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斩断文明链环的罪恶利斧

2005-04-29李再强

世界文化 2005年1期
关键词:伊拉克遗址战争

李再强 郑 琼

文化遗产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它凝聚着先人的思想、智慧和生活气息。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且毁之不再生,摧之不可成。因此它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代替性。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到文化遗产对人类、民族、国家的重大作用,而且也一直在呼吁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但仍有许多因素在不断导致文化遗产的毁损。其中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有公众方面的原因,也有专业方面的原因。2003年上半年的伊拉克战争不仅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肉体和精神创伤,它还使人类文明的一批宝贵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称得上是一场文明的劫难。这不得不使我们重新审视战争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战争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天敌,文化遗产总是战争的牺牲品。事实上,军事史学家们早就提出,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呼吁声中,虽然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历次战争发动者都或多或少地表示过,会尽量不去破坏人类文化遗产,但战争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就是无情和无法把握的,也可以说,只要有战争,人类文化遗产就必然受到损伤,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在无情的战火中和战争造成的混乱无序状态下,无辜百姓的生命尚难保全,这些人类文明的遗产又怎能躲过厄运?

战争使文化遗产遭到哄抢、洗劫,造成了可移动的物质遗产尤其是文物和古籍等的严重破坏和大量流失。

战争一旦开始,社会便处于动荡甚至是无政府状态,只要文化遗产得不到足够有效的保护,就会遭到浩劫。一是来自侵略者,二是来自民众。

破坏文化遗产是侵略者在侵略战争中惯用的手段,有的甚至直接把破坏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是其经济、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其民族精神之所在。要消除人们的主体意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知道自己的历史。在战争中攻破其精神防线,让其失掉民族、国家的自尊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彻底摧毁、割断代表某种文化的民族传统,从而使其削弱、丧失战斗力。

由于战乱,一些民众也参与打劫和哄抢文物。很多文化遗产只有专业人士清楚它们的价值,普通百姓并不知道文物的重要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在战争中想发国难财的平民就趁火打劫,一些文物贩子更是鱼目混珠趁机掳掠,而一些文物收藏者也想把这些珍贵的文物占为己有……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占领巴格达后,该城便陷入了严重的无政府状态,一些伊拉克人开始哄抢国家博物馆内珍藏的有几千年历史的珍贵文物。48小后内,博物馆被洗劫一空,17万件文物以及大量国家图书馆的珍贵书籍和手稿被盗,价值可能有“数十亿美元”。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是西亚早期文明历史遗产的最重要的也是最著名的博物馆,藏品涵盖了两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中经苏美尔城邦、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苏珊王朝直至近代阿拉伯等各时期的珍贵文物。洗劫对文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利斧和尖刀下,人类文明的链环被斩断。博物馆专家认为:集体洗劫的文物还有线索可寻,可以争取返还,但是,乱民哄抢后各奔东西,把几十万件文物连缀起来的历史回忆打成碎块甚至尘沫,互不相联。有报道说,伊拉克全国的博物馆藏有约100万件珍贵文物,巴格达的博物馆大约珍藏有其中的25万件,而现在,伊位克国家博物馆中没被破坏的文物不到原先的30%。还有人估计,未遭破坏的文物只有不到10%。毋庸置质,伊拉克的文化遗产已遭浩劫。

十字军东征时也对文物造成了极大毁坏。1204年4月,拥有40万居民的君士坦丁堡陷于十字军的魔掌,全城惨遭洗劫。君士坦丁堡经过几百年积累的文化珍品被破坏殆尽。凡属金属制品,全被熔铸成块,以便分配,而石头、木头、骨头制作的艺术品,全遭灭迹。十字军还在城中纵火三昼夜,烧毁了包括著名的君士坦丁堡图书馆在内的大部分建筑,大量的古典书籍和珍贵艺术品被付之一炬。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使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等历史文化古城遭受了空前浩劫,严重地摧残了中近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文物毁于战争的也不乏实例。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一周大肆抢夺,对宫廷金银珠宝,古玩器具,古画古籍,无不掠夺,其中就有文源阁的《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前者在圆明圆被焚时,已全部付之一炬,后者在八国联军进入皇宫后,也损毁殆尽。这两部举世闻名的大丛书和大类书的被毁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极大损失。皇宫和颐和园内所藏的大量珍贵文物,也被侵略者洗劫一空,就是北京城外的乡村,也未能幸免。联军统帅瓦德亚在中南海仪鸾殿建立了自己的司令部。瓦德西迁出时,将所藏宝物全部掠去,并把殿堂烧毁,瓦德西对这些罪行供认不讳。他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战争使固定的物质遗产特别是古文化遗址、历史遗迹和图书馆等遭到焚毁和破坏

除文物会遭到抢劫和破坏外,一些固定的物质遗产如古文化遗址、历史遗迹和图书馆等也会遭到焚毁和破坏。古文化遗址是反映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的文化遗迹,包括人工工程或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工程,考古遗址和自然面貌。如宫殿遗址、城堡遗址、村落遗址、居住遗址、寺庙遗址,还包括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等。文化遗存的重要性并不限于其自身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古文化遗址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产物,因而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活动,能够提供关于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状态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信息资料。它们还能从为我们提供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体现自己的科学价值。古文化遗址,其完整性越高,它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相对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古文化遗址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使所含信息资料残缺不全,就不能准确地揭示该古文化遗址的完整意义,就斩断了我们与历史的血脉联系,对于后世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给人类文明遗产造成无法修弥的创伤。

伊拉克的文化遗址有数十万之众,其中尤以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著称于世。但它却被战争焚毁了,只留下了一堆沙土。十万工匠耗时四年兴建的巴格达“金宫”也在700多年前就被战火付之一炬。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英持续20多天的猛烈轰炸,出动飞机30多万架次,有2.4万枚炸弹落在伊拉克的土地上,导弹落处,地动山摇,使巴士拉、巴格达、摩苏尔、卡尔巴拉、纳杰夫和希拉等地生态环境和文物遭到了破坏。这些地区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纳杰夫和卡尔巴拉则是伊斯兰教什叶派教徒的圣地。

古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的宫廷是古代世界最壮丽的宫廷建筑,始建于公元前520元,竣工于公元前450年。其中的第二大殿金銮殿,是由高约20米的100根石柱撑起殿顶,因此又称“百柱大厅”。有人认为它是古波斯帝国的宫廷博物馆,因为皇家最重要的珍宝都收藏在这个大殿里。公元前331年,波斯波利斯的“末日”终于来到。这年冬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波斯波利斯城,标志着伊朗古波斯帝国的结束和希腊化时代的开始。亚历山大为了报复当年薜西斯王西征希腊时对雅典城的蹂躏,下令放火,一夜之间王宫焚毁。此后,这座古代世界最雄伟壮丽的宫廷,就逐渐被人们抛弃,变成了一座死城,任凭大自然的风吹雨打和人为的破坏。

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命运也不例外。古亚历山大图书馆几乎和亚历山大古灯塔遗址一样闻名于世,是当时世界上储存量最大,文种最多,书录最全的皇家图书馆。而且许多藏书都是孤本,在它的鼎盛时期藏书量达90万卷。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发展很快,到托勒密二世时期,它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中心,兼图书馆、科学院、博物馆、翻译中心、印刷出版社于一身。如此规模庞大的图书馆,历史上曾遭到两次毁灭性的火烧。一次是在公元前48年,罗马统帅恺撒率兵占领亚历山大时,受战火殃及,许多珍藏的典籍被付之一炬,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页。另一次是公元391年,图书馆再次遭到火烧,致使两次在战火中幸存的书籍也荡然无存,图书馆只能被迫关闭。

战争破坏了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的完整性,从而使其原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大打折扣或损失殆尽,并且影响了相关科研的发展

战争会对文化遗产的价值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任何在战争中的抢劫、破坏、焚毁、文物流失、走私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其价值,使其丧失或减弱为人类提供信息的功能,使人们无法从中获取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其艺术、审美价值也大打扣或完全丧失,人们再也无法从审美的艺术角度来欣赏它。由于战争,对文物的考古和科研也会受到巨大影响,文物的价值与完整性遭到破坏,使得对其科研无从下手或变得毫无意义。另外,战争也会大大影响科研考古工作及其技术力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困难严重阻碍了科研的顺利进行和发展。同时,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秩序,科研工作也显得困难重重。可以说,战争对文化遗产破坏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中东的一系列战争严重阻碍了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学科的发展,研究人员人数和大学中的学科设置开始萎缩。20世纪初,当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文明研究的中断,此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直到近来的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的爆发首先使各国在伊拉克的考古队全部停止工作,考古工作的停滞直接影响学科研究。导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研究在古代文明研究领域的地位逐渐下降,曾经与埃及学、中国学齐名的亚述学已经盛名不再。

伊位克战争造成的最糟糕的结果是:遗址被劫掠后,即使找到了丢失的文物,珍贵的史料也流失了。对考古学家来说,文物的来源,它的详细出处和发现过程,与文物本身同样重要。如果我们看到一样东西,想研究与它有关的人和故事,那么我们就必须知道它的确切来源,了解它周围的所有东西,一件孤立的物品只能说明那个故事被破坏了。对于这次乱民哄抢国家博物馆文物的行为,博物馆专家深感痛心,因为博物馆的文物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一旦失去了文物与历史、文物与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物就变成了历史的颗粒甚至失去了其意义。例如一个王冠,在哄抢过程中,上面的珠宝可能散落,王冠、珠子只能成为历史的碎片。

文化遗存正成为战争或政治的一种筹码,正成为战争的盾牌,它面临着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文化遗存具有重大的价值,它是脆弱的,需要人类对其精心保护。而在今天,与过去有着极大不同的是,文化也正成为战争或政治的一种筹码。人们往往会利用文化遗址的重大价值、意义或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等来为其军事方面提供天然场地,利用古文化遣址来保护其军事设施,将其作为战争的盾牌,使别国军队难以下手。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办法的确是行之有效的。但这会对文化遗址造成直接的巨大威胁,一旦战争不可避免,任何盾牌都挡不住战火,这些文化遗址将会成为直接受害者。

塔利班炸巴米扬大佛就是一例。阿富汗塔利班当局以宗教为借口,把文化遗产当作政治工具来要挟和讹诈国际社会,悍然炸毁了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世界最高石雕巴米扬大佛,制造了一出人类文明的悲剧。

而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方利用古代文化遗址来保护军事设施,在乌尔城的一个古寺废墟附近停放了两架米格21战斗机,使多国部队难以下手。如此成功的经验正成为当今免遭打击的普遍手段。美国马萨诸塞艺术学院教授拉塞尔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作了分析,认为从上次‘沙漠风暴军事行动来看,如果美军打算从科威特或沙特阿拉伯对伊拉克发起进攻,他们就很可能在一些历史遗迹上架炮台或挖战壕。在伊拉克南部,一些高地的下面往往就是考古遗址。开着推土机去修工事,那当然会造成破坏。其实这种威胁是非常实际的,因为很多历史遗迹就在伊拉克的防空基地、炼油厂和实验室附近,这些地点正是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的重要轰炸目标。伊拉克的古代城池都是由泥砖建造的,在它们坍塌后,后来的建筑物又会建在其废墟之上,经过几个世纪的累积,这些土墩,(又称为台型遗址),在荒凉平坦的沙漠上堆起八九层高的建筑。台型遗址的这种突出性使它成为伊拉克雷达设施和防空武器的天然场地。

在伊拉克1万个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中,有近千个遗址附近曾经都有重要的军事设施、军事基地、化工厂、武器工厂和导弹发射地等。位于伊拉克南部卡巴拉的什叶派穆斯林圣地侯塞因殿就位于一个武器工厂和导弹发射场附近,这两个目标在1991年遭到轰炸。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地区的名城乌尔,被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也是《圣经》人物亚伯拉罕的出生地,它的遗址位于今天伊拉克东南部纳斯里耶附近,伊拉克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就设在那里。而《圣经》中提到的“伊甸园”,就在如今伊拉克南部巴士拉省的库尔纳,那里还有一棵盘根错节的老树,人称“亚当之树”。很不幸,附近就是一座武器工厂。还有著名的巴比伦文明在公元前1750年达到鼎盛时期的汉默拉比政权遗址,距离伊拉克的希拉武器制造厂也只有10公里;摩苏尔是导弹基地;附近的尼尼微古城、亚述帝国的第三个都城,也处在伊拉克军事基地的包围中。

据有关资料,伊拉克除了已经挖掘的地上遗址,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还处于地下,伊拉克每一片土丘都可能是一处文化遗址,任何军事行动都会对地下遗址造成破坏,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这正是战争和政治的结果,将稀世的古代文化遗产作为战争的盾牌,而这种与古代文明同归于尽的做法,也正考验着我们人类,考验着我们的当代文明。

猜你喜欢

伊拉克遗址战争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