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部后期剧作看尤金·奥尼尔的悲剧风格

2006-02-02朱松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2期
关键词:剧作尤金奥尼尔

尤金·奥尼尔的全部剧作有两个鲜明的主旨,一是对根的寻觅和对家的向往,一是对新英格兰人种族歧视的批判和对美国功利主义社会风气的谴责。〔1〕除了《啊,荒野!》这部仅有的温情喜剧之外,奥尼尔的后期剧作(指其1932后的戏剧创作)可以说是清一色的悲剧。《无穷的岁月》描写灵魂中邪恶、骚动、暴戾的一面,表现人性中“本我”与虚假“自我”的对抗与纠缠及其毁灭性的力量,可以说是一部性格悲剧。后期创作中的唯一一部独幕剧《休吉》(构想中的系列独白剧《为了祭奠》中唯一写成的作品),描写的是人性中尔虞我诈的丑恶的一面。《月照不幸人》是一部哀婉凄绝的爱情悲剧,剧中对浪子杰米的刻画是《长日入夜行》一剧中的同一角色的深化——揭示只有死亡才能拯救这个颓废的人。

尤金·奥尼尔后期庞大的家族系列剧计划《一个自我放弃占有的占有者们的故事》也未能如愿完成,系列剧旨在表现生活在美国的爱尔兰移民与保守的主流社会势力的族群冲突,剧作家身后只留下其中两剧的打字稿。其一《诗人的气质》具有崇高的悲剧风格,剧中人物的“诗人的气质”——也即贵族气质、理想主义,在贪婪、功利的丑陋现实面前绝望挣扎,终于难逃失败的宿命。其二《更庄严的大厦》是一部性格悲剧,人物毁灭性的实利主义和贪婪促使他们为了物质的占有而出卖灵魂,而灵魂的出卖又成为痛苦和人生悲剧的渊薮,他们残酷地互相折磨,性格分裂、行为乖张。所谓“更庄严的大厦”只是毁灭幸福和尊严的地狱,身处其中的人都难逃毁灭的宿命。

下文选取尤金·奥尼尔的两部后期剧作——《送冰的人来了》和《长日入夜行》来探讨作者剧作的悲剧风格。

《送冰的人来了》

《送冰的人来了》创作于1939年,是一部写实剧,题材上属于怀旧剧。剧作写一群百无聊赖、醉眼惺忪的下等酒店常年房客焦虑地等待一个名叫希基的五金推销员的到来。这里面有小店老板霍普,原是市政府小官僚,因贪赃枉法而被革除公职;小店老板的小舅子莫舍,前马戏团的卖票人,一个不可救药的骗子和小丑;前警察麦格洛因,因穷凶极恶地捞钱而被上司查办;前赌场老板乔·莫特,因经营不善而破产;还有潦倒的前哈佛肄业生威利,以及贪生怕死、失去信仰的前无政府主义运动成员拉里等。这些沦落到社会底层的被遗弃者们心灰意懒,大多已届垂暮之年,都是不可救药的酒鬼。而支撑他们苟活于世的,一是各人心中的白日梦——通过对往昔辉煌经历(虽然其中难免自吹自擂的成份)的追忆,通过对生活挫折的歪曲辩解,为自己编造回避现实、逃遁酒乡的理由,寄一切希望于假设之中,把所有的行动设想在明天,“明日复明日”地重复每一天。支撑他们活着的另一个东西就是同伴之间的同病相怜。这家下等酒店里时刻洋溢着友爱、理解、和谐和温暖,而且众人的“救世主”——“送冰人”希基终于来了。然而这次他带来的不再是众人期盼的酒和欢笑,而是想方设法把每个人拽出自己的白日梦,抛到大街上的光天化日之中,打碎白日梦,认清自己的处境。然而,现实世界中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走出白日梦,等待这群酒鬼的只有死路一条。

从艺术结构上来说,该剧是最典型的“希腊式”悲剧。按照奥尼尔的设想,是借鉴“管弦乐队的技巧来写剧本——剧作家是交响乐队的指挥,角色们是管弦乐队的合唱队员”。〔2〕这样,霍普酒店好比是合唱团,中心角色是闯入者希基、帕里特和清醒者拉里,在他们三个人的调度下,那群身心疲惫的废人纷纷站出来讲叙他们的悲惨人生。然而从艺术风格上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现代悲剧,这里没有英雄,没有崇高,没有理想,没有反抗。这里充塞的是生存无法把握的焦虑、沮丧和绝望。这群落魄者年轻时大都有过虽然身处下层但却正常的生活,然而他们都成了欲望的俘虏,丧失了生存竞争力,处境每况愈下。

乍看起来这部剧作好像是一部命运悲剧,人物被生活所抛弃,主宰不了自己的生存,堕入贫困潦倒和无助。而事实上,造成这些结果的根源又缘自人物的性格,就连“拯救者”希基也厌倦了普通的生活,抵御不了诱惑,成为荒唐的酒鬼和寻花问柳的嫖客,还把淋病传给了妻子。他杀妻的真正原因也是因为仇恨,他无意中透露自己对从前一心一意想使他改邪归正的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知道此刻对你的美梦能做些什么了,你这贱货!”表明他怨恨妻子一直想改造他,怨恨妻子想打破他沉浸的美梦。

剧中的这一群人都是凡夫俗子,无能而缺乏勇气,不敢正视自我。他们逆来顺受,在屈辱的情境中苟且偷生,前途一片黯淡。在这惨淡的生存之中,他们除了白日梦外的唯一的慰藉就是这群“社会渣滓”之间的相互怜悯、同情、宽容与互助了。剧作家在整个作品中大力铺陈的也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在小酒店中的无聊的争吵、翻来覆去的无意义的闲聊、夸大的自吹自擂和相互间的理解赞同。剧本的语言也无铿锵有力的华丽文采,而是充斥着无意义的呓语、相互的调侃和指责,带给读者和观众的是压抑和气闷的氛围。

最终,白日梦作为他们的避难所也显示出虚妄的色彩。推销员希基想打碎他们的白日梦,但他们被推向屋外之后唯一的去处只能是死亡。就连希基自己在便衣警察带走他时也重新走进了白日梦——他突然声辩自己杀妻时处在一种疯狂状态中,他是因为爱而杀死妻子的,是为了终止她的苦难。希基想在坚持这种自欺欺人的幻梦中推脱责任以求得苟活。

所以奥尼尔并没有给他的人物丝毫的光明和出路,他们始终沉浸在自悲、自怜之中,作家展示悲惨人生,揭示悲剧根源,道破幻想的虚妄。人物成了囚笼中绝望嘶鸣的困兽,“送冰人” 所送来的也只是这生命的最后归宿——死亡。传统悲剧中的超越不复存在,悲剧冲突不可避免而又无法解决,人物的命运就是受难和毁灭,悲剧的终极指向失去了,没有永恒正义,没有最后胜利,没有正面的人性光彩。

《长日入夜行》

《长日入夜行》定稿于1941年,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狄龙一家人从清晨到深夜相互间尽是埋怨、撒谎、责怪和欺骗,随后又是后悔、愧疚和相互谅解、安抚、宽慰。而关心、体贴、爱护又往往无意中触动对方某个痛处,于是又产生责怪、埋怨。从爱到恨,从恨到爱,无限循环往复。四口人就在自己内心充满无法摆脱的矛盾和痛苦中,走着自己的生命旅程,直到黑暗的终点。整部作品充满着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母亲和两个儿子对父亲狄龙的吝啬失望之极,这种吝啬已成为狄龙无法动摇的根性。妻子玛丽把自己的毒瘾的根源归诸狄龙的吝啬,因为这导致他们一家脱离主流社区,长期漂泊旅居;而且在她生二儿子艾德蒙时既不肯找一个好医生,在艾德蒙染上绝症时也不肯花钱为他治疗。父子三人对玛丽沉迷毒瘾也灰心丧气,放弃了一切挽救的努力。父亲对长子杰米的酗酒和自暴自弃也只是冷嘲热讽。剧中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每个人又都怨天尤人。最后,所有的人都变得有点听天由命,知道现实无法改变,也无法逃避。戏剧结束的时候,玛丽复归于以往的迷途,沉浸于吸毒,狄龙和杰米陷入到深感负罪的、麻木的现实当中,艾德蒙则面对着生死未卜的未来,找不到拯救之路。

奥尼尔曾在此剧剧本的扉页上写下这样的献辞:“我用血和泪在这个剧本里写下我早年的辛酸……我终于能够面对我已死去的亲人,并写下此剧——怀着对厄运缠身的狄龙一家四口的深深的怜悯、理解和原谅之情。”〔3〕奥尼尔无情甚至残忍地“用眼泪和鲜血”把他一家赤裸裸地展示出来,但“把一个人的隐秘的灵魂剥得精光,这不是出于残忍,也不是出于道德上的优越感,而是出于一种把他看成受到生活和自身嘲弄的人的宽容的同情心。这种时刻对我来说是深刻的悲剧。”(1940年奥尼尔致劳伦斯·兰纳的信)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展示和痛苦灵魂的刻画让作家宣泄了郁结在内心的感情——由怨愤转为谅解、同情和悲悯。

《长日入夜行》充满存在主义色彩,只是所有的人物都失去了存在主义哲学所倡导的抗争精神,连说“不”的拒绝心态都消失了。读者和观众除了对狄龙一家充满同情、惋惜之外,实在爱莫能助,正如剧中人物相互之间的状况那样。然而这部杰作的光彩之处即在于对生存中的悲观绝望的直面相对,敢于撕破伤疤、让鲜血淋漓流淌,让读者和观众震惊于剧中人剧烈的心灵的嘶嚎,这也正是尤金·奥尼尔的创作旨归。

注释:

〔1〕周维培《现代美国戏剧史》.[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P51。

〔2〕周维培《现代美国戏剧史》.[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P118。

〔3〕《奥尼尔集:1932~1943》.[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P922。

(朱松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剧作尤金奥尼尔
刘桂成剧作的艺术特征初探
烛光晚餐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关于哈罗德·品特剧作中沉默手法的研究与分析
每天努力一点点
《星际迷航》男星自撞身亡
吴城垡惊悚漫画世界的构建
打不开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