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是文章的第一生命力

2006-01-30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1期
关键词:课本创作文章

刘 珍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部作品不是在饱尝痛苦之后写成,不是在深刻感受之后写出,而是无事可做,单据头脑冷静地捏造出来,它还能够是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吗?”由此可知,真正的好作品应该具有真实的体验和情感,真实是作家的创作原则。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选入了许多名篇,对于这一创作原则,我们可以从中管窥一斑以指导阅读与写作。

一、真实的体验——写作的动因

初五册语文课本中有著名作家魏巍的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这里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正是这种感动,使他不由自主地拿起笔写下了这篇里程碑式的文章。可见,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对作家而言就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让他以不可遏制的激情化被动为主动,在写作过程中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感情。

创作需要真实体验的推动、激发。也只有有了真实的体验,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女作家毕淑敏在她的小说《教授的戒指》中描绘了一个能治百病的教授,其治病的秘密在于手上的戒指能使他与病人接触时体验到和患者同样的痛苦,从而对症下药,治好了一位又一位慕名而来的求医者。作家搞创作也需要像教授那样去寻找真实的感受,才能有深刻的作品问世。高四册课本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其突出的思想成就和作者的经历紧密相联。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由“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做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顾。如果不是尝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和对阶级本质的揭露就不会如此尖锐深刻。作者在开篇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没有亲身体验,个中滋味谁人能解?正是这切实的感受引发了创作的欲望,一部伟大的作品也由此而诞生。

二、真实的材料——写作的基石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从《诗经》中的《国风》到唐代的诗文运动,再至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趋向,无不说明伟大的作品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创作需要真实的素材。作家写作不是在生编硬造,而是描绘他们所熟悉的、所经历的生活。诗人蒙田说过,“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书里描绘的就是我的生平和事迹”。巴金也曾明确表示:“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可见,真实的材料是写作的基石。

高五册课本选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了与之相关的三代人的家常琐事。文章篇幅虽短,记事虽小,但作者以清淡朴素之笔写来,往事历历在目,人亡物在、世事变迁的感慨油然而生。例如,文中叙写慈母逸事,只选取了一个典型细节:“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母亲这句简单的询问,每一个人都曾感受过,正因为它的普通和真实,我们才深深体悟到母亲的柔情,文章才有了“一语重千斤”的效果,才会化百炼钢为千指柔,让七尺男儿感激涕零。

对于新闻特写、报告文学等纪实性文体而言,材料的真实尤为重要。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地质之光》等文章,都是以实实在在的人物为描写对象,如果材料失实,岂不是对英雄的亵渎,对读者的欺骗?

三、真实的情感——作品的灵魂

孙犁先生曾说:“凡是长期被人称颂的名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纵观中外名篇,哪一部作品能抛却真情二字而流传千古好的作品,我们会为其曲折的情节牵肠挂肚,为其悲欢的人物潸然泪下。

人们为什么会对毫不关己的人和事产生这么大的情绪变化?唯一的答案就是他们被作品中蕴涵的真情所感动。“散文即情”、“情贵真实”,如果文章缺少了真情,岂不像青山因无绿水而失去灵秀一样,显得呆滞、死寂?没有生机的文章又何以能感动人,影响人。

真实的情感是作品的灵魂。要使文章活起来,必须赋予人物真实的情感,首先感动自己,从而感动他人。但这种情感决不是矫揉造作,而要发自内心,淳朴自然。高三册课本中有李密的《陈情表》,当时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官,逼迫甚急,李密上此表陈情,叙述了自己不幸的身世,说明了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文中写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对祖母的感激与相依为命的孝敬之情诉于笔端,情真意切。至于“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之句,读来不能不让人掩面而泣,整篇文章就是用这种肺腑之言道尽人之常情,委婉恳切,真挚感人。

四、表达的真实——作品的文风

不论是深刻的思想,还是充沛的情感,都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够表达出来。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所以,对作品的表达形式我们也决不能忽视。

布丰说:“风格即人。”每一个作家都有独特的创作风格,个性化的表达形式,唯有真实的表达才是作品的最高文风。它不是华文妙语、锦章丽句,更不是言之无文、干瘪无味,它是和文章内容相适应的多种手法的熟练及恰当运用的文风。毛泽东正是采用分类列举、打比方的方法,把反对党八股的道理讲得浅显而生动;朱自清正是撷取了生活中的典型细节才有了脍炙人口的佳作——《背影》;巴金的《灯》正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给人间送来了光明。

诚然,创作是可以虚构的,但它必须符合“艺术的真实”。高尔基以自己的经历为题材发表了自传体三部曲;巴金以大哥为原型构思了名著《家》;夏绿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就是她本人的个性化身;司汤达幼时丧母使作品中流露出鲜明的“恋母”倾向。可见,是真实给作品灌注了新鲜血液,是真实铸造了作品的思想和灵魂,是真实化成了作品的永久魅力,吸引着、感动着、教化着一批批、一代代读者,让优秀的作品经久不衰。真实才是作品的第一生命力!

(刘珍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课本创作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一墙之隔》创作谈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