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三要”与“三不要”

2006-12-29于春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摘 要: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偏离正确轨道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搞好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就要努力做到“三要”、“三不要”,即:对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追赶潮流,一哄而上;在网络媒介的使用过程中要恰到好处,不要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对于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要仔细甄别,不要鱼目混珠,弄巧成拙。从而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成熟,更趋完善,以发挥它的最大能量,使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教学;三要;三不要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最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真正摆脱了以前教学的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切实提高了教学整体效益。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偏离正确轨道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优势,我们要努力做到“三要”、“三不要”,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更精彩。
  
  一、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赶潮流、一哄而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优势不言而喻,“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使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步推广也出现了偏离轨道的现象,不少教师对应用网络教学目的不明确,甚至还出现了走极端的情况,许多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网络,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所以在网络的应用上出现了不分学科、不分课型、不分环节一哄而上的现象,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网络,就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就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尤其在评选优质课上,一定要有网络的参与,课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否则好像犯了天条戒规一样,因此出现了许多评优课的备课不深人研究教材,而挖空心思找网络素材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可见许多教师忽略了网络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是为教学服务这一特征。大家应该知道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其局限性,网络也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也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比如网络在情感交流、记忆分析、动手合作等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一些强调语言积累、口语交流的文学艺术类课程并不十分适用网络环境实施教学。
  众多事实已证明,在没有必要使用网络的课堂上勉强使用网络,不但不会提高质量,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所以说网络的优势应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质量和学习方式的提高上,这是衡量网络实效的唯一标准。
  
  二、在网络媒介的使用过程中要恰到好处,不要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教师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时,关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时,经常忽视语文学科本身的一些特性,甚至把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看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起伏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体验都消失在冰冷的计算机屏幕前。另外在教学过程所展示的一些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色彩艳丽,图文出现的方式不断变化,各种声音轮番上阵,这些在教学中不顾学科的属性,不考虑教学内容的贴切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连续性,这样的课件根本达不到应用网络教学的真正目的。恰恰是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这些强烈的感官刺激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因此需要我们有大的教学观,要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的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网络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网络提供的内容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三、对于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要仔细甄别,不要鱼目混珠、弄巧成拙
  
  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学需要的知识容量较其他学科相比可能要更大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语文教学需要大量的知识背景和相关资料来辅助。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以前我们主要是利用纸媒介去搜集资料。其不足之处表现为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我们不一定能找到所需资料。或者说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有效资源,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而网络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其优势在于其容量更大,内容更充足集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地遨游,往往能品尝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极大地扩展了师生的知识视野,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然而网络信息浩瀚无边、包罗万象,其中难免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一些称为“垃圾”的灰色信息,称为“毒品”的黄色信息夹杂其间。涉世不深、缺少辨别能力的中小学生受其诱惑,无疑有极大的害处。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是一场革命,其高容量的信息和前所未有的快捷传递方式必将深刻地改变人们原有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也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这股浪潮,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网络实际上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总之,网络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它为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环境必将为语文教学创造更多的奇迹,语文教学改革也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责任编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