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误解与迷思
2006-09-16翟一达
翟一达
中国高考向何处去
高考指挥棒大概是天底下最有权威的“棍子”了,它不仅指挥着高中,还指挥着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小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上学真苦恼,书包压弯腰,睡得迟,起得早,功课没完又没了。背起炸药包,我要炸学校。”大多数老百姓认为我国以高考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是失败的。1977年当面向邓小平呼吁恢复高考的湖北大学的查教授说,如果看到现在这样的高考,我宁可不主张大学招生考试!
2005年第10期本刊隆重推出女作家舒云的报告文学力作《高考殇》,意在引起全民族和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高度重视,我们想请广大读者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对现行高考制度,您如何评价,您满意吗?为什么不满意?如果不满意,您觉得现行高考制度应该如何改?无论您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受害者还是受益者,无论您对现行高考制度是怨恨还是褒奖、抨击还是赞赏,无论您是善意建议还是全盘否定,我们都恳请您以切身的经历和感受或这些年来对高考制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谈谈您的真实看法和建议。文章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从某一角度切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生动或犀利,或感性或理性,或猛烈抨击或善意建议。字数在2000字左右为宜,最长不要超过3000字。来稿请寄:100031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编辑部收,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高考改革讨论”字样。从今年第1期起我刊特辟出专版开展“中国高考向何处去”大讨论,将陆续选登各界读者优秀来稿,敬请关注,并欢迎各界读者踊跃赐稿。
——本刊编辑部
如果只讨论高考,在这里我们需要有一个小小的假设:若不通过考试来选拔谁能上大学,又将采取什么更能被接受的方式呢?
对高考的指责在当今已不绝于耳,高考似乎已经成了社会的“毒瘤”必将其除之而后快。
愚以为一概批判高考是不公允的。为避免无谓的争论,首先有必要区辨其中的两点。在我看来,高考制度第一包括考试这种选拔人才的机制,其次才涉及考试的内容、导向和原则。如果说要改革的话,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方式可以适当作一些调整,诸如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增加一些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内容,对于这一点我是没有异议的。但要从根本上否定现行的高考制度,尤其是涉及第一方面,否定人才选拔机制的考试方式,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是有失偏颇的。
一些批评高考的人喜欢将高考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类比。科举制在一个世纪前被废除了,言外之意,同样“禁锢人心智”的高考也应该废除。我们暂不论科举制在中国历史及文化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免将话题扯远,其实对它的评价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仍未做到“实事求是”。如果只讨论高考,在这里我们需要有一个小小的假设:若不通过考试来选拔谁能上大学,又将采取什么更能被接受的方式呢?想必世人皆会承认,中国今日的教育资源是分布不均的,国家的教育投入也极其不平衡。全国只有一所北大、一家清华,可能全国各地的考生都到这两所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吗?如果这一方案不现实的话,那么哪些人有资格去这两所学校呢?暂且不谈考试这一为有些人所诟病的途径,还可选择的其他方式中我大概可以归纳以下三种:一是凭出身,根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凡是工人、农民家庭出身的学生,由于成分纯、出身好、使党放心,他们有权去接受较好的高等教育,其他人无论你多优秀、多好学,一概没门,你要为你不能选择或改变的出身负债。第二种是谁有钱谁就可以去北大、清华,按个人掌握的货币多少来说话,财大气粗、有钱能使高校为其“推磨”,这样高校也就成了十足的有钱人的学校,穷人家的孩子一个都上不了学(这里暂未考虑奖学金)。第三种就是有关系、靠门路来上学,这是比每个家庭老子的能耐,你认识哪位能办事的领导、我认识的人官比你还大,谁能上大学就比谁的关系多、谁的关系硬。那么那些没有关系的人岂不只有等死,而握有权力的官员就有充分的机会以权谋私了。对比除考试以外的以上这三种方式,我们会发现在选拔人才时,个人的能力是最不被重视的,一切均以先天的或家族势力来决定,能不能上大学不是凭个人能力来决定和改变的。如果要说到公平,相信多数人会与我一样,认为这三种方式都是最不公平的。
我想今天形成对高考指责的浪潮,背后潜伏着一些本质性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上形成了唯学历是从的风气,谁的学历高谁就越有前途,而不问从事什么职业。这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拉力。另一方面,家长及学生把高考作为自己今后可以安享幸福的最后一道坎,以为过了这道坎以后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把高考太当回事。这是个人心中形成的推力。有此“推拉二力”的结合,学生和家长才会在高考制度下痛不欲生,为自己套上枷锁,并同时把高考污名化、妖魔化。
其实,人人都明白,我们今天社会的无奈是形成了学历崇拜的风气,这有好也有不好。一方面有人会说这可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但我要说,这可能只是一个理想,当学历成为一个包裹着杂草的绣花枕头时,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另一方面,这几年已经出现了新的趋势,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一些单位能用高中生的岗位要用大学生,能用大学生的岗位要用硕士生,能用硕士生的岗位要用博士生,问其何为?名曰提高单位员工的学历水平,真是荒谬!这是何等的人才浪费,并且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学历的趋势。今天,为了能上大学,学生控诉高考制度,学生家长也控诉高考制度,一些学者更是义愤填膺地批判高考制度。但是大家也许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现在大家一心只想进大学,而要进这个大学又要通过高考这道坎,高考这道坎是大家前进的障碍,也便成为人们心中不快发泄的对象。诸位真以为进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吗?大学四年后又面临找工作,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每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境在当时代已越来越显性化。考研热、考公务员热、考什么各式各样的证都是这种困境的体现。不入高校不知高校毕业后的痛苦。所以我说啊,就算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了,别太当回事儿,以为将来的前途就无忧了,没这回事!
我看,问题的关键还是看心态,看考生的心态,也看家长的心态。社会结构中形成的困境更是不可能通过批判高考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我总觉得现在一些人在批判高考制度时,似乎有些偏向,似乎将太多的希望倾注在高考本身,其实小小的高考是远远不能承载这些奢望的。
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也许不中听,但相信总有人会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