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行色色
2006-04-29王盛弘
王盛弘
静物般的日本人
最能让人于日后回味的,毕竟还是人。
我携行李走进约克青年旅舍的卧室,空无一人,挑了最里边靠窗的床位,将随身行李倒出,捡掉无用杂物,再一一装回。这是我每到一个新居所多会有的举止,类似于仪式。当我躺床上后,突然听到书页翻动的响声,很轻,但确实是有的。回头张望,才发现有人半躺在下铺,上半身向外倾斜,借着自然光看书。他就在入口处,背包什物纷散于地毯上如落叶,刚刚我经过他时,居然未曾察觉。稍事整理后我出门去,晚餐时分回返,他仍在那里,读书,静物一般。
是个日本人,读的是日文书,居然就是卡尔维诺笔下“坐在落叶铺成的地毯上,手捧一本日文书”。
在欧洲,东方脸孔的观光客,大陆人占有相当比例,而东方脸孔的背包客,以日本年轻男女最活跃。欧洲人看黄种人,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都没什么概念,结账时候,店员多半会送我一句“阿里阿多”。一回一个意大利朋友被笑说他们到了黑夜就没法对话,因为意大利人说起话来比手画脚,看不见等于听不到。我跟着哈哈哈,没想到一名克罗埃西亚的小男生转而把矛头指向我,你们中国人取名字就是把铁罐子从山头踢下来,所以听起来都是铿零当啷。不同文化的隔阂,大约如此。
那个晚上我早早睡下,睡下时候只有我和那个日本人。半夜里醒来,看见所有床位不知于何时竟都睡着人,那种光景让人颇感震惊。翌日,我起身,发现昨夜里那群人,全都蝗虫过境一般地撤离了,日本人则在不疾不徐地整理行囊,推门,离去。
这几年来我常会想起他,重温一遍当时的氛围,他的脸孔那样的安静,那样的从容,而且笃定。出游,尤其是长途旅行,多半为了以“行万里路”来印证或补偿“读万卷书”的不足,我好奇他对沿途景致的置身度外。
热情以色列女孩
日本人走后,我遇见的是一名女孩。
“哈罗,哈罗。你哪里人?”
“台湾。”
“泰国啊?”
“不不,不是泰国,是中国台湾,T-A-I-W-A-N,台湾。”
她自背包拿出一张世界地图,要我指给她看,并告诉我,她是以色列人。她用食指逆时钟方向画一个大弧,一两秒钟之间穿越了中东俄罗斯欧陆横渡英吉利海峡抵达英格兰,这就是她这一路公车火车飞机徒步行过的履痕。
女孩很热情,大约和她那口疾速的英语有关,每回我都得确认再三才敢回应,这不禁让我有点黯然,看来4个星期语言课程是白上了。她约我参加ghost tour walk,事实上我没太大兴趣,但还是去了。领队带我们在城里的各个景点走动,每个景点显然都有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主讲者好夸张,游客也都捧场,而我,多半时候只能揣摩意思,也跟着“呜——”也跟着“啊——”也跟着“哈哈哈”。看到以色列女孩兴致盎然参与其中,好歆羡。
终于解散了,我略松一口气,两人并肩走在回旅舍的路上。路上有一个卖kebab(类似台湾街头卖的沙威马)的摊子,趋前各买了一份。女孩好亢奋,她在叽哩咕噜地对店家说话,对方起初还试图搞懂她的意思,后来只是嗯嗯嗯地敷衍着,很快地便置之不理了。
英国人也听不懂她说的英语。
我们并肩走在回旅舍的路上,默然,两人都不说一句话。
感悟澳洲姐妹花
然后就是那对澳大利亚姐妹花了。她们在伦敦已经待上3个多月,于青年旅舍地下室酒吧打工,等存够了钱就要往北到苏格兰去。
姐妹俩都是20出头,她们说这样一边打工一边游历的日子有两年多了。我问,什么时候才要结束这趟旅程?姐姐耸耸肩,也许哪天就想安定下来了,谁知道?妹妹接嘴,可是现在我还想多过几年这样的生活。姐姐说,希望自己老得不能动的时候,戴着老花眼镜坐在摇椅上回顾一生,看到的,是一幅缤纷多彩的图画。妹妹说,我要一直走下去,直到找到一个可以定居下来的所在。
也有人是这样安排自己的人生的。
我忆起当初催促我上路的呼唤:一日在网络看到一则留言,如果你的生命只剩最后6个月,你希望做些什么?有人留言说要陪家人,有人说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我心想,我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呢,我想出国旅行。旋即思及,陪家人、谈恋爱,乃至于出国旅行,哪需等到人生的最后半年?当下我便把手头的工作做了个了结,着手安排6个月的自助旅行。准备从爱丁堡开始,一路追着阳光南下,从伦敦到巴黎,到法兰克福、柏林、巴伐利亚,经奥地利抵达普罗旺斯,越比利牛斯山入伊比利亚半岛,最后自葡萄牙里斯本回返。
凭着一股任性,我出发了,我以为自己算得上是个有勇气的人了,但当遇到澳大利亚来的这对姐妹时,一个激动人心的励志故事铺展在眼前:她们才是契合于青年旅舍成立之初的精神的探索者,而我,终究更像个适合投宿到有服务生代劳琐务的旅馆的观光客。
蜜蜂采蜜一般,我从她们身上体悟到一点什么,学习到一点什么,加入原本我所拥有的;上路,继续未竟的旅程。
编辑:王克峰
电子信箱:kefeng199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