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

2006-01-30赵存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0期
关键词:杜十娘窦娥祥林嫂

高中教材所选作品,塑造了众多封建时代的女性形像,其中窦娥、杜十娘和祥林嫂悲剧色彩尤为浓烈,她们的不幸人生,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能看到封建思想桎梏下“被侮辱被损害”的共同命运,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一、低贱的人生

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父亲上京赶考而被典押,二十岁亡夫,“孤身只影无亲眷”“吞声忍气”“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在无力抗拒的命运面前,她认命了,“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京城名妓杜十娘不幸落入风尘,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过着人间地狱的生活。做人的资格和尊严是十娘们可望而又不可即的幻想罢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只求能生存活命,但在丧夫、失子的打击之后,还要遭受灵魂的炼狱。

二、向善的本性

在她们卑微的人生中,有一股春天般暖流的力量,能融化任何一座冰山,暖化任何一个冰心冷肠。这就是她们性格中有一种伟大的向善的力量。在自己临死之际,窦娥“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为的是“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若见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她气杀也什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什么哥。”窦娥淳朴的性格,善良的心地,可见一斑。品读那情真意切、凄楚可怜的“最后的哀求”,怎能不使人潸然泪下。

京城名姬杜十娘,其美丽自不待言,更可想有多少风流才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古语云:“鸨儿爱钞,粉头爱俏。”十娘偏在李甲“囊箧空虚”时,不但不听从鸨姆“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备受鸨母的叱骂,甚至跟鸨母发生冲突。她的热情、善良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命运被别人摆弄的弱女子,她却能向处于困厄境地的李甲伸出爱情之手,巧探真情,这足以看出十娘心中对爱的深深渴望。这样的爱情是和人内心深处的温良善性联系在一起的。

祥林嫂忍受了肉体的凌辱,承受了命运的打击,包容了世俗的冷眼,她用沉默和辛劳只想换得活着的权利和灵魂的安宁,被介绍至乡绅鲁四老爷家做工,工作繁重,工钱不多,她反而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满足,她已经感到非常幸福了。多么让人悲戚的生存哲学,也未能实现。弱者善良的天性,每每被冷酷的现实所愚弄,在同情之际,不能不让人思考被侮辱被伤害者生存的方式和态度。

三、悲凄的反抗

窦娥的反抗精神是一贯的,对张驴儿的逼婚就可看出窦娥性格的决绝。与张驴父子尚未谋面,得知婆婆已应允嫁给张驴儿之父,窦娥百般讽刺揶揄,表示了强烈不满:“遇时辰我替你忧,拜家堂我替你愁;梳着个霜雪白鬏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得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壁勾,新夫妻两翼投,枉叫人笑破口。”当婆婆求她嫁给张驴儿时,窦娥态度更为明确:“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最后张驴儿无意中药死父亲,嫁祸窦娥,借此威逼窦娥成亲,蔡婆婆劝窦娥:“孩儿也,你随顺了他吧!”窦娥更是坚决反对,“婆婆,你怎说这般言语”“我一马难将两鞍鞯,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并不惜与张驴儿到公堂相见。

窦娥的抗争,虽然不排除看清张驴儿卑劣人格后的蔑视与抗拒,但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她自己虔诚遵守贞节观的道德信条。窦娥从小接受父亲道德灌输,女子必须从一而终,贞节之对于女子之重要胜过性命,即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亡夫之后,她为自己立下了今生“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着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的誓愿,一心想为婆婆尽孝道,为失去的丈夫守贞节,后半生守住一个女人的本分。面对张驴儿嫁祸于人、要挟威逼的阴谋,她满以为自己虔诚地遵守伦理道德,贞孝两全,理所当然地应受到官府的保护。但哪知高坐公堂的是“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她受到“捱千般拷打,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肉都飞,血淋漓”的严刑拷打时,才从寄希望于官府的迷梦中渐渐清醒,才对楚州太守失去信心。残酷的现实擦亮了窦娥的眼睛,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我们听到了她怨天咒地的心声,听到了她对善恶对立、贤愚颠倒的社会现实的怀疑和不满。但很难说窦娥是强烈的清醒者。有人说,窦娥 是一个善良的野蛮人,恰好也点出窦娥悲剧命运后面的诸多因素:妇女节烈观的毒害、缺乏现实的常识性认识、宿命论式的抗争。她对人的命运的认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和无力。

祥林嫂被卖给了贺老六,她也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一路上只是嚎,骂”,“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了天地”,然后她又“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最后被男人用强力成婚。当然,祥林嫂这么激烈的反抗,不是留恋自由的生活,她抗议被卖,不是贺老六或马老六的问题,而是和窦娥同样,认为再嫁是最耻辱的事,为了自己所谓的“贞节”尽最大的反抗。当一种枷锁套牢了奴隶,而奴隶却要把戴着枷锁看成理想的生活。这是多么悲戚的生活啊!

一个风尘女子,要找到可以托付终身的男子,本属不易,她只能接触到沉迷于烟花声色的公子哥们。“囊箧空虚”的李甲成为久有从良心愿之人的意中人,十娘的选择可谓用心良苦。百般试探,唯要找到一颗真心;“处心积虑”暗藏百宝,只是想换得翁姑体谅和一个身份。十娘苦难复杂的经历,使她面对现实多了一份冷静和睿智,夫妻同船,也并未向李甲无所保留。但就是这样一个多情而又智慧的女子,也未能逃脱命运的魔掌。这是因为站在她对面的是一个强大的礼法社会,杜十娘悲剧的必然,不是她所能抗拒的。冥冥之中的魔力,剥夺了一个弱女子生和爱的权利。这吞噬了一切善良、智慧和机巧的黑洞,是不会放过任何反抗者和投机者的。杜十娘的反抗只不过是自投罗网。

窦娥、祥林嫂、杜十娘她们的反抗形式不同、途径各异,都只是想得到人最起码的权利和尊严,但都是以生命为代价换来迟到的清醒。她们的反抗只是对掌握她们命运的控诉。她们的反抗只能说是深刻的社会悲剧。

四、冲突的灵魂

当无情的现实粉碎了生存者低微的梦想的时候,比她们的反抗行动更尖锐强烈的是她们内心的冲突。也许这冲突把她们引向比死更恐惧的边缘,也许这冲突使她们对所依赖的精神力量产生怀疑,甚至崩溃。这使她们更痛苦,即使死,也得不到灵魂的安宁,但这思考却更有价值。因为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清醒,标明了一个生命觉醒的开始。

当“为善的”“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窦娥看清了贪官和酷吏“怕硬欺软”、“顺水推船”、“糊突了盗趾、颜渊”的本质,对奉为圭臬的“日月”“天地”“鬼神”发出了“高亢激越”的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将对鬼神的强烈不满和对天地严厉谴责的情感表现的痛快淋漓!地不分好歹,天错勘贤愚,这是窦娥对残酷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日月”“天地”“鬼神”的大胆指斥,是她对所依赖的精神力量彻底的绝望。但也不能不承认,这使她陷入更大的痛苦与矛盾,不甘受屈而死,却又找不到复仇的利刃,只得再寄希望于“天地”。血溅白练以“见得湛湛青天”使“四下里皆瞧见”;以“一腔怨气”“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以“三年不见甘霖降”来惩罚“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贪官污吏。完成她复仇的愿望。在绝望与希望、怨恨与愤怒中死去,她的灵魂又怎能得到安宁。

闻知被卖,犹如晴天霹雳,十娘万念俱灰,慨叹“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眷”。只能“恨郎眼内无珠”,不识“椟中有玉”。一生一世的痴情得到的却是商品般的再次被卖。爱情的丝带似乎一点也经受不了世俗和金钱的撕拉,使她清醒自己识人之误;低贱命运难以改变,即使携宝苟活,也难以改变被黑暗所吞噬的命运。正是这份清醒和绝望,烈性的十娘不仅要毁灭屈辱的身体,斩断脆弱的爱情,更要毁灭她皮肉生涯赚取来的又最终破灭她爱情的钱财。她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悲叹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自己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十娘的反抗是在经历了最强烈的内心波涛之后的决断,是义无返顾的。

祥林嫂试图通过“捐门槛”来拯救自己,以免遭受被“锯开”的痛苦;也希望借此来慰藉自己,希望死后自己的“魂灵”能与阿毛对接。但事实使祥林嫂发现,这并不能洗脱自己的“滔天大罪”。拯救灵魂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未抓住,她精神崩溃了。临死对鬼神观念的疑惑,对“魂灵”与“地狱”是有还是无的询问,让我们更愿意相信她的灵魂在经受了痛苦的煎熬后,摆脱了精神的锁链。祥林嫂最后的追问,充满不安和向往,这是祥林嫂式的反抗最强烈的表现。

窦娥对天地的指斥,十娘对爱情的绝望,祥林嫂对灵魂的追问,都是绝境中她们内心世界冲突的必然。正是这激烈的冲突,才使她们的形象格外丰满,成为女性文学形象中熠熠生辉的一群。

(赵存芳,陕西省白水中学)

猜你喜欢

杜十娘窦娥祥林嫂
窦娥冤
杜十娘看错了李甲,而你看错了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漫画版(上)
“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谁杀死了窦娥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