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高考”
2006-05-27徐文章
徐文章
高考制度要改革,重要的是在内容上下功夫,不要把学生都引导到对课本知识的背诵和熟练操作上来。要使学生在中学真正学到适合这个年龄段的知识。选拔标准除考试成绩外,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
近几年,虽然高校不断大规模扩招,高考改革不断深化,但并没有使高考竞争程度有丝毫的减弱,竞争的重心不断上移,从能否上大学到能否上名牌大学、读热门专业。高考的过重负担、高考的巨大压力、高考的激烈竞争一直是人们指责高考的话题。考试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考察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考察能力上确有缺陷。但通过一个人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能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其能力的高低。事实上,高考状元绝大多数并非高分低能,人们对考试制度的指责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高考的目标是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助于选拔人才、有助于加强高校的自主权。但面对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的需求,现行高考制度的问题已经显现。高考内容的设计背离素质教育的精神,死记硬背的考优秀,而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无缘高等教育,这是高考公正掩盖着的另一个不公正;高考作为指挥棒,误导了义务教育,学生在过分狭窄的知识上下太多功夫;高考的招生比例有歧视性,突出表现在分数线不统一,如某市的重点大学分数线低于某省的大专线等等,改革迫在眉睫。作为一位过来人,很想就目前的高考教育制度说两句。.首先,综合能力考试要注重科学性、公平性和区分度,同时要防止“新瓶装旧酒”。综合能力考试的实行深刻地冲击和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和脱离实际等弊端,拉近了教育与社会和自然的距离,真正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
但是作为新生事物,综合能力考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综合处于学科“冷拼盘”的状态,试卷总体难度不易控制,区分度不够理想,试卷存在“城市取向”的价值偏差,一些省份改革方案更换频繁,使中学教学四顾茫然不知所措。在改革中过分强调能力与过分强调知识都是不可取的。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有过前车之鉴。
其次,要对分层考试和多次考试进行探索。分层考试就是试卷多样化。长期以来,一份试卷考查所有高中毕业生,负责从高职高专到北大清华所有层次院校的选拔方式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考生差异、不同层次高校对选拔人才要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一份试卷的适应层次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招生选拔的最佳效度和信度。建议进行本、专科分层考试的探索,重点大学在条件成熟时单独命题考试。本科和高职高专分开选拔等等。
第三,综合评价的实施依靠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单一文化课考查的评价方式并不全面,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需要。从世界情况看,纯粹依据考分作为入学考量标准的国家较少,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综合评定的方法来评价和录取新生。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双向选择,多次考试,综合评价的高校招生选拔制度。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稳步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尽量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评价内容的客观性。
世界上永远只有相对的平等,而没有绝对的平等。到目前为止,对于教育问题,还没有比“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更具平等性的制度。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从精英教育真正转变为全民教育的现实情况下,初级和中等教育还只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走。
高考制度要改革,重要的是在内容上下功夫,不要把学生都引导到对课本识的背诵和熟练操作上来。要使学生在中学真正学到适合这个年龄段的知识。选拔标准除考试成绩外,个人的特长、参与杜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为鼓励素质教育,革除“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弊端,尝试在高中试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考查后进行录取的做法,供普通高校录取时参考。教育制度上要有深刻变革,必须形成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层次清楚、定位明确的教育体系,使高考真正摆脱其身上附带的身份、地位、前途等一系列本不由其承担的东西。
希冀莘莘学子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够“享受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