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用人铁则大揭秘
2006-04-29张殿文
张殿文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台湾IT业首富郭台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郭台铭创造传奇的背后,是他独到的用人法则。
每次有人问起鸿海集团最大的挑战,董事长郭台铭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才。人才的选拔和培育,是一个企业永恒的难题。”郭台铭很清楚,善用人才,才奠定了“鸿海”30年来持续成长的基础。
敢用:把人才变将才
“相较于其它IT界领导人培养的是人才,郭台铭培养的是将才!”前“戴尔”亚太采购总经理方国健,一语道破今天鸿海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使用。
以2006年鸿海集团旗下最大的一块事业版图“富士康”控股公司为例,总经理戴丰树拥有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并且在“丰田汽车”工作8年,当时就有人怀疑,一个做汽车的,能把手机做得好吗?但郭台铭认为:“汽车的零件有2000多种,但手机只有200多种,你说做得起来吗?”
戴丰树果然没有令郭台铭失望,他领导下的“富士康”是“鸿海”2006年成长最快速的部门。
在投资人才方面,郭台铭一向舍得花钱。以最早推动的“凤凰计划”为例,为了引进光通讯专家,“鸿海”曾公开在媒体上刊登年薪1000万(新台币,下同)的广告。
敢给:经理级年收入300万
郭台铭是个敢给的老板,鸿海集团的薪水加上员工配股之后,经理级的主管一年约有近300万元的水平,副总经理级以上的年收入更逼近千万元,是台湾电子业福利最佳的公司之一,也难怪业界称郭台铭是台湾电子业“最敢给”的老板。
像“鸿海”并购了“奇美通讯”之后,为了要留住前“奇美通讯”总经理池育阳等具研发及营销专长的人才,史无前例以发行富士康国际控股(FIH)“折价增资股”方式,礼遇“奇美通讯”的经营团队。简单地说,就是郭台铭让员工用折价现金入股,成为惜才、留才的另一种方式。
而且“鸿海”每年的年终“尾牙”活动,主要就是宣示“老板敢给”的决心,像2005年一个“尾牙晚会”就送出包含股票及现金共4000多个奖项,总市值近4亿元。其中最大奖“总裁奖”为360张“鸿海”股票,以当时“鸿海”收盘价142.5元计算,市值高达5100万元,创下台湾企业年终最大单一奖项纪录。
敢花:花钱是为了公司进步
郭台铭从不吝啬把钱花在投资人才和添购先进设备上,他认为惟有长期投资和发展人才,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关键。他自己的办公室却相当简朴。郭台铭强调:“我没有个人物质享受的兴趣,但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投资设备和人才方面,从不吝于花钱。”只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最顶尖的人才,不管开价如何,“鸿海”都会想办法购买。“鸿海”在台北、美国、祖国内地都有“世界干部训练班”,经常送员工去受训,为此不惜花费上千万美元。
不过更重要的是,老板敢给敢花钱,更敢要求员工。“鸿海”连续11年每年30%的成长,并非凭空而来。“我发奖金的时候,就是我裁人的时候!”这是郭台铭用人的另一句名言。
敢冲:突破难关再造奇迹
郭台铭在打造“鸿海帝国”的过程中,遭遇过许多巨大的困难,但他认为在应付这些难关时,若能有所突破,就能让自己得到了最大的报酬,拥有越来越多的实力。他深信,越好的人才就需要越多的磨练,惟有如此才会让人才愈来愈有自信。
郭台铭在2006年期待包含“富士康国际控股”在内的8个事业体,未来3年各自至少收购6家公司,除了版图的扩张,主要就是着眼于全球人才的收编。这也意味未来3年,鸿海集团至少还会有48家公司加入,外界认为,这48家公司将是鸿海再造另一个“万亿奇迹”的关键。
“鸿海”的成长,从20年前的100万营收到1000亿,造就了第一批富豪;第1000亿到第5000亿,主要是以“富士康”为主,造就了第二批富豪;第5000亿到2万亿能够造就下一批富豪吗?郭台铭宣称2008年将退居二线,而他的用人术能再创奇迹吗?值得人们再花两年拭目以待。
编辑:王克峰
电子邮箱:kefeng199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