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指挥棒下何谈素质教育

2006-09-16王子文

北京文学 2006年8期
关键词:名次高三竞争

王子文

尽管素质教育明确要求不搞名次排序,但人们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名次排列出来。追根溯源,还是高考惹的祸。

在当今社会中,高考是被民众普遍关注的重要事情,尤其是那些高考在即学生们的家庭,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被沉重的思想包袱压迫着。而已经在读“高四”或“高五”的学生们,他们身上是不堪重负的压力,家长更是牵肠挂肚终日寝食不安。

我对就读于“高四”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由于经历过6月“战火”的洗礼,他们的想法可能更实际。在这些人的意见中,有几种思想具有普遍的代表性。首先是对高考公平公正的要求呼声很高;其次对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做法感到有些片面;其三则认为应该消除地区间的差别,对分数的划分更科学,更明确;其四有很多考生则认为,高考后应该在学生填报志愿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不少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想法有的可能还很幼稚,但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面对现实,他们感到惘然。很多同学这样说,一年前我会说高考如同八股取士,而且会列出很多的改革意见,现在却只有去适应,因为一切不符合实际的空想都是无益的,最终是葬送自己的前程,现实是能够榜上有名。一部分农村学生说得更实在,作为农村的孩子,考大学是唯一的出人头地的机会,尽管对高考有千万个不愿意,也只能适应。当然,对高考制度改革,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改革要从源头抓起。现在的中学竞争十分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则集中在高三学生身上,高考的升学率是一所中学生源多少的关键,抢生源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于是,高三教师成了各个中学争抢的目标,特别是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所教高考学生上线较多的教师,更是成为一些中学竞争的目标。有许多地区高三名教师的年薪已是五六万元。要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必须改变学校重点非重点的格局,避免大量优秀教师定向流动的倾向。

中国高考要走出目前的窘境,就要改变这种不良竞争的格局。其实,受高考影响的决不仅仅是高三的学生。现在的中小学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可是有多少学校是在真正地推行素质教育呢?答案非常简单。如果小学生考不出好的成绩,就不可能进入好的中学;如果中学生考不出好的成绩,又怎么可能进入竞争非常激烈的高级中学呢?在原来的教育领域流传这样一句话: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可时下是怎样的情况呢?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非常强烈,但素质教育的背后却是升学率的评判尺度。在“素质教育”的大气候影响下的中小学教师苦不堪言。不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身上都有一个沉重的包袱,那就是如何教出好学生。你所教的班级里出了拔尖的学生,你就是一个好老师;否则,尽管你努力了、奋斗了,但学生的成绩没有上去,你还是劳而无功,评职晋级自然无份。

说到底,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并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可言。从小学开始,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讲求学生全面发展。可是,我们的素质教育究竟有多少实用价值?在小学课堂里,提倡全面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在上级领导检查和公开课评比,抑或是为其他教师做课时。而在平常的教学中并没有。原因很简单,如果刻意进行素质训练,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哪一个教师敢冒风险让自己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呢?于是,在对学生进行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实际还是分数占据首位。不仅教师如此,就连家长也持这种观点。尽管素质教育明确要求不搞名次排序,但人们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名次排列出来。追根溯源,还是高考惹的祸。

正如很多大学生所抱怨的那样,高考应试固然好,但是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高考不仅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为祖国的未来发展选拔人才。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由几张纸定性了,无奈!400元钱,几张卷子,有时就把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了。而在十几年的学习中学到的任何知识都和实际缺少联系,难怪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感到为难,就业无门。因此,高考作为招生考试的一种方式,考试成绩不妨作为升学的一个方面,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个人素质考虑录取,更能体现高考的公正和公平。此外,对学生投档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和水平自主投档,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进入自己喜欢的院校,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只有解决了高考的问题,小学中学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中小学生才有可能从文山题海中解脱出来。

猜你喜欢

名次高三竞争
排名次
竞争的合适位置
高三·共鸣篇
感谢竞争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抢”人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