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彩云南

2006-01-17

西部大开发 2006年10期
关键词:抚仙湖滇池石林

长 青 前 乐

长空万里,云海茫茫。客机在万米高空飞行了1小时40分,平稳降落在昆明机场。

这次赴昆明,是应朋友之邀,参与“第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观摩指导。忙里偷闲,去了几处旅游景点,做了些社会调查,拍了千余张照片,倒是不虚此行。

入境问风俗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省会昆明四季如春,鲜花常开,素有“春城”之称。少时读曹靖华先生散文集《春城飞花》,为其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美景心仪已久。

昆明市平均海拔2000多米,气候特征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我们去时正值盛夏,西安高温39℃以上,昆明只有22℃,夜间仍需盖被。从一位“的哥”口中得知:昆明市现有200多万人,其中1/3是当地人,2/3为外来人口。改革开放后,许多经商者留恋这里气候宜人,于是举家搬迁,定居在此。昆明市的商品房,目前售价一般每平方米2000—3000元之间,大部分为迁入者所购,尤其一些好地段的高档楼房、欧式别墅,悉数落入外来商贾之手。

令人不解的是,昆明市房地产开发甚少有高层建筑,所经之地,见到的都是6层楼房或两层小别墅。我说这不是太浪费土地资源了吗?“的哥”说昆明人不爱住高层,云贵高原本来就高,再住高楼离天更近,紫外线照射受不了!想来也有道理,我来此仅一中午就晒得像个非洲人,真正领略了一回高原紫外线的厉害。看来,下次要是去拉萨,还真得准备一把正宗的防紫外线伞。

昆明市区的现代化建筑并不多,城市规模也不及内地大,但城市边缘有许多立交桥、高架桥和高速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可以料定,要不了多久,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将是云南沟通内地与南亚诸国的优势所在。

另一位“的哥”告诉我,昆明市机关干部目前平均工资水平在1600元以上,市民月收入大约在800元左右。这跟西部其他省区相比并不算高,缘何其GDP却比西部大多数省区要高呢?我想,这大抵得益于云南的烟草、旅游、茶叶、花卉四大主导产业吧。

云烟在国内赫赫有名,经济效益居全国烟草行业之冠;云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加之少数民族众多,风情各异,世界各地游客常年络绎不绝;云南盛产茶叶,历史悠久,名驰遐迩;云南特殊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植物生长,四季鲜花盛开。市内有几家大型花卉和药材超市外,尤以城东15公里处的“斗南”,为目前全国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各色名贵花卉每天都要用飞机运往世界各地……

“的哥”自豪地对我说:云南是旅游王国,十天半月不够看,万儿八千不够花。他还饶有风趣地向我介绍了“云南十八怪”——1.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2.小和尚也可以谈恋爱;3.鸡蛋串着卖;4.石头当瓦盖;5.领带当腰带;6.青菜叫苦菜;7.竹筒当烟袋;8.草帽当锅盖;9.东边下雨西边晒;10.十八的姑娘叫老太;11.姑娘四季把花戴;12.双手可以当碗筷;13.脚趾四季露在外;14.老太太爬树比猴快;15.背着孩子谈恋爱;16.四个老鼠一麻袋;17.三个蚊子一盘菜;18.大姑娘不系裤腰带。

不过,这些谜一般的风土人情,尚待以后去感悟。我打算抽空先去“世界园艺博览园”看看。

从驻地城西“云安会都”打车前往城东北“世博园”,行程不过10多公里,打表车费48元。可见这起步8元、每公里1.6元、外加1元燃油附加费的定价,委实赚美了外地不谙路径者的腰包。“的哥”说,如包车去石林往返需600元以上,去大理丽江往返要1000元以上,且路桥费由乘客自理。看来这里的交通消费水平和京城不相上下。不过,当地人是轻意不会“打的”的,昆明的公交车多达百余路,每路至少七八辆,屈指算来,全市公交车有千辆左右。

走马世博园

说话间,车到世博园。赫然映入眼帘的是门首江泽民手书“世界园艺博览园”连同署名10个大字。100元买张门票,100元请位导游兼摄影。这里乍看有些“门前冷落车马稀”,导游说:刚过五一高峰,人少省得挤。本人喜清净、怕热闹,正中下怀。于是,匆匆剪票进门,导游便如数家珍般背起了解说词——

世博园始建于1999年,总投资300亿元,占地面积3270亩……园内除主题花园大道,设有五大展馆——中国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科技馆和国际馆;七大专题园——竹园、蔬菜瓜果园、盆景园、树木园、菜园和名花艺石园;还有国内展园和国际展园以及万国迎宾、世纪广场、世界钱币馆、蝴蝶园、摩崖石刻、艺术广场、七彩花园等名目繁多的游览区……游览分两种方式:可坐电瓶车畅游园区,可徒步仔细欣赏。乘车需3小时左右,步行须6小时以上……

鉴于园区之大,为不走回头路,也为尽兴,我选择了徒步参观。

进门不远,花园大道正中有一直径56米、鲜花围成的大石英钟,曰“世纪花坛”,时分秒三针俱全。象征56个民族大团结。据说是由上海钟表厂赠送的,其走时精度与国家授时台同样准确。

再向前走,有一约30米长的铁制帆船,称“世纪花船”。船上三道风帆均为鲜花镶嵌而成,现在换成了塑料花,既降低成本,也免去花工换花之累。据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赠,意在祝愿祖国改革开放事业扬帆远航,前程似锦。

继续前行,眼前一片花的海洋,四方花坛曰“四海花溪”,象征地球上的四大洋,五根耸立的花柱曰“五洲花柱”,象征五大洲,寓意五洲四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整个世博园的主题。

在主干道左侧,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馆,馆内主要陈列着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选送的最能代表该省区文化内涵、极为珍贵的艺术品或文物复制品。印象较深的有陕西的秦皇铜车马、河北的万里长城挂毯、云南的玉石人物屏风、吉林的人参树……琳琅满目,珍品荟萃,价值连城,令人叹为观止!

出中国馆,沿左侧前行,约占园区三分之一面积是“国内展园”,依序为全国34个省市区的典型园林建筑,每省一园,各显风采。记忆中,陕西是以大雁塔为标志的唐园,山西是以五台山白塔为标志的晋园,甘肃以敦煌艺术反弹琵琶为标志,宁夏以穆斯林建筑为典型,青海以唐古拉山、江河源为标志,新疆的多民族特色建筑颇具域外风情,内蒙古仿佛是以成吉思汗宫殿为代表,西藏以藏传佛教建筑为基调,山东以泰山和儒家文化为象征,海南岛以鹿回头雕塑为标志,广东以三江并流为荣耀,云南自然是以孔雀开屏为吉祥……各园都有专厅展销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据说,建园之初,世博园只划出地盘,由各省自行投工投料设计施工汇总而成。“此园走一遭,游遍全中国”。通过这方人文荟萃的大观园,至少你会对我国各省区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有个大致了解。

国内展园对面,分别是“人与自然馆”和“大温室”。大温室为透明有机玻璃建筑,室内栽植世界各地天南海北的各类植物,小到奇花异草,大到参天巨树,应有尽有,目不暇接。温室依据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植物的不同生长习性分为若干小室,由中央空调和屋面设置为其调制出不同的温度环境和光照环境。观者足不出户,即可遍赏世界植物风采,感受人间四季冷暖。

沿主干道前行,大温室北侧,约占园区三分之一地盘为“国际展园”。目前入园的主要有越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色列、老挝、泰国、缅甸、日本、埃及、苏丹、印尼、瑞士、秘鲁、法国、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保加利亚、英国、西班牙、芬兰、奥地利、荷兰、摩尔多瓦、德国、斯洛伐克及巴勒斯坦等28个国家。游此园如置身异国他乡,域外风情使人耳目一新。不过,这些国外建筑相比国内展园稍显逊色,有的甚至给人感觉有些敷衍。倒是巴基斯坦馆、泰国馆、荷兰馆还有些人气,因为泰国的“人妖”表演让人莫辨雌雄,巴基斯坦的“美眉”盛装与游客合影,虽不厌其烦,但并不免费,10元一张,照收不误……

行至泰国馆,口干舌燥,10元钱买只椰子,砍个洞,以吸管吮其汁,生津止渴,清凉爽口,椰肉用以充饥,两全其美,好不惬意。

行色匆匆,不觉时过正午。只好变“走马观花”为“跑马观花”。在拍下“摩崖石刻”、“华夏广场”等诸多照片后,依依不舍地离去。

滇池在哭泣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滇池岸边大观楼上清乾隆年间寒士孙髯那脍炙人口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情景交融,令人叹羡。早就听说滇池是中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 此次慕名而来,滇池是非去不可的!

滇池位于昆明市西南近郊,海拔约1885米,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平均8公里,最宽处约13公里,平均水深5米,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当地人不无夸张地称之为“八百里滇池”。在昆明人心目中,滇池就是昆明的“肺”,昆明之所以四季如春,滇池之水对当地气候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过去,滇池曾是昆明市民饮用水的水源地,如今水体严重污染,近乎一半的水面生有厚厚一层蓝藻,且臭不可闻……驱车来到滇池,面对一池蓝藻,不禁怅然若失,但又心有不甘,一气之下,花200元租了只摩托艇,决意要去滇池深处看看……

快艇在湖面飞驰,犁开一道深深的水沟,两侧泛起浓浓的绿浪——确切说是绿色蓝藻浆——其中还夹杂许多泡沫,一遇快艇减速,臭气便扑鼻而来,愈发的令人窒息,如同掉进粪池一般。拍了几张照片,不得不催促司机尽快上岸,以一种沉重而复杂的心情结束了滇池之行。我想,滇池如今的惨状,怕也是昆明市民心头的隐痛……

据说,当地政府每年都要投资数亿元治理滇池,只是久治不愈。问其原因,市民忿忿地说:这是前任政府留给后任的难题!言下之意,当初这座城市的经营者缺乏统筹思想和长远眼光,方有滇池今日之祸。

据有关资料显示:滇池水质恶化是近十多年的事,但复原却需20-30年。云南已筹资6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滇池水体治理,且关闭了249家污染企业,已修建6个大型污水处理厂;现在整个昆明市的居民、企业排污基本都经过处理。目前的难题是如何减少农业造成的污染,因为化肥农药里的氮、磷及有害物质都是在降水过程中排入滇池,这占到污染量的70%左右。

滇池地势明显低于市区,“洼地效应”致使方圆上百公里范围的自然降水和城市污水全部汇入滇池,滇池岂堪重负!这不免使人生出几许忧虑……

后来,再路过滇池,见到一只小铁壳船,在湖里慢悠悠地抽水过滤着蓝藻,不禁想起“杯水车薪”和“愚公移山”两句成语……

唉!滇池啊,何时才能还你本来面目?

石林天下秀

不知是我们驻地偏僻,还是当地人缺乏经营意识,富丽堂皇的“云安会都”——云南省召开大型会议、接待贵宾的地方,居然找不到旅游代办处。次日一大早,出租车司机送我到市中心的背街小巷,乘私营中巴才算“凑堆儿”踏上了去石林的旅途。

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市约78公里,总面积千余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40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石林的形成,是地球构造运动的产物。大约2亿多年前,这里是海底世界,大量沉积的石灰岩在后来的构造运动中迅速出露,其裂隙被水溶蚀分割,又经漫长风雨剥蚀,才有今日千姿百态的石峰、石柱、石墙、石笋……

石林地质公园建于1931年,经历大半个世纪,入口处石壁高处多见摩崖石刻,涂以红漆,分外夺目。

石林风景区有“大石林”和“小石林”之分。大石林石柱密布,怪石嶙峋,游客只能在谷底夹缝中穿行,迂回曲折,如走迷宫,若无导游带领,擅闯石林者很可能在里边兜圈子而难以走出。在一石峰之巅建有凉亭,登高望远,“群峰壁立,千丈叠翠”,万顷石林,尽收眼底,晴日一片灰白,雨时满目褐黑,此乃石林之一奇。

小石林则地势开阔平坦,间或出现数座石山石峰,草木郁郁,花枝怒放;偶尔点缀几处水榭亭台,山光水色,妙趣天成,恰似一处处放大了的盆景。草坪、湖泊、奇石、修竹、小径、茅屋、鸟鸣、云飞……满目苍翠,一派祥和。漫步此地,人在画中,如置身世外桃源,身心安逸,物我两忘……

这里就是阿诗玛的故乡。叙事长诗《阿诗玛》在上世纪曾倾倒全国无数青年男女。如今,新一代阿诗玛与阿黑哥在这片土地上,男耕女织,情意绵长。所不同的是,他们都会使用手机、放DVD光碟,有的还会玩电脑;在保持着纯朴厚道、热情好客的传统的同时,他们还学会了时尚的普通话,循循善诱地向游客兜售他们的民族工艺品……

我问彝族女导游:为什么称男青年为“阿黑哥”而不叫“阿白哥”呢?她说:阿白哥好吃懒做,没人喜欢。看来,彝族人民崇尚勤劳勇敢的美德,要博得美貌女子的倾慕,必须热爱劳动、勇于经受风雨磨练。晒黑的皮肤,在彝族人心目中是健康、勤劳、善良、勇敢的象征。

石林风光固然秀美,阿诗玛的故事也很动人,然而,中巴司机和导游员的行为却令人生厌——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沿途不断地在购物点、茶楼、饭馆甚至洗脚房久久停留,耗费了旅程大半时间,并向游客索要购物凭据,实在使人扫兴!

猎奇民族村

云南境内共有2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傣、彝、布依、景颇、独龙、基诺、德昂、白、布朗、藏、回、满、蒙古、纳西、普米、怒、佤、苗、水、哈尼、瑶、壮、拉祜、傈僳和摩梭族。

“云南民族村”建在昆明市南滇池之滨,距市区8公里,占地面积1250亩,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著名风景区隔水相望,是云南省新兴的旅游基地和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风情的窗口。

步入民族村,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旖旎的自然人文景观与浓郁的民族风情融于一体,蔚为壮观。在这里,你可以尽情饱览各少数民族的饮食起居、生活习俗,只是少了些真山真水而已。

民族村目前已建成开放的有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藏族、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哈尼族、德昂族、景颇族等12个村寨和一个“摩梭之家”。同时还建有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厅、风味食品城、宿营娱乐区、游艇码头、循环游览车等一批综合配套设施。

一身素装的白族女导游陪我走了将近2小时,来到白族村寨时,她特意推荐我去品尝她们家乡的“三道茶”,观赏“五朵金花”的歌舞表演,我欣然允诺。

购票登楼入座,侍者送上三杯色泽不同的香茶和一碟果脯。细细品茗,其味迥异,一杯似桂花飘香,沁人心脾;二杯如甘草炮制,醇厚绵长;三杯有深山苦丁,清心败火;再嚼果脯,满口留香,妙不可言。

蓦然,乐声响起,“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五位白族妙龄女子手持彩扇翩翩起舞,婀娜多姿,顾盼生辉。舞毕,她们邀请观众上台同舞、猜谜对歌,妙趣横生;之后,又为情侣游客穿上民族服装,打扮一番做白族“娶亲”游戏——大红袍、红辣椒、葫芦丝,吹吹打打,热闹非凡……

在这里,你可以任意拍照,绝不收费。热情的阿哥阿妹还会主动帮助带相机者与金花们合影,笑声朗朗,其乐融融。置身这样和谐的民族大家庭,难免使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下得楼来,导游白族小姑娘向我辞别,并主动退还了押金中剩余的50元。我猜测,大抵是由于这里的导游规定:第一小时收费30元,往后每小时均按20元计费的缘故。也许有别的事,也许她是要去开始下一位游客的“第一小时”……倘如是,小姑娘真是比我有经济头脑!

信步来到“纳西古乐宫”,大喜过望!急急登楼,惟求一饱耳福。

“第一曲:《白沙细乐·浪淘沙》”——报幕者话音落下,乐声徐起。管弦交错,琴瑟妙和,似行云流水,如春风拂面,像长袖轻舒,若佛乐悠扬。乐声把人带入空灵悠远的意境,闻之如临瑶池,恍若隔世……

“此乐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一曲终了,禁不住击掌叫绝。去到台上为乐师们一一拍照,并与80岁的琴师和军老人聊了起来。相谈投缘,老人自愿为我引吭高歌了一曲《水龙吟》,嗓音浑厚、激越壮美,古朴中透着沧桑。

同台演奏的乐师木旭昌告诉我,纳西古乐有“三老”——曲老、器老、人老;用“工尺谱”记谱。

面对耄耋老者,不禁肃然起敬。正是由于他们的发掘守护与传承,才使早已失传了的千年古乐成为“活化石”,蜚声海外。

归来数日,和军老人那炯炯的目光、古铜色的面庞,还有那穿透时空的歌声,和着纳西古乐的韵律,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神秘抚仙湖

7月14日会议结束,公务在身,不便久留,多少有些遗憾。距K166次发车还有大半天时间,我们包了辆出租车,直奔澄江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南部澄江县境内,属半封闭高原湖泊,湖面海拔1721米,是中国第二大深水湖,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湖泊,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平均深度87米,最深处达160米,蓄水量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个洱海的容水量,占云南全省30多个湖泊总蓄水量的63%。

抚仙湖南北长31.5公里,东西最宽处11.5公里,最窄处仅有3.2公里,平均宽度为6.7公里,湖岸线总长90.6公里。湖水的补给除雨季汇集外,岸周围还有大量的地下泉水涌出。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极目湖面,碧波万顷,远山如画,云淡风轻,令人心旷神怡。本欲租只快艇巡湖一游,但湖边百余条船中只有一条机动“救生艇”,其余均为摇橹船或脚踏船。当地政府为防止湖水污染,一律禁用机动船,湖面愈显洁净美丽了……

泛舟湖上,船夫向我们介绍,这里曾是军事禁区,当年为海军鱼雷试验基地,大部分设施建在湖畔笔架山山洞中。后来,高性能制导导弹问世,鱼雷逐渐淡出武库,国家再不必为保密而放着汪洋大海不用,翻山越岭地把鱼雷运到这山间湖泊来试验了。

岸边依稀可见几处军营,现都改作旅游宾馆。抚仙湖连同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成了有名的旅游度假区。据说,有的中央首长到昆明,也曾来抚仙湖畔小住。

你可曾想到,在这万顷碧波之下,居然沉睡着一座古老的城池?

传说澄江的“澄”就是沉没的“沉”,是一座古城沉没在抚仙湖水底的意思。

澄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东北方向是一座城市。一位仙人化装成叫花子到抚仙湖擒蛟,得到城里一对老夫妇照顾,临别时仙人告诉老夫妇,看见县衙前那对石狮眼睛发红,就往山上跑。后来,老夫妇果然见石狮眼睛发红,急忙牵着家中的猪往城外跑,湖水追着往上涨,淹没了城市。后来,老夫妇跑不动了,湖水也不涨了。原来,老夫妇牵的猪是“定海神猪”。以后,老夫妇停留的地方就成了现在的镇海营。

2001年6月初和今年6月16日,央视分别两次直播的“抚仙湖水下探秘”,吸引了全世界10多亿人的眼球。考古队员首次就在湖底发现了大面积的石块堆积,还从湖底建筑墙体中打捞出一只陶釜。专家们推测,有可能是距今175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的“俞元古城”。

神秘莫测的抚仙湖,在水涨水落之间,也许真的为我们封存了一段古滇文明。

弃舟登岸,湖边山脚下有几处简易的“农家乐”窝棚,为取水方便,都是临山根泉眼搭建而成,泉边石壁上镌刻着主家的姓氏标记,字体娟秀,甚是耐看。想必是哪位民间书法家的手迹?

饥肠辘辘,我们要了农家饭。主人忙着焖铜锅土豆米饭、调凉拌山野菜、煮抚仙湖中特有的“抗浪鱼”。只是鱼价贵得惊人,一条竟300多元。闲着无事,我到旁边射击场上过了一把“枪”瘾,弹无虚发,急得充气球的少妇手忙脚乱,只怨她定下这打中不收费的规矩。不过我还是付了20元小费,以示安慰。少时,主家呼唤,我们聚到遮阳伞下木桌旁开始狼吞虎咽,主人送上一壶自酿的苞谷酒,饮之,甘冽中隐隐一缕清香,真正的“绿色食品”!

酒足饭饱,踏上归途。小车奔向盘山公路,打开车窗,贪婪地呼吸着这里的新鲜空气,回眸身后那片红土地,抚仙湖和笔架山在视野中渐渐远去……

猜你喜欢

抚仙湖滇池石林
大美滇池岂能毁于逐利
峥嵘向上石林峰
以澄江县为主的抚仙湖径流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抚仙湖缓冲带污染负荷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滇池」
路南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