动的形式与方式,自行掌握运动的时间与负荷,进而体验自然环境下自我运动的惬意感[1]。还有学者认为户外运动是指在野外或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与自然界紧密结合的新兴体育运动。从活动内容来说,主要包括登山、攀岩、远足、山地穿越、野营、溯溪、漂流、荒岛生存、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探洞、滑雪、攀冰、羽翼滑翔、独木舟、骑马等[2]。根据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的定义,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主要包括陆地、水上、空中三大类。结合相关资料,笔者赞同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关于户外运动的定义。

正是因为户外运动是以大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这些场地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因此它的安全系数较低。高校开展户外运动对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更应重视。

3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现状

户外运动在我国高校主要以社团的形式在发展而且数量与日俱增,一批社团如中国农业大学峰云社、中国人民大学自由人协会等社团快速成长,但从整体来讲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团活动经费缺乏,资金来源单一;学习户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有限,缺少系统、正规的培训;学校对社团态度不明朗,影响社团的健康发展;社团成员流动性大,难以保证其延续性由此引发的高校户外运动安全事故也在逐年攀升。据统计,2000-2006年,全国户外运动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学生)。2000年5月,在青海玉珠峰,我国某两所大学的两支业余登山队,在没有任何组织和管理的情况下,贸然冲顶,最后遇到暴风雪,5名队员不幸遇难( 2人死亡,2人失踪,一人冻伤);2001年8月某高校7名学生攀登太白山,一人不幸身亡;2002年8月北大登山队5名队员攀登西藏遇难和失踪; 2006年5月,来自天津大学的13名前往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探险的学生在沙漠深处被困,其中一人处在昏迷状态,而他们的食物和水,只能维持到第二天的中午。

相对其他的运动来说,户外运动事故有其自身特点。户外运动一旦出现事故往往比较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以上这些例子只是户外运动事故中的少数几例,但付出的代价都是惨重的。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我们应重视高校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这是对人生命的一种尊重。如果没有重视其问题,解决其问题,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

4 高校户外运动意外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

一次完整的户外运动活动的参与者应有户外运动活动者(学生)、户外运动活动组织者(教师)和社会相关的救援保障人员,因此户外运动的运动意外事故的发生原因应从户外运动活动者、户外运动活动组织者和社会相关的救援保障机构这三方面来分析。

4.1高校户外运动活动者自身原因

1)准备不足,盲目自信;

2)薄弱的安全意识;

3)缺少团队合作精神。

4.2高校户外运动组织者原因

4.2.1从主体来源的复杂性考虑

在现代社会里,户外运动开始受到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爱好,大学生户外运动活动者掌握户外运动知识和户外运动机能的水平不一。不同的大学生户外运动活动者由于其习惯不同,所碰到的安全问题也不尽一致,因此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安全隐患来源性的必然结果。因此组织者如果没有按照参与者的个性特点来安排路线的,这就会让安全系数降低,增加了危险的发生系数。

4.2.2从户外运动的多样性考虑

户外运动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承载它的体育设施自然也门类繁多。由于户外运动的性质不一样,各个场地景区的安全度也是有分别的。比如,安全系数高的有:“人工场地攀岩,走那种较为熟悉的旅游路线。”安全系数低的有:“野外的无保护攀岩,走那种不为人熟悉的路线”。可见,各户外运动场地的安全措施和人员应根据户外运动项目的性质来进行综合安排。

4.2.3从组织者的专业水平来考虑

目前我国高校户外运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象是严重的[2],这使得户外运动的安全系数更低。一个合格组织者应该是具备丰富探险经验的人,出发前由他制订团队必须遵守的规则,比如服从命令听指挥,不能私自脱队活动等等,并为应对各种情况做好分工:谁来掌控通讯工具、谁来负责医疗救护,谁来保管药物和食物等,一旦出现危险可以马上投入救助。因此必须对组织者自身的能力进行考核,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而目前形式较多的组织者都只是在网上发起,有些人根本没有经过专业的知识培训,甚至对项目本身根本不熟悉,如对徒步走的路线不熟,无法充分估计路线上存在的危险,导致准备不足,增加了运动的危险性。

4.3公众援救体系不健全

尽管当事人(户外运动活动者和户外运动组织者)事前就必须做好周密的“万无一失”的安排,但是在客观上“万一”的事情也难免会发生,因此安全救援体系的构建是必需的,这是发展户外运动的需要。

从诸媒体的几桩自发沙漠探险的报道内容来看,事故出现前户外运动者的事前准备是明显不够的,有的探险者甚至行前就已经发现自己难以适应。由于没有救援的机制,因此事发时的救援也是临时性的安排,虽然有关方面积极努力,友人和不相识者都热情奔走,但是因为既无统一安排,又无必须设施和专业人员,加之客观条件,连救援者自己也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

5 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防范管理体系的构建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目的:实现2002年教育部《纲要》所制定的课程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环境,把课堂延伸到郊外;使学生掌握参与户外运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技术、技能,具备参与并指导户外运动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避免盲目参加户外运动,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事件的发生。针对于以上户外运动意外事故的发生原因的三个要点,我们认为高校要开展好户外运动,应从三个层面来解决高校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的管理问题。这三个层面为户外运动活动者(学生),户外运动组织者(体育教师)和公众救援系统。

图1 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防范管理体系的结构图

6 结论

1)户外运动意外事故发生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高校作为一个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基地,应对有兴趣的学生,开展户外运动课程,使学生掌握参与户外运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技术、技能,具备参与并指导户外运动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避免盲目参加户外运动,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事件的发生。

2)大学生户外运动课程内容目前尚处在开始尝试阶段,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制定科学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才能使这门课程得到健康、可持续性开展。

[1] 张瑞林.户外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莉,何世权,等.对北京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1159-1161.

猜你喜欢

组织者户外运动探险
一场关于书的探险
冬季户外运动
去探险
导演
庭审话语中法官“介入”的人际意义
户外运动自然资源分布及其区域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跟踪导练(四)6
高校户外运动课风险管理探究及应对策略
最节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