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词作状语翻译例析

2006-01-30范永进陈志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1期
关键词:捕蛇醉翁亭记小石

范永进 陈志平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一般是不能作状语的,而在古代汉语中的名词却常常可以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这是文言文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的翻译一般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而定。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多带有比喻义,可译为“像……一样”或“跟……似的”。

例如: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像狗一样)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3)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像犬牙一样)

(4)四周竹树环合。《小石潭记》(像环一样)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像鸢一样)

(6)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像狐狸鸣叫一样)

(7)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像鸟的翅膀一样)

2.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或“依据……”

例如: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土筐)

(9)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用船)

(10)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用木格)

(1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用雕版)

(12)火烧令坚。《活板》(用火)

(13)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

(1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用箬篷)

(15)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依照法律)

(1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用丹砂)

3.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可译为“从……”等。

例如:

(17)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从小石潭)

(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当面)

(19)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沿山)

4.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

(20)下见小潭。《小石潭记》(在下面)

(21)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在空中)

(2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与朱元思书》(在上边)

(23)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在外面)

(2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在五月)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岁、月、日、时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经常性,可译为“每年”“每月”“每天”“每时”。

例如:

(25)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送东阳马生序》(每天、每年)

(26)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每年)

2.“日”用在形容词前,表示情况的渐进性,可译为“一天天地”。

例如:

(27)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一天天地)

3.“时”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按期性,可译为“时时”“到时候”

例如:

(28)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时时)

(29)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之趣》(经常)

(30)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到时候)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翻译时可在其前加一介词,如向、从、对、到等。

例如:

(3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向西)

(32)日光下彻。《小石潭记》(向下)

(3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到东方)

文言文的名词作状语,不仅使语言显得精炼简洁,而且形象化,但同现代汉语相比,也有不够严密的一面,所以,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认真考虑,才能译得明白准确。

(范永进陈志平江苏省兴化市合陈初中)

猜你喜欢

捕蛇醉翁亭记小石
浅析消防救援队伍“捕蛇”工作
教学内容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以《醉翁亭记》教学为例
仇敌与恩人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师与书·庄小石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鸡犬不宁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