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不好”的新义

2006-11-24杨晓霖

现代语文 2006年8期
关键词:语料评判词义

从旧词的核心意义出发引出新意义即旧词新义。在信息化文化浪潮的席卷下,汉语言文字的本体功能被不断发掘和延伸,一些词条被注入新义并在大众间传播使用。旧词产生新义是经济原则在语言中的体现,是由于词汇系统内部自我调整而产生的,它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也和语用因素密不可分。(宋培杰,2004)旧词被赋予新义的过程往往是不容易被观察到的。本文主要叙述笔者观察到的“搞不好”一词的词义泛化现象。

传统的语法论著和语法教材都将“搞不好”“说不定”“看来”“听起来”等词归结为“插说”一类。①王健慈先生(1997)《在汉语评判动词的语义类》一文中认为将这类词看作是“插说”不符合语言事实。他认为这类词语在语义和功能上自成一类,可称为评判动词,属于情态成分。“搞不好”在该文中被归类为游移性否定评判词,“显示出说话人对自己所作的评判游移不定”。王健慈先生在介绍游移性否定评判词的特征和分类时指出该词“表示说话人感到难以表达且认为不利的判断”。

如果从“搞不好”的字面意思理解并考察现代汉语口语上个世纪末以前的语料,该词毋庸置疑是“表示说话人感到难以表达且认为不利的判断”,然而目前(据笔者观察,该变化约出现于近年),该词词义泛化,总的来说表示说话人对自己的评判没有确定的把握或对不太可能的判断故意留有可能性的余地。它不仅“表示说话人感到难以表达且认为不利的判断”,也经常表示虽没有把握但可能有利的判断。

笔者通过谷歌搜索出大量含有“搞不好”作为评判性词的语料。在随机抽取的100个句子中,约61个句子“表示说话人感到难以表达且认为不利的判断”,另外33个句子表示虽没有把握但可能有利的判断,6个句子表达不带感情色彩的判断。②总的来说,“搞不好”语义泛化为表示可能性的评判词,用法与“说不定”等词有接近的趋势,但与之比较内涵仍然相对丰富些。

以下为部分入选语料举例:

一、表示说话人感到难以表达且认为不利的判断,如:

例(1)翻盘可能性小,搞不好弄巧成拙。

例(2)不管怎么说,国家就象一个人,过去很穷,但身体健康,现在富了,却是一身的病,搞不好 还可能得癌症。

例(3)名人博客是新浪的杀手锏,但也是双刃剑,搞不好也会伤到自己。

例(4)老朱搞不好真要下课了,下场亚洲杯足协领导看比赛的心情复杂啊……

例(5)台媒:不能随便上厕所 搞不好就要掉官的 (新闻标题)

例(6)那个服务员觉得事情弄的有点不可收拾了,搞不好要被辞退,心中一慌,赶忙给杜晓冰道歉。

例(7)我心想,要是跟在营销员的队伍后面排,搞不好要等两三个小时,所以,我填了‘应聘保安员,这样,我就能很快地见到贵公司的招聘负责人。

二、表示虽没有把握但可能有利的判断,如:

例(8)你看那两个人就是经常联络乐队演出的,刚才我听他们交谈中露出来了,你去跟人家套套瓷,搞不好能帮帮你们。

例(9)我们想选送她去参加比赛。如果她能夺得名次的话,搞不好能签下唱片公司的……

例(10)这时要是可以立即转身回击,准度够,搞不好还可以反败为胜。

例(11)中国搞不好能得冠军呢。

例(12)其实灵感甚多的你不妨趁此写写东西,觉得不错的作品,不妨投到报社、出版社,搞不好还能赚笔稿费作为额外的零用钱呢!

三、不表达有利与否,只表达可能性的判断,如:

例(13)他的体重搞不好跟我差不多重呢。

例(14)搞不好他连《史记》都看过。

例(15)三个人居然都姓张,搞不好上辈子真是一家人。

例(16)总觉得麦克杰克逊搞不好是个大冤案。

例(17)他搞不好也很厌烦这种日子。

通过对所搜集的语料进行观察,笔者发现在排除语境因素的情况下(1)当“搞不好”与“要”“连……都”“还会”“就会”等词来连接时,一般为旧义用法;(2)当“搞不好”后紧接“能”“可以”“还能”“还可以”“也能”等时,往往为新义用法,表示虽没有把握但可能有利的判断;(3)当“搞不好”不与这类词连用时,则三种语义都可能表达。当然这一规律并非绝对,偶尔也会有特例,如:例(14)“搞不好他连《史记》都看过”这句话中的“搞不好”虽与“连……都”连在一起,却没有表达不利的判断,而是和有利与否无关的纯粹可能性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说话人一般在句中隐含不出现,判断是否有利往往要考虑语言使用的环境,因而显得比较复杂。如在例(11)“中国搞不好能得冠军”这一句中,如果说话的语境是说话人希望中国队赢,那么“搞不好”在这里表示说话者认为有利的可能性判断;但是,如果说话人不希望中国队拿冠军(比如说话人是比赛对方的拉拉队),则“搞不好”表达说话人认为不利的可能性评判。再如在“陈水扁这次出访,搞不好最后要流亡海外”这句话中,要判断“搞不好”是否表示有利的可能性就不像以上不考虑语境因素时的情况那么简单了。

另外,笔者发现当“搞不好”在诙谐调侃的语境下使用时,往往表示不太可能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的判断,一般带有讥讽、开玩笑或自我解嘲的意味。如例(11)“中国搞不好能得冠军”,在大家都认为中国队没有实力赢取冠军的语境下,表达这种结果虽然不太可能,但谁也说不好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意外性结果。又如在例(17)这段话中出现的两个“搞不好”就含有讥讽和自我解嘲的色彩,只用来调侃。

例(18)“我们应该去研究一下马,搞不好能提取一些营养素,名字就叫马素,专门卖给那些长跑运动员吃,最好是给‘马家军那群人吃,一来马素和他们的名字很配,二来也让他们再长长我泱泱大国田径威风灭灭外国嚣张气焰。到2008北京奥运那时候,我们国家领导人坐在看台上看着我国长跑选手在场上健步如飞,心里那个味儿,甜得跟罐蜜似的。到那时候,我们赚钱就不用说了,搞不好叫我们进中央当官。理由是我们为了中国体育事业做出前无古人的贡献。”

(摘自偷回忆的人,作者:韵一。http://hongxiu.msn.com.cn/n/a/20287/195211.shtml)

由于笔者最先注意到大量“搞不好”词义扩大化的现象是在韩剧翻译成中文的对话中,因此笔者大胆推测:“搞不好”词义泛化为一般指可能性的评判词的原因之一,有可能是在韩语电视剧或影片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韩籍翻译对汉语中“搞不好”一词词义的宽泛理解。

注释:

① 叶南薰原著,张中行修订的《复指和插说》(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及王还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都阐述了“插说”的观点。

② 在此统计分类过程中,笔者不考虑语境因素,单从字面理解角度,即对命题的论元是否有利方面着手分析。

参考文献:

[1]宋培杰.新时期旧词新义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ttp://202.114.9.36:8001/xwlw/detail.

[2]王健慈.汉语评判动词的语义类[J].中国语文,1997,(6).

(杨晓霖,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料评判词义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
大少不同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