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作文命题 激扬写作兴趣

2006-11-24金荣励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文题命题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小学到中学,教师在教学上付出很多,然而收获并不大,学生写不好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甚至将写作视为畏途。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从“厌写”拉到“爱写”这一方,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的自觉行动。这是中学生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课题。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等。《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自信的培养有意做了强化。笔者认为要解决这问题,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研究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从人的求知心理来看:兴趣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方是上策。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本文着重谈谈由命题引发写作兴趣的几点看法。

一、命题要紧扣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写作兴味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兴趣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受到刺激影响,当人们面对新颖的,怪异的,神秘的东西刺激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张力,这种内张力往往会引发人们探究、猜测上升欲望,从而激发人们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的增强,社会接触面的拓展,学生好奇心理也愈强烈。“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这种心理实际上是青少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和征服欲望。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他们辨析。例如,有一则材料:牛头羚个子庞大,力量惊人,行动迅速。如果数十万只牛头羚齐心协力干某件事是非常危险的。但猛兽袭击时,牛头羚们从不团结起来抵御,它们只会惊慌奔逃,将弱小者甩在队伍的尾部。面对险境,即使母牛头羚也不会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亲身骨肉,猛兽们也达成了某种默契,有一只供食了,就不会惊扰其他牛头羚——绝大多数猛兽都没有过量储备食物的习惯。这个材料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既然牛头羚们从不团结起来保护自己的群体,为什么猛兽们不会把他们吃光?”一题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歧见迭出,想叫他们不说也不行。再如,有一老师这样命题:在纽约,一只用鳄鱼皮制成的女式提包,按尺寸大小标价1500美元~4000美元,因此,很多人将鳄鱼皮看成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很多人都想要鳄鱼皮。巴塞蒂斯皮特先生花了几年的时间调查:“谁最需要鳄鱼皮?”请你想想看,结论是什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财富?由于命题新颖见奇,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普遍喜欢写。探索、猎奇心理是学生写作愿望的内在引发因素,命题时善于运用,定会产生很好的引发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争强好胜,想有所作为,这是青少年又一普遍的心理特点。特别进入中学,学生进入青春初期,开始意识到生活的连续性,明白了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远大的目标、杰出的任务时时在激励他们,于是现实中的我开始否定过去的自我,追求理想的我鞭策自己,由此,自强心理、成就心理十分突出。这些心理特点,也就给教师提供了命题的引发因素。例如:《要战胜脆弱》、《我自信,所以我美丽》,这些文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自强自奋心理,激起向自己挑战的情绪。再如《人才与兴国》、《寻求成功》这类文题,不但能刺激学生的自强心理,还能激发他们的成就心理。“兴国需人才,我是人才吗?”“我的未来该怎样,我能成功吗,如何才能成功?”写作这类题,理想的我,成功的我总是在向自己呼唤,心中总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在思想上会产生强烈的震撼,会激发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

二、命题要拓展学生思维想象,触发写作灵感

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星空,他想潜入蚁穴。”这就要求老师的命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比如,《假若真有时间隧道》一题,同学们不仅可以回到远古去与古贤先哲探讨社会、自然、人生;也可以神游到遥远的未来与太空人共同谋划开发外星世界,领略未来人的生活。《人民币旅行记》,一张人民币成了一个旅行者,在它流通的旅途中,一定遭遇了千千万万个人,有小孩,有老人;有富商,有贫民……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写故事。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他们的写作冲动产生了,自然会兴趣为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应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想象的诱惑”便是兴趣的源泉之一。丰富的想象空间,往往充满不尽的诱惑力。例如,一教师教完《项链》后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路瓦栽夫人丢失了项链后,为了偿还债务,不得不日夜劳作,十多年后才还清。那么,在这十多年中路瓦栽夫人是如何劳作的呢?”这些问题在课文中没有详写,这本身就是一谜。由于这个故事有开端,有结尾,形成了某种特定的场景,给学生提供了既具体又十分广泛的想象空间,而学生则可根据叙述的环境(开端和结局),凭借自己生活的体验、知识积累和自我认识去领会故事的要旨,对空白的环节进行想象、加工、补充。这实质是另一种创造性思维。

三、命题要关注学生价值取向,诱发写作动机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学生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他们有自己关注的问题,有希望自己健康成长的责任态度,特别到了中学,学生自我意识增长,有关他们自身发展的关注心理、责任心理也愈强烈。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学生圈里的热点问题,关注问题,把文题出在他们关心的焦点上,从而达到既有利于写作,又有利于引导的目的,这应是我们命题的又一思路。例如《责任》、《关于追星族的思考》、《谈中学生早恋》、《中学生当班干部弊大于利吗?》、《读书与做人》、《机遇》等,这类文题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思考过:现在的我除了读书还会有什么责任;我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什么是真正的星,对待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身边有同学早恋了,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同学们选我当班干部,为什么父母却反对;同样是博览群书的人,为什么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这类问题就不单单是作文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他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怎样成长、怎样成功的切身利益问题。在关注心理、责任心理的驱使下,这类问题,他们乐于思考,这样的文题,他们乐于做,并迫切希望得到正确引导。命题中,我们还是善于运用关注、责任心理,把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心同时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上来。例如《为他人开一朵花》、《见义勇为赞》,《绿色》、《给人类的一封信》等这类作文就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胸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学会对人类的行为的反思,表达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四、命题要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唤发写作冲动

爱美是人之天性,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追求着生活。对中学生,我们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从道德情操、行为习惯上进行教育,力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中学生进入青春初期,除逐渐注意外在形象外,内在审美体验明显加强,他们强烈追求真、善、美的事物,按照社会培养,自己初步建立起来的审美情趣评价着周围世界,希望社会净化,环境净化,世界美好,自己变得更美好。了解这种心理,我们就可以出一些适合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美好情操的文题。如《从一声“谢谢”谈起》、《谈“净化”》、《谈“生活的色彩”》。前两题能唤起学生美化环境、美化心灵的审美情趣,后一题则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绚丽多姿、思想的丰富多彩的更高的审美要求,这些文题能把学生带入到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理性思维中去。当学生用他们的审美观确立了美好的事物时,认同心理也同时产生了;他们会赞美、学习美好的东西,批判、摈弃丑恶的事物。如写《舞动的旋律——我赞中国运动员》、《美哉,神六》,这会唤起他们的审美冲动,又能引发认同心理,产生内摹仿,为文时,他们会由衷地写出他们的感受,阐发他们的真知灼见。

王充《论衡》讲“意奋而笔纵”,刘勰《体性》讲“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都强调了情绪的引发及情感调动对协作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悉心研究并恰当运用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注意“投石效应”,我们就多了一把启动学生写作兴趣的钥匙。同时,也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开辟出了一条新路。

(金荣励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文题命题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