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初探

2006-11-24王巍策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8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受到十分明显的心理困扰,心理矛盾很突出,从近年来笔者在教学教育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

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女生在初中成绩优异,升入重点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急骤下降,人也日渐消瘦,令父母困扰不已。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还存在一些因心理原因而导致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讥笑而不愿上课的,或是以前的基础较差而跟不上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差强人意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等等。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父母关系的问题。这是人际交往中问题最严重的一块。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造成对学生的心灵伤害。其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许多家长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保护式教育,即孩子只管学习,其它的一切由父母承包。娇生惯养下成长的孩子必然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心理脆弱、逃避困难、怕苦怕累是他们的通病,严重者遇事不顺就会产生心理崩溃、行为偏激的恶果。其二,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谋生、生活贫困等原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浇灌,从而产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也有因为对学生好坏的评判以成绩为主而产生对学生的偏见等。老师的不恰当作为有可能会严重地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兴趣。

3.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三、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转型期中,由于存在着许多制度上的漏洞,许多新的游戏规则没有建立和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格调低下的大众传媒纷纷登台,让人喜欢让人忧的网络迅速普及,其负面影响给相对纯洁的学生心灵造成很大冲击。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关于中国青少年群体心理应激行为特点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只注重中学生个体行为、家庭和学校环境问题,而不去关注和解决一般性的社会问题(如公平),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就会付出更大、更长远的代价。”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会造成学生心理的迷惘,极易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自身因素

中学生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他们内心精神生活充满矛盾冲突,如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实现的矛盾;自卑与自傲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等等。诸多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状况,作为教育、心理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端正观念,科学教育

首先,要改革教育体制与教育方法。坚决摒弃那些“唯书”、“唯上”,压抑进取精神、窒息智慧的灌输或注入式教育方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其次,教师要端正教育观念,热爱学生。再次,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气氛,抛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放下架子,深入学生,多跟学生交朋友,多给学生关心和理解。最后,要组织生动活泼、有意义的课内外、校内外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

二、家庭、社会共同编织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网

中学生的不良心理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家庭对子女的期望要恰如其分,千万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帮助孩子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同时营造民主、平等、和睦、信任的家庭气氛,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与社会上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大众传媒、良莠难分的网络侵蚀有密切关系。因此,国家要制定一系列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编织一个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网。

三、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刻不容缓

(一)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比如: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育活动中。教育者首要任务应为教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成绩。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数学课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劳动课、体育课中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

(三)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由于条件的限制,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在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空白。它已经影响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学生素质的培养。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些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

四、注意自身形象,注重身教

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他们做人的原则问题。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

(王巍策浙江省乐清市翁二中)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心理感受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