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乐府民歌《江南》主题新解

2006-07-06杨再喜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4期
关键词:采莲鱼戏涵义

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成为古代文学的奇葩,也是语文教学的名篇。然而就其主题思想的研究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朱东润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对《江南》的解题:“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现在许多人还承袭着这种观点,事实上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诗歌的起句“江南可采莲”点出了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但如果仅停留在对采莲劳动这一层次的理解,那是很不够的。我们查阅文学史上有关“采莲”的诗句,会发现它的意义绝不会仅仅是一般的劳动,而往往是以“莲”喻人,用“莲花”来比喻采莲的女子,如宋代欧阳修的“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蝶恋花》)和明代于谦的“玉腕罗裙双荡桨,鸳鸯飞近采莲船”(《夏日忆西湖》)就很明显地揭示了两者的关联。之所以有这种关系,就在于民歌习惯于谐音的传统写法,“莲”与“怜”谐音,而“怜”含有可爱的意思,自然会用美丽的莲花来比喻青春美貌的女子。另外“莲”也与“恋”谐音,表达出思念、爱恋之意,如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借采莲这一动作巧妙地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爱恋之情,所以古人云:“采莲歌里尽是相思苦。”人们以“莲花”来比喻爱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莲花的并蒂相生的自然现象寄予了同命运共患难的美好爱情之理想,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成为传唱千古的名句。

诗歌的第二句“莲叶何田田”是承接上句而对莲叶的静态描写,关键在于对“田田”一词的理解。“田田”是一个单纯词,具有完整的意义,不能拆开来理解。关于它的涵义主要有两个观点,其一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为代表:“田田,莲叶茂密貌。”另一个是韩传达先生选注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田田,荷叶挺出水面的饱满劲秀貌。”如果从爱情的角度来理解这首诗歌,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田田”一词表面上是描写荷叶的饱满秀美,实际是对青春丰腴、亭亭玉立的女子的描写,这与“荷叶挺出水面的饱满劲秀貌”相一致。这种借植物描写来比喻女子的写法,是对《诗经》所开创的民歌传统写作方法的一脉相承,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和“桃花灼灼,宜室宜家”(《诗经·桃夭》),分别借对“桑叶”的鲜嫩润泽和“桃华”的光鲜耀眼,来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汉代乐府民歌接受并发展了《诗经》的写作方法,时常可以发现把莲花和人相联系的诗句,如“空留此日田田叶,不见当时步步人”(欧阳修《荷花赋》)就是明证。还可以从历代咏莲诗中找到旁证,发现“田田”一词的涵义,唐代李群玉的《新荷》:“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绕平水,圆阴已蔽鱼。”这首诗告诉我们两个信息:既然是新荷刚发芽并且只有八九叶散落在池中,那么“田田”一词对荷叶的描写当然就不可能达到朱东润先生所讲的“莲叶茂密貌”的状态;后面的“嫩碧”一词是对“田田”涵义的最好诠释,它的表面意思为荷叶的娇嫩碧玉,隐含的意思却是女子的年轻娇媚。另外唐代姚合的《和李補阙曲江看莲花》:“露荷迎曙发,灼灼复田田……日浮秋转丽,雨洒晓弥鲜。”其中“灼灼”一词缘自《诗经.桃夭》:“桃子夭夭,灼灼其华”中的诗句,“灼灼”具有光艳明亮之意,“田田”是“灼灼”的递进意,应有娇嫩可爱之意,而不是“莲叶茂密貌”的意思,诗歌里的“鲜”字对“田田”一词作了最好的注解。

诗歌后面几句反复咏唱,突出了一个“鱼”字,写出了鱼的动态,这是理解全文意思的关键所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鱼”被赋予了深刻的涵义,在这首诗里“鱼”是一个隐语,指代情侣。鱼本来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它在满足原始先民“食”的需要之时,也产生了与“色”相关的生产艺术活动。闻一多先生曾经在《说鱼》一文中雄辩的提出了“鱼”具有配偶之意,我们可以在《诗经.陈风.衡门》中找到这一涵义的证据:“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诗中通过反复咏唱,突出了鱼的涵义,吃的是鲂鱼和鲤鱼,娶的妻子是齐国和宋国的女子,这里的鱼便是女性的隐语。为什么要用鱼来象征配偶呢?闻一多先生认为:“这除了它的繁殖能力,似乎没有更好的解释。大家都知道,在原始人类的观念里,婚姻是人生的第一大事,而传种是婚姻的唯一目的。”其实这只对了一半,因为毕竟还有很多生物比鱼的繁殖能力强盛,如蚂蚁、飞蛾等,那么古人为什么会对鱼会情有独钟呢?这要归结于原始先民直接形象的思维方式。赵国华先生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中指出:“从表面来看,因为鱼的轮廓,更准确地说是双鱼的轮廓,与女阴的轮廓相似,从内涵来说,鱼腹多子,繁殖能力强。当时的人类还只知道女阴的生育功能,因此在两方面的集合,使生活在渔猎社会的先民将鱼作为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可见鱼作为女性的隐语缘于女性生殖崇拜和生殖器的崇拜。时到如今,在我们的苗乡还有这样的民歌:“姐家门口有条沟,有对金鸡在里头;哥打金钩来下钓,好对鲤鱼莫吃钓。”民间歌谣依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古诗文中鱼意象作为女性的涵义。

在诗歌的后面几句,我们感觉出有《诗经》的遗风,它回环反复,互文见义,同时也启迪后世民歌,在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影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是古汉语中一种“互文”的修辞手法,每句话只讲出了意思的一部分,只有把所有有关的语句综合考察,才能看出完整的意义,它真正的意思是在各种市场购买与马有关的驰骋疆场的必需品,当然它的深刻涵义不只于此,这几句诗的目的在于写木兰匆匆奔赴战场,以突出战事的紧迫。我们可以以同样的思维来理解:“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几句以重词叠唱的形式,虽然是写鱼儿在莲叶间游戏穿梭的欢快情景,但明显地隐含了青年男女相互嬉戏和相互追逐之意,鱼儿在莲叶间游戏穿梭得越快,实际上是青年小伙对姑娘追逐得越猛。体味着这首民歌,我们仿佛看到了姑娘小伙相互追逐的情形, 仿佛听到了姑娘小伙欢快的笑声,也似乎被这种欢愉的气氛所感染。

每到采莲时节,在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都会重复演绎着无数浪漫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多情的季节,这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土地,让我们以萧贡古的《采莲曲》作为本文的结尾:“洋洋长江水,渺渺涨平湖;田田青嘉荷,艳艳红芙蕖;酣酣斜日外,冉冉凉风余;蒨蒨谁家子?袅袅二八初;两两并轻舟,笑笑相招呼;悠悠波上鸳,泼泼蒲中鱼;采采不盈手,依依意如何?”

(杨再喜,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采莲鱼戏涵义
浅析词的涵义和指称
采莲曲
我不要分享你的快乐
水果与诗
俄语名词指代喻人表现力及修辞色彩
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江南
论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植物占领世界?
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