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对岂容忽视
2005-04-29项目清
项目清
时下,许多初学诗的人在写诗时,喜欢两联对仗句皆用正对。正像宋人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池》中的“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荫”的正对句式。正对的每一联二个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都是平列复句。并且,每一个分句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这种对仗句,二个分句的思想内容是各自独立的,没有联系的。这些人认为这样的句式便于写景抒情。然而,笔者未敢苟同,这样难免使人感到句式有呆板之嫌。因此,在两联对仗句中采用一联流水对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一联“白日”、“黄河”两句是正对句式,二分句之间构成平列复句。第二联“欲穷”、“更上”两句流转如水,词性相对,却无对仗的痕迹,是很好的流水对。因为,它的每一句都不是完整的句子,“欲穷千里目”,不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必须读了“更上一层楼”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概念。流水对从字面结构上看,它是一式二句,但从表现的思想内容看,只是不可分开的一个十字句,就像流水一般,剪不断。它不刻意求工而自工,毫无斧凿的痕迹,便使读者不觉得它是对仗句,只觉得像散句一样流利地抒写登楼的联想。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欲使初学诗的人知道流水对的前后分句的意思不是并列的,而是前后衔接,一意相承的,像流水一般直泻而下,二分句一般不能位置倒置,更不能随意去掉其中一句,否则句意就不完全。这是它与正对、反对句式不同的地方。可见,它既要像散句那样语意连贯,也要在字面上平仄形成对仗,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诗意在流动,而不仅仅是感到词语的工整。这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对仗形式,需要作者有过人的才华。
由于我是个初学诗者,才学疏浅,对流水对的许多问题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关于流水对的各类复句的分类,事实上是不能做到非常细致周到地划分,即使语法学家所作的复句分类,也只能做到基本一致,难免有出入或不完全之处。只要对于这些基本一致的东西有所认识,就不难掌握流水对的各类复句。所以,我觉得也有必要作专门搜集、整理。借此献丑之时,谈些极不成熟的看法,以向专家与广大诗友求教。
首先,要使初学诗的人知道,流水对的各类复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大都采用意念上的连贯。所谓意念上的连贯,就是前一个分句和后一个分句的句意一直连贯,构成复句。咏了上句,就想下句,看了下句,才知上句之意。例如:
①承接复句。二个分句所表示的意思有时间先后或事理相承关系。例如:
晚随天杖人,暮惹御烟归。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②递进复句。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分句进了一层。例如:
(不但)花须柳眼各无赖,(而且)紫蝶黄蜂俱有情。
(李商隐《二月二日》
③因果复句。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后一分句说明结果。例如: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毛泽东《和郭沫若同志》)
④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例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⑤转折复句。后一分句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有所转折。前一分句之首省略了“虽然”,后一分句之首省略了“但是”。例如: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⑥条件复句。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川》)
⑦目的复句。前一分句表示采取的措施,后一分句表示采取措施的目的。例如: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千万家。
(《长沙岳麓山联》)
⑧取舍复句。一分句表示要采取的行为,另一分句表示舍弃的行为。例如: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其次,关联词语帮助流水对连贯的各类复句,是在前后分句中用互相搭配的关联词语,表明两分句之间的先后,从属关系。例如:
①承接复句。可用关联词语有“既……便……”等。义即“即……就……”。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②递进复句。可用关联词语有“独……更……”等。义即“只……再……”。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③选择复句。可用关联词语有“非……向……”等。义即“不是……将要……”。例如: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三首》)
④转折复句。可用关联词语有“已……才……”等。义即“已经……仅只……”。例如: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江苏镇江甘露寺更上楼联》)
⑤假设复句。可用关联词语有“必若……如何……”等。义即“如果……怎么……”。例如:
必若有苏天下意,如何惊起武侯龙。
(韩屋《雷公》)
⑥条件复句。可用关联词语有“欲……唯……”等。义即“如果……只有……”。例如: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长生。
(王维《秋夜独坐》)
⑦让步复句。可用关联词语有“须……却……”等。义即“虽然……仍旧……”。例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⑧取舍复句。可用关联词语有“宁可……安能……”等。义即“宁愿……不可……”。例如:
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
(罗贯中《三国演义》(63回)
前面说过,我是一个初学诗的人,一般的语法理论可以说自己全然无知,上述谈的流水对不容忽视的一些浅见及其出句关系的划分,定有不符合科学的地方,请专家和诗友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