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之灵魂——“真”“善”“美”
2006-01-30陆勤仙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我国现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核心也就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创造活动中去。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种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就更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依笔者愚见,作文的写作创新应坚持追求“真、善、美”,它是创新作文之灵魂。美学家朱光潜老先生曾说过:“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就应有义务承担这个把学生培养成为“完全的人”的重任。 语文教材中,不仅有一定的语文知识量,而且通过其语言文字形式,表现出一定的美的境界、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等,蕴含着特定的思想内容。通过教学,认识和领悟这些语言文字形式、思想蕴含、美感形态,就使学生求得了“真”,获得了“善”,达到了“美”。
所谓“真”,就是说作文的写作要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平时作文教学中,我们不时会看到有些学生写不好真人真事,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缺少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过:“我写的只是我所体验、思索、感受、详细看过和知道的。”中学生的生活绚丽多彩,应引导他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使之变为文字。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入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命题应尽可能从宏观方面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而不应在微观里兜圈子。比如我在指导“感恩”这一题材的写作教学中,有些学生对老师、家长可能更多的是从嘘寒问暖,下雨天送雨披等这些方面着笔,难免泛泛而写,内容空洞;也有些对师长的爱不理解,甚至抱怨、仇恨,怎么办呢?我就指导学生从一些平凡的小事入手,例如妈妈的唠叨,老师的批评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此类事件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帮助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进而深刻地理解师长的这种深沉的爱,把握好“感恩”这一主题。其次,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路,要靠自己走出来”。一篇好的作文必须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所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只有这样才能震撼读者的心灵。再次,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明白“活动即课程”的道理,多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真正的源头活水。不至于临时抱佛脚,挖空心思,闭门造车。当然我们也应该允许学生合理虚构,如同鲁迅先生在夏瑜的坟上加个花环。面对社会的灰色,学生也应以有情之笔,写无情人生,别再出现高考作文中让双亲“无辜死一回”的笑话。
所谓“善”,就是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其思想内容应该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因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陶行知《我们的任务》)大文学家老舍也曾说过:“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来自字典辞源找来的字汇词汇。我们的思想好,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教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
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虽然相当开放,允许考生拥有开放性思维,畅所欲言,但主旋律仍离不开考查学生健康的人生感悟,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
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其中有位考生做起了白日梦,说如果记忆真的可以移植,他就不用学习了,可以如何如何享受了。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位考生这样写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照我看,只要对自己有利就有理。”依此眼光,非但说服不了自己,而且教育不了别人。此类文章,即使文采飞扬,写得天花乱坠,想要得高分比登天还难!
真、善,这仅仅是从文章的内容方面来说的,而美,实际上谈的是文章形式方面的内容。一篇文章除了靠好的主题和内容去打动读者外,优美的语言、巧妙的表现手法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是啊,语言的力量可以力胜千钧,但不是凭借无病呻吟似的空喊几句口号!
在这一方面,学生要坚持积累语言,作文时才会成竹在胸。古人所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占有了材料,心中好像有许多话要说,却陷入一种说、写不出来的尴尬境地。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语言、词汇积累得太少,表达能力跟不上去。因为文章本身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无论多好的题材、主题、构思,如果没有好的语言、技巧、表达形式,最终也只能像一块块含玉的石头,总不能闪出玉的光彩。要解决这个难题,构建自己的写作大厦,必须坚持长期艰苦的日积月累,让学生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当然,积累也是从多方面进行的:一是积累词汇。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把碰到的生词、新词、甚至怪词等从音、形、义、用法等方面加以准确把握,长期坚持,定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二是积累语段。一个优秀的语段就是一篇短小的好文章,其中除了精当的词语外,更有一些语言技巧、思维方式值得体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的不多,积累的知识少,想写出好文章,这近似于痴人说梦,更谈不上创新。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作用不言而喻。进行创新作文就必须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多种读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除学生自我感悟外,教师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对课文应“少讲、精练、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
在这方面,笔者要特别强调一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材的使用问题。首先,课文是很典范的“作文选”。应指导我们的学生与其花钱去买所谓的“作文选”,还不如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如认认真真读读叙事类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不愁解决不了记叙文的写作问题,如记叙的“六要素”、事件的来龙去脉等;把《羚羊木雕》悉心体味,对合理掌握记叙文的顺序、运用语言描写手法写人叙事等应该会有很大的启发。其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要合理使用,注意精读,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读。如初一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中的对百草园景色的描写,可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怎样去把景色写活了,从中表达作者对百草园的留念、热爱之情。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真、善、美”,在写作中表现“真、善、美”,双方的互动,定会带给学生一个健康的人格,让学生成为“完全的人”。创新作文教学其根本是突出“创新”二字,所谓“创新”,就要求我们老师不能再“重内容轻形式,重纪实轻想象,重继承轻发展”,要告诉学生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可以设想,师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会开创出另一片新天地!
(陆勤仙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