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探讨
2006-12-22林艳钦
林艳钦
摘要: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的要求,并对教学模式以及整合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评价标准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交互式学习方式,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正成为我国广大师生的共识。教育部在近期发表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讨论与实践过程中。广大教师和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的理解产生了分歧。本人与大多数人一样持以下看法。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它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不同在于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在上述两个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师生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在既有的教学活动中被视为被补充的角色。而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学生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在这里被视为一项工具。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种趋势,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对广大中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中青年教师承担了现在和将来的主要教学工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就自然地落在他们的身上。为了胜任这些工作,必须初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办公设备。如数码相机,扫描仪,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组成及连接。
由于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所以中青年教师还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熟练使用win-dows,熟悉软件的安装和删除。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纸张和笔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中青年教师必须熟练使用word和excel软件制作教案,撰写论文,处理学生成绩。
为了便于进一步交流和沟通,他们必须熟练使用Internet网络。
尽管有一些大的计算机公司会提供一些课件。但是由于经费和使用的不便,要求他们自己必须制作简单的课件。所以他们必须了解课件制作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photoshop和flash软件制作多媒体素材,会用Power 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课件。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信息技术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性,集中体现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集声音、文字、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例如,北京知春里中学杜利平老师在运用几何画板软件讲授“轴对称”概念时是这样做的:首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学,是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模式。它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盎然,不足之处则是无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利用专门的网络环境授课平台进行教学。教学平台一般有资源中心,课堂讨论,学科课件。学科论坛和上传作业等几个模块。网络环境授课平台整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科教学资源,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比起第一种模式来说,这种模式信息技术的含量要高很多,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三,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种模式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例如,利用数码相机拍摄迷你过山车的系列图片,求出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度。这种教学模式,尝试着使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回答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其间穿插了动手实践。它贯穿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实现寓教于乐,把知识视为对世界的理解并转化为生存的智慧。
以上三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各有特色,本人认为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综合应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国内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都产生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备课。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来讲,无疑是一件难事。更不要说,还有考试的压力摆在那里。有些现成的授课软件,教师也不愿使用,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当使用某些软件进行教学时,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例如学生会相互讨论。在教室里走动,课堂秩序有时很难维持,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宁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二,有些软件中会出现一些让教师也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窘境,教师不愿使用这类授课软件。
第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依赖于教师的信息化技能。目前,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在我国对教师进行了不少信息技术的考核,如,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模块考试,但大多是为考试而考试。不少教师考过即忘,工作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不用计算机。面对信息化的参差不齐,那么,教师的培训将如何进行?
第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得课程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以往的课程评价标准侧重于卷面考试的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取而代之的是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如何量化才能更客观,公正?
另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之后,现有的教材显然无法满足需要,既有的教材应如何设计?如何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水平?
尽管存在着这一系列问题,但是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呼声仍在不断地增加,教育改革必须进行下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思想的一次革新,中青年教师只有顺应潮流,投身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中去才能胜任学科课程的教学,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2蔡宪,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技术的首要任务,中国电化教育,2001,(4)
3姜艳芳,关于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若干因素的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