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
2006-10-21关丙卿
大家给予“语文”的解释可谓多矣,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等。
提到学习语文,以前通常以“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概言之,更有一句传诵广泛的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似乎生活有多大,语文学习就多大,可见语文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
祖宗家法:任何问题都应该一分为二的看。
理解一语文,就是“语言”:语,说着的话;文,写出的话。语文学习,就是训练和培养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从这一点上说“语言,就是生活”。生活,当然不会有秘诀,我赞同欧阳文忠公的一句话:“无他,但手熟耳。”
因此,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或者说主要工作就是一个字“多”——多见识,多历练。
多见识,就是多阅读,即古人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多历练,就是多动手,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宜在实践中练习,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多做,不仅能使学生写法上日臻成熟,还能使思想日渐深刻。
当然,“多”是为了最终的“简”,就是积淀。语文学习,就是鲁迅先生的理解: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剩下一小块!
这“一小块”,所谓语感,意会,感悟,敏捷,皆由此生。
没有积淀,你怎会领略“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的妙处;宝玉挨打后,薛宝钗探视,“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你可曾悟得这一“托”字的春秋笔法?
据说: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语文学习岂可小觑。
理解二既然是“生活”,自然就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意味和兴趣。
所以,在《鸿门宴》上,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不世出的英雄,不再被我们误识成“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为天纵大才的苏东坡所遭遇不平而落下的泪可以尽情挥洒了。读《项链》,我们不再老调子地“批判虚荣心”;而感到的是对热爱生活、爱情坚贞的赞颂,对人性之美的赞叹,是对向往美、追求美并为之付出巨大代价却无怨无悔的感奋和敬慕。
理解三还是这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但只是“外延”,语言并不就是生活本身。我曾经有一句对前辈不够恭维的话:“半夜鸡叫”的生活可以孕育出“高玉宝”,但绝对培养不出“鲁迅”。
语文终究是一门学科,或者说科学,自有其规律。
要不然,怎会看出“笑”比“哭”好?“首屈一指”“屈指可数”何“曲”之有?你怎会从“屯如,邅如”读出“遭遇困境”。或者,“战胜”“战败”将不再立于不败之地,“关公战秦琼”不再成为笑谈!
功利一点,高中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还有一个任是谁也绕不过去的路标——高考。如果我建议,高中阶段,遵循高考语文考试的导向、甚至技巧,矫正自己学习语文的思路,恐怕不会引致太多的非议。
这是不是也可以视作语文学习的规律之一呢?
只有删繁就简,才会得到“根基扎实”的三秋树,才会有“领异标新二月花”。有了“花”,我们就有酝酿“果”的希望,何况,花之美,也本来是我们的热爱和追求。
(关丙卿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金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