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体育——板凳龙
2006-01-18杨月敏
龙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象征着华夏民族的精神。龙舞气势磅礴、雄浑豪壮,广泛流传在祖国辽阔疆域的南北东西。千百年来,象征着吉祥、欢乐和幸福的舞龙运动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城乡喜庆佳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也是当前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板凳龙是龙舞的一种,在一些节假日或者是文化娱乐活动中,人们经常可见板凳龙的英姿,其制作方法巧妙鲜活,表演形式多彩纷呈,极具乡土特色。
一、板凳龙的起源
1.板凳龙溯源。
板凳龙和我国其他一些民间艺术形式相同,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起源于祈雨祈福、战争、娱乐活动、生产劳动等。
(1)起源于祈雨祈福。如湖北省咸丰板凳龙是相传在很早以前,清坪羊头山柑树坪一带田坝子遭遇青虫(蝗虫)害,粮食绝收。青虫吃完了青苗后,又飞到农户家粮仓里吃稻谷,老百姓叫苦不迭。为了驱除害虫,我们的祖先就用稻草扎成龙,哪家的虫害严重就到哪家的田坎上玩,玩后就把草龙烧掉,这就是板凳龙的前身——草把龙(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则为求雨)。说来也怪,只要玩了草把龙的地方就有好的收成,于是祖先们就把草把龙做成了现在的板凳龙。每年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舞龙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浙江省浦江县的“板凳龙”据说是因为干旱,大地一片干枯,渴死的人不计其数,人们祈求上天能下场大雨,可雨总是下不来。这事被东海的一条水龙看在眼里,它就不顾一切跃出水面,在当地下了一场大雨,于是万物复苏,人们得到了解救,可水龙由于违反了天规,被刀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忍着悲痛,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板凳龙的称谓由此而来),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就沿袭至今。
(2)起源于娱乐。陕西省汉中地区的“板凳龙”据说是一位以打卖草鞋为生的老人,收养了两女一男三个孙子。一年春节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欢天喜地地舞龙灯,三姊弟十分羡慕。回到家后,聪明的小弟看到爷爷打草鞋用的长凳子,一端系着未打完的草鞋,活像一只龙头,就高兴地喊:“看这草鞋凳,活像一条龙!”两姊妹一看确实像,于是三个人各举起凳子的一条腿舞了起来。他们舞得开心,村邻们发现后也觉得有趣,就领他们到街道上去舞。从此,“板凳龙”这个民间体育形式便在当地形成和流传开来了。
(3)源于战争。相传在宋朝时,湖南慈利县龙坛河南山上,有个大山寨,寨主姓刘,武功超群。他占山为王,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群众敢怒不敢言。有一年,地方上有个姓彭的族长,上报官府要求铲除山寨,官府派捕快去捉拿,却远不是对手。后来此事被高元帅闻知,便带了五千人马去征讨,由于地形险要,居高临下,几次攻打都未成功。有一次高元帅的人马不仅没有攻破山寨,反被包围。当地群众为了帮助高元帅的人马突围,想出了“板凳龙灯”这个办法。深夜,群众扛上木板凳,上面安上灯笼,千百条木板凳联成一线,向山顶冲去,其阵势之大,如千军万马,加上呐喊声、鞭炮声、火铳声,震得地动山摇。刘寨主的人马以为大批援兵赶到,吓得失魂落魄、无心恋战。高元帅趁势率部反攻,攻破山寨,活捉刘寨主,为民除害。群众为了感谢高元帅,每年6月21日高元帅生日时就玩板凳龙来祝贺,从此以后就形成了习俗。
(4)源于生产劳动。如广西板凳龙,每当丰收时节,待谷子入仓后,人们便在晒场上拿板凳作龙,禾叉作龙珠,欢舞起来。以后逐步形成传统体育,平时用来娱乐健身,节日期间可以用作表演比赛,深受人们的喜欢。
2.板凳龙的历史。
板凳龙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张家界大庸桑植县白族先民由“舞龙求雨”演变成板凳龙舞;清道光年间河南省信阳板凳龙舞在息县开始流行,浙江省诸暨举人郭凤沼就在《青梅词》中提及“用六尺板,穴其两端,交锁连络,首尾为龙形,中间彩作楼阁人物,多者至四五万板”。福建省福清板凳龙也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杭州及贵州省天柱县江东乡的板凳龙已有二百五六十年历史了,连巴南姜家的民间舞龙活动的历史也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可见板凳龙的流行在我国各民族已有较长历史。
二、板凳龙的分布
板凳龙在全国各地都有, 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较多,如黔江土家、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张家界桑植县白族等, 陕西省汉中地区的板凳龙也比较有名。华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京、南通海安镇,浙江省新安江、浦江县、诸暨、杭州、兰溪、东阳、金华、丽水等地;江西省婺源县、赣南,福建省福清、泉州等地;中南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咸丰、张家界大庸、鹤峰、兴山县、枝江等地,湖南省衡阳、炎陵县、常德、南岳衡山等地,广东省五邑侨乡、顺德杏坛,广西防城、阳朔等地;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渝两地,贵州省天柱县江东乡, 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 重庆的磁器口、巴南姜家、沙坪坝区等地都有板凳龙的踪影;其它地区如陕西省汉中地区,辽宁省金县,河北省邢台、沧州等,河南省信阳等地板凳龙也不计其数。
三、板凳龙的制作
从制作上讲大同小异,基本上是用长板凳首尾钉上铁扣子联在一起,具体操作上有一条板凳的,也有两条和多条板凳做成的板凳龙。
(1)一条板凳制作的板凳龙
一条板凳制作的板凳龙。如陕西省汉中地区“板凳龙”,用一块长凳木板雕刻成龙的样子,一头为龙头,一头为龙尾;龙鳞是画在色纸或彩绸上然后贴上去的。三只木腿分别安在龙肚的两端,都可自由活动。天柱县江东乡板凳龙是一种特制的板凳,比大方桌用的长凳长一些,约四尺长,一尺八寸高,有木制龙头安在长条凳的一端,凳身缠上黄、红色纸条就成了板凳龙。
(2)多条板凳制作的板凳龙
用多条板凳制作的最多竟然达到千余条板凳,也是每条板凳用铁扣子联在一起,环环相扣而成。如浙江省浦江县的“板凳龙”要用八十多条板凳相连,杭州 “板凳龙”最多时,龙身达140多节,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的168节板凳龙,长达300米;金华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金华、兰溪称“板凳龙”,浦江称“长灯”),一般均有百余桥(一节为一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余桥;福清高山板凳龙身长180米,由180人共同舞动;东关龙灯为板凳花灯,灯长300米左右,共有大小参演人员500人左右。
四、板凳龙的样式
(1)简单粗犷型。独凳龙制作简单,参加人数少,表演起来灵活自如。如张家界大庸境内的简式板凳龙由二人举长凳为头,一人在后选适当“舞台”表演,显得颇为轻便。多凳龙由于龙身较长,一般显得粗犷些。如东关龙灯为板凳花灯,灯长300米左右,共有大小参演人员500人左右,演龙灯者统一身着黄色马褂,龙灯共设151桥,桥上装有栩栩如生的凤凰、孔雀等动物。
(2)精致形象型。浙江等地的板凳龙制作比较精致,一般都由艺人专门制作。如诸暨板凳龙首尾为彩礼龙形,龙头各有自己的特色:或高大而险峻,讲究气势;或描金贴彩,其上还礼有“八仙”形象,讲究色彩和造型。中间为一块木板,凿两端而连,每一板凳称为一桥,每桥板凳上有亭台楼阁、鱼虫花草、飞鸟走兽等各式花灯,也有《西厢记》、《白蛇传》、《西游记》中的人物。近些年来,花灯更有了熊猫、火箭、飞机、电视机等新的形象。这些纸扎工艺花灯,五彩缤纷、惟妙惟肖、生动可爱。浙江金华桥灯分“龙头”和“灯桥”两部分。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外绞棉纸,描以彩色龙磷、云彩,腮挑龙须,嘴衔龙珠,四肢擎有各种彩灯,背上插旗数面,上悬“天灯”,下挂“地灯”,制作极为精工。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每板长2.3米,阔18厘米,厚5厘米,板两头各有一孔,间距70厘米,用以接灯。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整条龙看起来栩栩如生,颇为壮观。
五、板凳龙的流派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综观各地各族人民的板凳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形成不同的流派。
(1)张家界板凳龙。张家界板凳龙分两种舞式,一为独凳龙,主要是由三个男性表演的舞蹈(一条板凳三人玩)。显示一种男子汉的强悍,在舞蹈中比臂力、腕力,比敏捷、灵巧,主要动作有“单人舞龙”、“双人舞龙”、“三人舞龙”、“拜四方”、“铁门坎”、“滚龙背”等,都是难度较大、耗费体力的动作。一为九节龙(九张板凳相接), 舞板凳龙动作有“二龙抢珠”、“黄龙穿花”、“二龙戏水”、“金蝉脱壳”、“黄龙盘身”等,配以浑厚的大堂锣和夹钹,燃放三眼炮并伴以有节奏的吆喝声,整个场面蔚为壮观。
(2)陕西板凳龙。陕西省汉中地区的板凳龙表演时挑选两女一男装成青春男女,身上披红挂绿,男的头上围白毛巾,女的头上插花朵,与陕西特有的“信天游”方式吻合。三个人各握一只板凳腿,两个女的舞龙头,一个男的舞龙尾,三人密切合作,舞出“龙翻身”、“龙滚水”等种种花样。
(3)湖北板凳龙。一条板凳龙3人玩,即一人舞宝,两人玩龙。两条龙5人玩,打击乐为鼓、锣、钹、咚子,由4人担任,总共9人才能开始舞龙。随着鼓点声越来越急,舞宝人出场绕场一周,一个“亮相”,引龙出洞,龙见宝后,双龙齐出,随着鼓点和舞宝者舞姿的变化,两条龙时快时慢,时而上下翻飞,时而潜龙入水;快时只见龙身飞舞,水泼不漏,棍打不进,看得人眼花缭乱;慢时,一招一式,优美细腻,尽显舞者功底,观者无不拍手称绝。舞板凳龙的形式有“跳铁门坎”、“懒龙翻身”、“巨龙飞舞”、“二龙出水”、“盘龙仰首”等,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4)四川板凳龙。四川省武陵山下的土家族的板凳龙因编扎在四只脚的长板凳上而得名。人们用竹子绑在板凳上做骨架,再糊上白皮纸,用牛胶涂纸后再彩画出龙头、龙身、龙尾和滚宝,形成一条有眼、鼻、嘴、舌、角、须的板凳龙,长130厘米左右,高50厘米。舞时有二人舞、三人舞。二人舞:一人舞龙头的两只脚,一人舞龙尾的脚。三人舞时,龙尾增加一舞者。舞姿有:摇头引凤、二龙抢宝、群龙比雄、黄龙缠腰等,活灵活现,形象逼真。舞时锣鼓齐鸣,唢呐高奏,鞭炮震耳,成群的人尾随着腾飞起舞的观看者。舞到主人门前,主人便敬献红绸、红布各一段,望龙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如意,人寿年丰。
(5)浙江板凳龙。浙江新安等地的大型板凳龙造型华美。龙头龙尾由民间艺人精心扎制,龙身各节由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在各家内扎制,为的是出奇制胜。五彩缤纷的图案,花团锦簇的灯彩,都在这一条板凳上展现。有的将水浒人物108名将领扎制在板凳上,一凳一将;有的将西游记人物或者是吉祥物扎制在上面,亦有情趣。节日一到,家家户户抬出自扎的龙身,一节节连接起来。村小户少的,仅90多节;村大人多的,多至150节。浩浩荡荡的人群,背着扎上龙身的板凳。在鞭炮鼓乐齐鸣中,巨大的龙身越转越快,直至首尾相缠,形成游龙盘柱之势,然后再舒展龙身,继续穿街游市。
浙江诸暨的板凳龙就特别讲究穿阵,队形变化灵活。阵形有双元宝、单元宝、八封阵、剪刀阵、梅花阵等。人多龙长,穿阵盘旋徐疾不—,因此舞龙者须操练有素、身强力壮方能配合默契。
六、板凳龙的作用
(1)对民族文化精髓的承传。板凳龙历史悠久,它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通过板凳龙这一民间习俗,延续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彰显力量的作用。舞龙使舞龙人的力量得以显示。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舞龙本身是一个“力气活”,那些由腾跃、翻滚、盘回、穿插、耸立等构成的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完不成。二指龙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征,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都将自己的力量投赋在龙的身上。舞龙也就是显天力,显天力的同时也显了人力。
(3)娱乐健身作用。板凳龙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还具有双效互动的特点。每当板凳龙出现,往往是万人空巷,雅俗共赏。观者娱乐了身心,陶冶了性情;舞者亦受到了鼓舞,增强了体质。
(4)审美价值。板凳龙的制作精致形象,优美细腻,造型别致,色彩缤纷;舞龙方式变化多端,阵形多样,其间伴有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蕴藏着许多美的因素,其审美价值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七、结束语
每当板凳龙舞与人们见面时,总是迎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赢得一波胜于一波的喝彩。身为中华儿女应不断弘扬民族特色文化,使板凳龙的艺术继续发扬光大,让龙的身影活跃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
(杨月敏,丽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