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如天籁育童心
2005-04-29陈明刚
陈明刚
五、诗句接龙法
诗句接龙法亦是游戏背诗方法之一种。一句一句念准念会和两句相连念准念会之后,可运用诗句接龙的方法来促进这首诗的背诵:先是我读诗的第一句,小外孙接第二句,这样接完一遍之后,我便让小外孙读第一句,我接第二句……如此互换位置地接龙,可促进小外孙把一首诗的所有诗句读熟记住。我称这种接龙法为“接小龙”。
小外孙背的古诗文多起来,几十首(篇),百余首(篇),为了巩固记忆,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与他演习接龙背诗,即把他背诵的所有古诗文都互换位置地接龙两遍,爷孙俩一句接一句地脱口而出,一首接一首,一波接一波,一浪接一浪,可以躺在床上接,可以边玩边接,小外孙兴趣很高,接不上时主动去翻书,因为他已经认识一些字,尤其是一句诗的开头一个字认识了,那必然是瞥一眼即脱口而出——我称如此接龙法为“接大龙”。还有“接中龙”,就是较长的诗和一篇古文的接龙法背诵。
为了配合“接大龙”背诗法的实施,我把小外孙所背的诗分为五言、七言、长短句(包括词)三部分,每部分抄在一起,折叠成一册,即把抄写古诗的长卷一正一反地折叠起来,每一正一反之页各抄一首诗,如此折叠而成的便是小小长方形的“微型折装”书册,可以一折一折地打开,可以全部打开拉长,成了长长“诗龙”,很有意思,实施“接大龙”背诗法时偶有记不起来的诗句,一查即得。接龙背诗法是神妙的,我甚至认为它是巩固古诗文背诵记忆的最佳方法。
六、触景背诵法
古诗文具有鲜明的“诗中有画”之特点,只要我们有意和用心地开掘,引导儿童从小就心向往之,定会获得较好的自然审美情趣的早期培养之功效。儿童直觉能力强,不仅对古诗文的语言信息“磁力场”特别敏感,而且对画面亦特别敏感,且怀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只要我们适时恰当地引导,便很容易激发儿童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我引导小外孙触景背诗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其一,以图画助背诵,《妈妈教我学唐诗》一书就是绘画体唐诗少儿读本,一首绝句四个画面。我和小外孙看着画面诵读,一个画面一句诗,念准念会后,指出画面让小外孙诵读一句相对应的诗,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形象生动的直观背诵法。其二,话中画助背诵,即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诗中之画境,然后让小外孙背出与之相对应的一句诗,或一联诗,或一首诗。譬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谓诗中有画有人物有故事,简直是一组丰富的电影画面的推移;近景、中景、远景,情景交融,讲不胜讲呵!小外孙背诵的古文《岳阳楼记》中自然景观历历在目,亦是讲不胜讲。我便充分地发挥自己学中文和当教师的专长,极尽传神地描述宣讲,并动情地颇有专业水平地示范背诵,小外孙心有灵犀,所以李白这首七绝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诵读,小外孙的水平喜人,可以说诵读它们成了小外孙的“保留节目”。话中之画方法的成功运用,能逐渐形成儿童对古诗文“诗中有画”之审美特征的早期发现性认识,这是很有好处的。如何运用话中画助背诵呢?其核心是引导者对古诗文中的画景的描述,这可是真功夫、大修养,叶嘉莹教授有此真功夫和大修养,“她吟花,我们看见花在摇曳绽放;她咏水,我们眼前有水回环流荡;她说雾,我们觉得四周一片岚霭迷茫;她唱风,我们能感到秋木枝叶在寒气中颤动飘扬;她念到黄鹂黄莺,我们好像听到真有鸟儿在窗外鸣啭欢唱……”(单正平《她从不坐着讲课》)而这所有的描述对大学生和儿童的语言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儿童的描述最难。其三,触景助背诵,即儿童观山玩水时在大自然中由所观所处之景而想起所背之诗。当然,如此“触景”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我们要做有心人,恰到好处地捕捉,恰到好处地启发。譬如,我家阳台已封好,且在阳台转角处搁了一张床,有时爷孙俩睡在阳台床上,看夜景,观星辰,好不惬意。有一天晚上,我有意引导小外孙看窗外映入的月光,他居然心领神会地脱口而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早晨醒来,窗外有树,树上有鸟,鸟鸣啁啾,小外孙又自然而然地背诵出“春眠不觉晓……”。又譬如,女婿带他到江边去玩,小外孙看到江边的渔船,船上独坐的渔民,他竟脱口而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之诗句,等等。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独特的联想能力,大自然奥妙无穷,正好激发儿童的联想、想象和记忆,诚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所言:“世界上再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了。”
总之,“诗中有画”是诗歌中蕴含的美学潜能,儿童奇特美妙的诵读心理是儿童形象思维的独特潜能,正确有效地触景背诵法之实施,必将使两种潜能相交汇,相碰撞,从而扬波逐流,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