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指纹识别系统对高校课余体育管理模式的构想

2007-02-02周全富马连鹏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4期
关键词:早操考勤指纹识别

周全富 马连鹏 曹 奔

(1.南京农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5;2.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6)

1 前言

课余体育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都规定了各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活动。国家教委印发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已将大学生早操和课外锻炼出勤表现规定为其综合体育成绩评定一部分,并且要求将课余体育锻炼纳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早操每周不得少于两次,课外活动每周不得少于三次,出勤不得少于要求次数的85%)。全国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体育文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的管理,但在课余体育管理的考勤环节上由于考勤手段的局限性,难以避免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考勤数据不实等众多弊端,因此从考勤管理的视角,运用指纹识别系统构思课余体育管理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利用指纹识别技术在生物测定学上的优点,将现有的指纹识别系统的功能结合高校体育课余管理的现状和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一方面使高校课余体育考勤管理尽量准确化,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便于体育成绩统计评估;另一方面用以解决高校课余体育传统考勤方式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减轻体育教师工作负担,督促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深化高校课余体育管理改革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2.1调查法对西安、南京、北京以及上海等地区的20所高校就课余体育管理进行了电话调查,其中对西安地区10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一步现场访问,了解目前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管理现状及在考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文献法参阅相关重要专业期刊及著作,为构建新型的高校课余体育管理模式提供合理性依据。

2.3专家咨询法结合高校课余体育管理的特点,向有关知名软件和硬件公司及计算机专家咨询,为高校课余体育考勤管理指纹识别应用软件的设计提供可行性依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课余体育考勤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3.1.1高校课余体育考勤管理的现状

对西安、南京、北京以及上海等地区20所普通高校的早操、课外活动的形式及考勤方法进行了调查访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早操以晨跑形式为主,部分高校采用广播操的形式,有的高校在进行完主要形式后还要求进行太极拳、青年拳等附加内容。课外锻炼形式和内容较多,有各种球类比赛、俱乐部竞赛、俱乐部锻炼、各类体育专项练习,有的学校对活动内容不作具体规定,以自由活动为主。在考勤方式上主要有三类:学生干部以班级为单位考勤;体育教师对开设体育课年级的学生考勤;由学校主管部门指定人员(如:门卫等)考勤。考勤的手段主要有:点名、登记、盖章、发锻炼票,刷卡等。

3.1.2目前高校课余体育考勤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违纪现象层出不穷,考勤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2)课余体育锻炼流于形式,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受挫。

3)考勤工作繁重枯燥,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严重挫伤。

3.2指纹识别系统应用于课余体育考勤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指纹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再生性和随身性,不可伪造的生物测定学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考勤管理系统。

2)运用指纹识别技术进行体育考勤的统计数据方便可靠。

3)构建新型的高校课余体育考勤管理指纹识别应用软件,开发多种体育管理功能。

4)运用指纹识别技术管理体育考勤可以减少人力财力开支。

3.3应用指纹识别系统进行高校课余体育管理模式的构想

3.3.1早操管理

图1 早操(晨跑)指纹识别管理示意图

在早操管理中既要考虑到有一定的运动生理负荷来增强体质,又要注意运动负荷与健康的关系。专家建议早操强度应控制在心率110-130次min-1,时间约30min为宜。晨跑的距离一般为1-1.5km。另外,还要防止学生弄虚作假,促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因此可设计有顺序的两次或多次限时识别,并进行识别时间段和识别次数的控制。以晨跑为例,如图1所示,用有顺序的两次识别地点间的距离(如:1.5km)来保证运动量,通过识别间隔(如识别时限为10min)来控制负荷强度;设定识别时间段(如:6: 30-7: 00)来督促学生早睡早起,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种有顺序的不同地点两次识别的早操管理构思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整两地间的距离和识别时间间隔来控制学生早操的运动生理负荷,从而达到真正的锻炼身体的效果。同时又方便记录出勤情况。

3.3.2课外活动管理

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应使学生从应付点名等形式中转变成真正的自觉锻炼。关键要把体育辅导员从繁琐的点名或盖章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技术辅导,使学生有具体的锻炼内容与方法,进而培养锻炼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所以软件设计时应根据要求对每周识别的次数进行设计,并且对每次识别的时间间隔进行控制。如:要求学生每次锻炼时间至少为30min,则设置运动开始识别到运动结束识别的间隔至少为30min,若不足30min则该次锻炼的考勤为无效记录。如果由于场地有限,需要限制人数,可设计每周最多锻炼次数(或具体的锻炼日)来调控每天锻炼的人数。

3.3.3运动会管理

运动会的赛前检录主要难题是对运动员的身份、比赛资格进行赛前认证。它和赛后控制中心构成一个完整的比赛控制系统,指纹识别系统应用主要可防止运动员冒名顶替,中途换人等作假行为,简化检录程序。具体构想如下:(1)运动员报名时提供指纹数据,并进入计算机编排;(2)由运动会编排好的指纹数据库提供给赛前检录和赛后控制中心;(3)运动员在赛前检录处进行指纹识别验证后,进入比赛,赛后进行指纹识别再次认证。若识别结果相符,则成绩有效;若识别结果不一致,则成绩无效。

4 结论

1)指纹识别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应用于高校课余体育考勤管理,能有效地避免学生虚报考勤,私刻假章,冒名顶替等弄虚作假现象。

2)指纹识别系统软件功能的多样化设计,使早操、课外活动甚至运动会部分环节的管理工作具有了新的特色,可以促进高校课余体育管理改革。

3)指纹识别系统应用于高校课余体育管理,无论是在考勤监督方面,还是在成绩统计过程中都能大大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使他们从相对简单而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行技术辅导和组织活动,使体育资源有效利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便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5 建议

指纹识别系统的应用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思想教育起辅佐作用,无法替代思想教育。因此不可放弃思想教育的阵地。由于锻炼者的行为意向与出勤率成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对锻炼的主观态度和心理感觉直接影响到锻炼出勤率的高低,所以一方面要改善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的客观环境,增设场地器材,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考勤管理;另一方面依然要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课余体育锻炼的意义,增强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176-180.

[2] 邹继豪,季克异,林志超,等. 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38-140.

[3] 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附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1990.

[4]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教体艺[2002]12号文件.

猜你喜欢

早操考勤指纹识别
高校“以人为本”模式下早操制度的理性思考
事业单位人员考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级甲等医院应用PDCA循环提升考勤管理的创新
做早操
智能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基于位置服务的学生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早操
做一做
苹果屏幕指纹识别专利图流出
iPhone8新专利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