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社会热点融入地理教学中

2006-12-22詹祖培

中学理科园地 2006年2期
关键词:热点教材学生

詹祖培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许多引起全人类关注的自然地理事件和社会热点终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沙尘暴、荒漠化的防治、四大世纪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厄尔尼诺现象、朝鲜半岛核问题、神舟六号发射、中国首次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奥运会、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许多历史上出现的事件至今仍给人类以深刻的印记和教训,如:洛杉矾光化学烟雾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9.11”恐怖事件等等。事例中不少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枯竭、森林退化和物种灭绝、河湖污染和海水赤潮、粮食问题、能源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和老龄化问题、城市化与环境污染问题等。我们必须从地理学综合的角度学会分析、评价这些事件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与对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由于现行的地理教材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且受教材篇幅限制无法编写进去,教材编排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发生、发展变化存在一定的不一致。因此,我地理教师就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地理教学活动,拉近教材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牢固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并寓时政、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

一、抓住国内外重大事实问题,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进行地理教学

如: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做前期的选择勘测准备工作。此次整个科考活动“雪龙”号科考船将行驶25000多海里,历时约150天。预计2005年3月返回上海港。结合这一事实。我们可适时适度地进行地理教学:1、根据经纬度判定地理位置、范围及南极大陆轮廓:2、根据经纬度求算地球表面两点间最短距离:3、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及其洋流分布规律;4、南极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昼夜变化规律:5、南极洲在矿产、生物资源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价值;6、南极洲科学考察的地理意义。同时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通过阅读报刊杂志了解相关地理知识点,激发学生关心热点问题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了解重大时事中学到相关地理知识。

二、取国内外主要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系列性专题讲座,全面了解问题实质

如“9+2”泛珠三角——中国最大规模的区域合作,对促进港澳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扩大内地省区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我们教师就应根据“9+2”泛珠三角的情况举办地理知识讲座,讲述“泛珠三角”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基本概况:

1、气候:珠江三角洲北依白云山,南濒南海,主要由西江、北江、东江、潭江、高明河及流溪河下游冲积形成的复合三角洲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气候炎热,无霜期长。

2、珠江流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矿种计有58种,储量亿吨以上的有25种,主要有煤、锡、锰、钨、铝、磷等。另珠江口外南海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现正在进行勘探开发。流域内各河流水量流沛,河道稳定,珠江具有良好的航运条件,占全国通航里程的13%,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而居第二位。

3、珠江三角洲的最大城市是广州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我国主要侨乡之一。市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22℃,夏长冬暖,终年长绿。

4、民族:珠江流域内民族众多,主要民族有汉、壮、苗、布依等,其中以汉族人口为主,其次是壮族。

5、农业: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蔗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劳动人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创造了独特的基塘农业生产方式,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不同种类。

6、目前发展状况:珠江三角洲虽然已发展成为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在进出口、利用外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明显优势。但是,随着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的迅猛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先行优势开始有弱化趋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本身存在产业体系不完善、经济辐射能力弱等一些问题。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热点事件、热点地区区域地理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三、经常关注社会新闻时事,合理地进行地理知识补充与充实

如近年来北方出现的沙尘暴、扬尘天气,可结合高三选修教材第四单元“沙漠化的防治”,从网络上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书刊上收集了有关地理知识进行适当的讲授:“荒漠化的防治”是我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的重点内容。几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模式,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五种技术可有效遏制荒漠化:

1、植树造林。这是控制流沙最根本且经济有效的措施。固沙植物能为沙区人畜提供燃料和饲料,同时又可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2、工程治沙。治理流沙时,采用柴草、黏土、卵石、网板等材料设置障碍或铺压遮蔽,借以固沙阻沙;利用地形地物设置屏障,改变大风方向,疏导流沙定向吹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机械地进行干扰控制,以固定阻挡、疏导搬运流沙,定向塑造风沙地貌,改变沙地条件,转害为利。

3、化学固沙。在流动沙地上通过喷洒化学胶结物质,使其在沙地表面形成有一定强度的保护壳。隔开气流对沙面的直接作用,提高沙面抗风蚀性能。达到固定流沙的目的。

4、旱地节水。水资源匮乏,是制约荒漠化地区土地综合整治与开发的主要难题。因此,引进和开发节水技术,发展灌溉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田间节水等技术。

5、退化地开发。在农业上,主要有引水拉沙造田、老绿洲农田改造、盐碱化土地改良等技术:在牧业上有合理轮牧、以草定畜、草场改良和温室养殖技术。

通过相关地理知识的补充。使学生的地理视野扩大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结合社会热点,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可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热点的发生与发展变化,收集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如南水北调,可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东、中、西线方案的优势与劣势及其重大意义,以及由于大规模地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影响了局部地区的水平衡,可能会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环境问题等。

五、根据教材,结合热点,自编综合习题

在遵循“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原则,要注意把握所编习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的覆盖面、能力的考察点等,再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热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设计综合练习。如高三地理教材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为蓝本,从“塔里木沙漠公路概况”、“沙漠公路防沙工程的措施”、“金黄色的网格”和“绿色长廊”4个角度、多个层次设计习题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将社会热点融入地理教学中不能主次颠倒,必须根据教学实际适时、适量、科学地进行,通过社会热点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

猜你喜欢

热点教材学生
教材精读
赶不走的学生
4月高考热点关注
学生写话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