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侵略性
2007-01-19韩雁冰
韩雁冰
侵略的本义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人民。我们在此谈的语言的侵略性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一位作家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一种武器,闯入了读者的心灵领域,并在这块领域内留下深深地烙印,而读者却享受于这种侵略而久久不愿走出。作者的这种语言始终保持一种向前冲的姿态,而且所向披靡,由此可见语言的功力之深厚,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都是一种幸运。
请看韩少功先生的《我心归去》。
“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很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了咄咄逼人的语气,让我们没有还嘴的余地。作者的朋友希望他留在法国,读者也希望他留在法国,但是我们才刚刚有了这种想法。还没有说出口,作者就开始反对我们的想法了。作者知道我们的想法,所以他反问“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这时我们或许会说他可以干某某事,但是没等我们说出口,作者就为自己找了许多份工作,而且这些工作一样比一样差,让我们也认同他的确不能留在法国。冷静下来之后,我们或许会告诉他法国有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是还没等我们说出这些,作者就说他不在乎这些。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和作者进行了一次对话,而且我们被作者反驳得无言以对。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不但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反而认同了作者的想法。作者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侵略了我们的情感,我们没有做任何反抗就缴械投降,反而觉得心甘情愿,幸福无比。这种富有侵略性的语言足以征服任何一个人。
请看第二处。“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其感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连续用了四个“没有”构成排比,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故乡并不美。当作者说故乡没有都会时,我们也许会说故乡有湖泊吧。可是没等我们开口,作者就告诉我们没有湖泊没有城堡也没有大森林,这样就堵回去我们所有的想法。作者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尽管故乡没有这些,可是我对她的感情仍然是无比热爱,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无法再用法国优美的风景来劝说作者,更无资格拿作者故乡的贫瘠来跟法国的优美做比较。这种富有侵略性的语言,让我们折服于作者的感情。
请看第三处。“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这第三处跟第二处呈对称形式。前文作者写尽了法国的秀美,而此处又将故乡的种种落后写得淋漓尽致。故乡的落后也许是我们想不到的,但是作者都一一告诉我们了,让我们对这种落后无言相对。这时我们或许会想,这样的故乡我也会对她丧失信心。可是作者却说他愿意把血滴到这片土地上,这不是血,这是爱呀。读到此处,我们深深折服于作者对故乡的感情,对这个人也顿生敬意。这一切的效果,都应该归功于富有侵略性的语言。作者带着浓烈的感情闯入了我们的感情世界,侵略了我们的感情领域,我们也融化于这种感情之中,久久不愿走出。
[作者通联:江苏徐州沛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