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06-05-14
★《在火线上:穆沙拉夫回忆录》
(巴基斯坦)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译林出版社
2006年11月 定价:28元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要都选择退休后撰写回忆录,但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却选择卸任前出书。他在书中披露了在反恐问题上与美国的恩怨,选择美国而不是巴基斯坦首发此书,令“对外宣传”的痕迹颇为明显。
★《蛤蟆的油》
(日)黑泽明 南海出版公司
2006年11月 定价:25元
黑泽明的自传。书名来源于一种日本常用药材——蛤蟆油,提取油的方法是给蛤蟆照镜子,看到自己丑陋的模样,它便会吓出一身油。这本自传感人之处在于真实,将导演脆弱、苦恼的状态都一一回放。
★《哲学要义》
叶秀山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年10月 定价:22.8元
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在北大哲学系给本科生开设“哲学导论”课的讲课记录。它以论带史,以史显论,将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一本适合入门者阅读的“大家小书”。
★《弗农小上帝》
(英)DBC·皮埃尔 译林出版社
2006年9月 定价:25元
2003年的英国布克奖授予这本书时,还很有些争议。它是一本反映青春问题的小说,带有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被比作另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皮埃尔父母都是英国人,出生在澳大利亚,成长于墨西哥,又在美国生活多年,现居爱尔兰,属于典型的“无国界作家”。
★《城市意象:英国文学中的城市》
陈晓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定价:30元
这本书以18、19世纪表现伦敦或以伦敦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文学领域对都市化和现代化的独特反应、价值判断以及民族自我评价。陈晓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妇女文学。
皇帝的“自律”与“他律”
文/雷颐
张居正严明法度、惠农利商、近民便俗的改革取得了少有的成功,使衰败的明王朝一度国库充盈、“四海升平”,重现生机。然而,张居正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之际,他的改革却被完全否定,改革成果全部付诸东流,而且这个生前不可一世的宰相死后被削夺,其家被抄、长子自杀、次子及其弟充军,张府还被重兵围困饿死十余人。曾有人评说他“身后一败涂地”。而如此迅速、全面否定改革、否定张氏的不是别人,正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他的学生万历皇帝本人。
万历皇帝从张氏改革的支持者到坚决反对者这种态度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传统对帝王“德育”的失败,说明皇帝的“自律”是根本靠不住的。
早在万历皇帝的父亲隆庆皇帝做皇太子“裕王”时,张居正就是裕王的“讲官”;而万历皇帝10岁登基起,张居正就给他当老师。可以说,张是两代帝王之师,这种有利条件,使他得以对“小皇帝”从小就按传统儒学的“圣主”标准培养。
为教育年仅10岁的万历皇帝,张居正煞费苦心地编写了《帝鉴图说》这本文字浅显易懂、故事生动有趣的“少儿帝王启蒙读物”。书中讲了117个皇帝的故事,其中有81个是“圣哲芳规”,记载历代圣明君王的嘉言美行;36个是“狂愚覆辙”,讲述暴君的种种恶行劣迹。大体而言,此书强调帝王要像尧帝那样信任贤臣,尊儒、读经、行仁政,君德可以恸天地、除妖孽、感化罪人,君主要有纳谏、容人之量,君主也要遵守法纪,皇帝的奢俭关系王朝命运,这些都是儒家的“圣主”“明君”标准。
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要求十分严格,万历父丧未毕就被关进书斋进行日讲;还规定每月三、六、九视朝,视朝后还要温书。每天早上皇帝进膳后即开始读书,先要诵读《大学》《尚书》各十遍,再由讲官开讲,然后再看奏章,之后还要午讲;近午要听讲《通鉴》,午膳后才能还宫。
张居正死时,万历皇帝已经20岁,受了整整十年严格的儒学道德教育,但这时他的欲望却如脱缰的野马狂奔而出,无法控制。明代皇室的私库与政府的库藏分开核算,皇室私库本来就十分充盈,但这时却不够贪欲大开的万历皇帝的开支;张居正死后第二年,皇室就超支176万余两!为了敛财,万历皇帝不仅没收了大太监冯保及张居正的家产,而且甚至跨越地方政府直接派太监特使到各地征税,把本该收归户部的税金纳入皇室,横征暴敛,杀人夺产,致使全国民变不断。他“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人们愤怒地抱怨:“陛下驱率狼虎,飞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剥肤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灾地坼,山崩川竭。”而且,他从万历十七年(1589)后竟三十年不上朝,把一切政事抛诸脑后,一直深居内宫寻欢作乐,成为历史上最贪婪、昏暴的皇帝之一。所以清代学者赵翼就认为明朝并不是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无数历史事实说明,道德对专制帝王并无束缚力,君王的“自律”是靠不住的,只有外在制度的“他律”,才能制止君王的为所欲为。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