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2006-12-29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学科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如何体现课改的新理念,更好地搞好美术教学,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需要探索和思考的,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充分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美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把握好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和技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教师备课时可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搜索,选择合适的欣赏文字、图片和音像等资料,然后通过Powerpoint、Author ware等软件,制作成声、像、字齐全的教学课件。比如在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时,制作的课件可以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的专题短片,学生不但可以欣赏到这一时期经典的美术作品,而且可以了解到整个文艺复兴时期产生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文艺复兴前期的历史背景和美术状况,以及作者的生平、代表作等。从而使学生对这些作品能有更深刻的和立体的认识,并且便于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和前后期的作品做一对比欣赏。同时,还可以对这些作品的作者有一个详细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加深了对作品的印象。这样就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直观、生动、丰富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倡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发展。美术学科提倡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要将美术学科上升到人文学科的高度,从狭义的美术走向广义的美术。教学中要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美丑认知能力。如我们在解读每一件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时都可以从历史学、文学、美学、风俗学、地理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角度去揭示一种客观存在,它与周围一切构成一个文化生态系统。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中国优秀美术作品的分析及对一些优秀美术家的了解,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及中华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开阔眼界中提高文化素养。美术教师人文性的贯彻,使学生能感受到跨越美术所带来的巨大人文传统,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必要手段。因此,美术课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重要作用。
  
  三、改变以往教与学的方式
  
  以往的美术教学常常采用由教师讲解,强调要记住或防止易出错的环节或部分,再由学生操作,这样使学生过于被动、依赖,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改变以往一味地示范,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美术教学要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在讲述色彩知识时,引导学生去感知色彩的世界,不是灌输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绿的树等概念化、模式化的色彩知识,结合学生自己的感受多画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那种感觉和喜好,不要画概念化色彩,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多涂抹“好看的”、“有趣的”、“有意味的”画面色彩,在不经意的涂抹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往往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用“优秀、良好、合格”的形式,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的学生。这种简单的等级评价方式无疑会挫伤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我认为评价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多层次评价,可以运用等级评定与书面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即便有的同学作品效果不佳,在评价时也应从学习态度、作业的个性化特征等方面去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多采用高等级与激励性的评语,并委婉地提出意见,指明努力方向。如:“你的想法真好!画画得漂亮极了!老师惊奇地发现你有进步了!如果色彩再丰富均匀一些,画面将会更棒。”“你想象很丰富,如果构图方面加强些,我想你画得还要出色。”等。这些评语能使学生增强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的成功铺垫良好的心理投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用学生互评、自评这样的方法,不但被评价者得益,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亦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和评价能力,达到一个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学习效果。
  上述的认识与思考主要是从新课改实施以来,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所感、所悟,记录些许体验与感受,旨意在使各位教师同行能各取所长,共同探讨研究教学方法的优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快找出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共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每一堂课都能成为学生精彩的艺术舞台。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