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省略句概说
2006-05-27王诚远
古今汉语中各部分都有省略的情况,但是由于语言的历史发展,尤其是词汇的发展变化,古汉语句子,各部分的省略情况就更突出。
从被省略的内容看,古汉语省略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主语的省略
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主语的情况,然而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更为常见,因为古汉语中缺乏作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但一般不能作主语;“彼”是第三人称代词,但语气太重。所以古汉语中,不是重复上文的名词,就是省略不用。
主语的省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承前省略。根据上文,读者可以推知省略的主语。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柳宗元 《黔之驴》)
——有一天,驴子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了;(老虎)以为驴要吃自己,(老虎)非常恐慌。
2.探后省略。主语到后面再明确出来。如: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 ]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份,(蟋蟀)在田野里,八月份(蟋蟀)在屋檐下,九月里(蟋蟀)到了房门口,十月份蟋蟀进入我床下。
3.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一种是主语不必出现,读者也知道说的是谁。一般用于普遍性的规律、现象。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人)登上高处来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而远处的人却能看得见;(人)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而听唤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再一种是两个人大段的对话,为了简略,一般主语也不一再出现。这种情况多见于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这也可以认为是承前省略主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如: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
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未见我乎?”
[] 曰:“先生何为出此方也?”
[] 曰:“子来几日矣?”
[] 曰:“昔者。”
[] 曰:“昔者,则我出于此言,不亦宜乎?”
[] 曰:“舍馆未定。”
[] 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 曰:“克有罪。”(《孟子·离娄章句上》)
——乐正子跟随着于子敖到了齐国。
乐正子去拜见孟子。孟子问:“你也来看我吗?”
(乐正子)答道:“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孟子)问道:“你来了几天了?”
(乐正子)答道:“昨天(才来)。”
(孟子)问道:“昨天,那么我说这样的话不也应该吗?”
(乐正子)答道:“住所没有找好。”
(孟子)问道:“你听说过,要住所找好了,才来求见长辈的吗?”
(乐正子)说:“我错了。”
二、谓语的省略
谓语动词在古汉语中一般也是不能省略的,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才省略谓语:一是对举的句子中,二是对话的句子中。根据对话环境和上下关系可以清楚地确定谓语,不会影响表达效果。谓语的省略大致也可分为承前省略和探后省略两种类型。如: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打仗要靠勇气呀。第一次击战,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这是口语对话,“再”“三”后的“鼓”承上省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挑出他们的优点,我就学习它;(挑出)他们的缺点,我就改正它。
这是对举环境,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谓语“择”。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
这也是对话环境,“躬自厚责”,“责”字探下文“薄责”之“责”而省略。
三、宾语的省略
古汉语的宾语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省略,只有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可以省略:
1.代词充当宾语可以省略。如: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项庄亦不得击[]。(《史记·项羽本记》)
——项伯也拔出宝剑舞起来,时常用身子遮蔽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够刺杀(刘邦)。
不但动词的代词宾语可以省略,介词“以”的宾语,即介宾结构中的“宾”也经常省略,而它,一般是代词“之”,如: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僖公三十年》)
——假若使郑国灭亡而有利于您,我怎敢冒昧拿这件事,麻烦您。
介词“以”后省略了“之”。“之”代“亡郑”一事。
2.第一个动词之后的宾语,兼作第二个动词主语的兼语可以省略。如: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
——如果让我去治理它,等过了三年,便可使那里的百姓有勇气,而且通晓道义的方向。
这里,“使有勇气”,“使”后省略了兼语“之”,这个“之”代“千乘之国的百姓”。
3.在一定的上下文关系中也可以省略。如:
人皆有兄弟,我独无[]。(《论语·颜渊》)
——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兄弟)。
四、介词的省略
古汉语中,介词的省略是相当普遍的,其中以“于”(可译为“在”“向”“从”“跟”等)和“以”(可译为“拿”“用”“凭”等)最为常见。如: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蓬草生(在)麻里,不用扶就直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庄子·逍遥游》)
——客人听说这件事以后,(用)货仲百金来买他的药方。
古汉语中这些省略现象,要求我们在翻译时把这些省略成分补充出来,以使语意明确、清晰。
(王诚远,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