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并用 加强词汇教学
2006-12-29吕美兰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摘 要:新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新教材对词汇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词汇教学却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难点。重视词汇教学,同时要有丰富多彩的词汇教学方法。借鉴西方一些先进的词汇教学方法:列举归类法、上下文释义法、猜测造句法、特征分析法、上下文预习法。
主题词:词汇教学方法;利用语境学习词汇;联想、猜测词义
词汇,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其作用十分重要。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新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新教材,对词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词汇教学却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来进行阅读理解很困难,要使他们正确使用所学的词汇来表达思想则更难达到。因而,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方法,加强词汇教学,以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词汇并进而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应改变以往学生读单词、背单词或教师讲单词,学生记单词的单一教学模式。我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词汇教学方法。现逐一介绍如下。
一、列举归类法
列举归类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学习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及生词记忆能力。
列举归类法分为三个步骤。
1.列举。教师从课文中选出一、两个可以作为主题的单词,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联想列举出有关的单词。教师要对学生的联想进行鼓励和表扬。
2.归类。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将所列举的单词分类,每类单词必须有其共性,而且不少于三个,并为每类单词起名加以概括。
3.讨论。教师把分类的单词及类别写在黑板或投影胶片上。要求学生阐述各自分类的理由。通过讨论,学生们取长补短,相互补充,既可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又可扩展与课文有关的词汇。
列举归类法的最大特点是集思广益。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使他们能通过讨论,开阔思路、学习和运用更多的词汇。
二、上下文释义法
上下文释义法强调上下文在猜测词义,核实词义中的作用。
上下文释义法分为五个步骤:
1.挑选生词。教师选择与课文重要内容有联系的关键词,并且要求这些词是学生事先不知道的生词。
2.选编句子。把选出的生词放在不同的句子中,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猜测生词的上下文。教师既可以用生词编写新句,也可以从课文中选出含有所选生词的句子。在编写句子时,要注意使用同义词对比或联想等不同语义提示线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各种线索解析生词的能力。
3.展示生词。前两个步骤应在备课过程中完成。授课时,教师把挑选出来的生词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猜测词义。由于没有上下文的帮助,学生生硬猜测这些独立的毫无联系的单词往往不确切,甚至出现错误。
4.展示句子及上下文。学生孤立猜词并出现错误后,教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句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句子上下文再次猜生词。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会感受到无上下文猜测词义与有上下文猜测词义的不同。
5.查词典核实词义。引导学生查词典核实词义,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使他们再次体验无上下文猜测词义和有上下文猜测词义的区别。
三、猜测造句法
猜测造句法就是让学生猜测生词词义并用生词造出完整的句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猜测生词及掌握词汇相互关系的能力。
猜测造句法的五个步骤。
1.选择重点词。从课文中选出重点词汇展示给学生,所选的词汇应是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关的重点词,还应包含一些学生以前学过的单词。
2.猜词造句。让学生选出课文中可能出现的句子,要求每个句子包含所选出的至少两个单词,教师要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多造句子。通过学生造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构词知识、猜词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应把句子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
3.朗读,对比句子。教师可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将自己造的句子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词义、词性、词序及搭配等方面检查造的句子是否正确。
4.评估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依据,展开讨论,分析和评估所造句子,目的是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生词、词组的用法以及词汇相互之间的关系。
5.造出新句。为了加深学生对单词意思及词汇关系的理解,教师可以提高难度,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句子或全新的句子,提高其运用词汇的能力。
总之,猜词造句法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词时使用一切语言手段,建立已知词汇与生词的联系,了解词性以及词汇相互之间的上下文关系。要求教师选词时注重课文重点内容,并注意人们学习生词的认识特点。
四、特征分析法
特征分析法旨在给学生提供一种系统的程序,使他们通过分类的方法巩固和扩展词汇。
特征分析法可分五个步骤进行。
1.类别选择。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类别题目,然后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训练。不同的课文内容可产生不同的类别题目。
2.列举出相关词确定好类别题目后,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水平确定一些与所选类别相关的单词。
3.特征分类。选出要比较的对象后,教师应在这一步骤中引导学生进行特征分类,也就是要列出比较的方面。
4.分析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分类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
5.增补单词及特征。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进度扩展特征分类表。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词汇量,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特征分析法主要通过单词分类和特征分析帮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扩展词汇,开拓视野。运用特征分析法训练学生有助于锻炼学生将词汇进行汇总和归类的能力。
五、上下文预习法
上下文预习法是引导学生预习生词,猜测词义的非常简便的方法,其特点是轻松活泼,便于操作。教师可以借助此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动脑、动口的习惯及其逻辑思维能力,上下文推理能力,单词解析能力和词汇扩展能力。
上下文预习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1.准备阶段。教师首先从课文和阅读材料里挑选生词。所挑选的生词应能代表文章的主题或文章某一段落的要点;选词时最好挑选不同词性的单词,以利于在以后训练学生扩展词汇的练习中教师可以用不同词性的单词给学生举例。为了避免单一、枯燥,一次不宜选太多的单词,选出几个重点单词即可。
2.建立上下文。挑选出生词后,教师应自己编写或引用含有这些生词及上下文的句子或段落,自编段落要注意尽量选用简单的词汇及句型,以利于学生猜测生词。接着,教师可以把所选生词展示给学生,并引导他们注意课文或自编段落中与生词相关的上下文。
3.引导猜词。在这—步骤中,教师通过提问和组织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猜测生词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扩展词义。学生通过上下文猜出了生词的意思之后,教师应引导他们通过讨论与该词有关的上下文线索,以及该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来加深学生对该词的理解和记忆。
上下文预习法不拘泥于形式,操作简单,也不需要教师做许多额外的准备,但是,使用上下文预习法应注意两点。
1.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上下文必须包括足够的语意提示,而且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及上下文线索猜测生词词义。
2.上下文预习主要用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预习生词、猜测词义,至于复习和巩固所学词汇,教师应该使用其他教学方法。
综合以上五种词汇教学方法,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三个共同特点。
一是教师需要把握好备课关。课前,教师应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选择与课文关系紧密的关键词。这一关做得好,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有的放矢地围绕教学目标操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是上下文在教学词汇中所起的作用。词汇在英语中的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离开句子,离开上下文孤立地教学单词,不仅会增加教学单词的困难,也使得教学单词失去意义。因而单词应从句子和课文中来,还应回到句子和课文中去。
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其他教学过程一样,在词汇教学中学生同样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我还注意到,每一种词汇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从所学课文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掌握以上所讲的词汇教学方法以外,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例如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词汇的构成规律,通过联想语境学习词汇。
总之,重视词汇教学,同时要有丰富多彩的词汇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前提,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词汇学习规律,从而达到运用词汇、实现交际的目的。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