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国大地播撒科学的种子

2005-04-29周光召

民主与科学 2005年1期
关键词:科学科技

“唯真理是求,不为利夺,不为害怵。必此种精神弥漫于学人心脑之中,而后科学萌芽乃有发生希望。”

1914年的夏天,9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任鸿隽、杨铨(杨杏佛)、胡明复、秉志、赵元任、周仁、章元善、过探先、金邦正聚在一起讨论国际形势和救国的方案,一致认为中国最需要科学知识,决定创办“科学”杂志。

经过一段时间筹款和筹稿,“科学”杂志创刊号于1915年1月在上海出版。在此基础上,1915年10月25日成立了中国科学社,也就是中国科协前身的一部分。中国科技界的这些前辈们为了科教兴国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下面让我们看看他们当年的精神面貌。

他们不仅没有报酬,而且要节衣缩食,保证科学杂志的出版发行。赵元任在自传中写道:“在中国科学社处于其幼年期间,我们这些创办人试图节省我们微薄的收入,以便使中国科学社得以维持。我的一位康奈尔同学邓宗瀛发起了一个经济上的节食竞赛,一些时间是每天5角,另一些时间是每天3角5分,很快我们两人都因感冒而躺倒。”胡明复(1891-1927),哈佛大学的第一位中国数学博士,是早期为科学杂志贡献最多的人之一。回国以后,他在学校创办数学系和教课,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科技图书馆的同时,独自承担了科学杂志的编辑、校对及对外联络等大量事务,还操持中国科学社社务,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尽心竭力,不幸于1927年36岁游泳时身亡。他说过:“我们不幸生在现在的中国,只可做点提倡和鼓吹科学研究的劳动。现在科学社的职员社员不过是开路小工……中国的科学将来果真能与西方并驾齐驱、造福人类,便是今日努力科学社的一般无名小工的报酬。”这段话充分表达了他这位爱国科学家的伟大胸怀。

科学社的另一位重要成员是任鸿隽,他早期作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参与了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革命工作,后被孙中山先生推荐赴美留学。他后半生致力科学宣传、科学教育和科学组织工作。他的见解非常精辟,针对时弊,许多直到今天还能发人深省。 他指出,要了解科学,首先要明白科学的两个起源:一是实际的需要,二是人类的好奇。由于前者是外在的压力,后者是内在的冲动,所以就科学发现而言,好奇心比实际需要更重要。他说:“唯真理是求,不为利夺,不为害怵。必种精神弥漫于学人心脑之中,而后科学萌芽乃有发生希望。”他在《建立学界论》一文中又说,自清末以来,虽有无数博士硕士翰林进士,却不过是饰己炫人、挟术问世、为利而学而已,致使中国根本没有一个“为学而学”的学界,这是国家长期衰弱、国人“非愚则谀”的主要原因。他强调,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是科学家最初的动机,而是科学研究的必然结果。如果只想从物质文明方面来追赶西方,只想把科学当作一种富国强兵、改善生活的手段,却又不晓得科学的真谛,那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不会成功,差距还可能越来越大。他并不是只重研究,忽视应用。他曾答应熊克武在家乡办钢铁厂,为此专程赴美,考察后决定采用电炉炼钢法,并订购了发电机、电炉等设备。遗憾的是,第二年他回国后,熊克武已经离任,使这一计划被迫停顿。他在《科学与实业之关系》一文中说:在我国,妨碍实业发展的心理原因有三:一是求利太奢,以为“办实业就如开金矿一样,一锄头就要挖一个金娃娃”;二是求效太速,今天拿出资本,明天就想见效;三是不能持久,一有失败,便心灰意懒,不复前进。他还说,所谓追求利益,不是把别人口袋中的钱抢过来使自己发财,而是要把无用的东西变为有用。任鸿隽还总结和宣传了科学精神的五个特征:一是崇实;二是贵确;三是察微;四是慎断;五是存疑。他还说,如果再加上不怕困难,不为利诱等品德就更完备了。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学界有四大弊病:一是材料偏而不全;二是研究虚而不实;三是方法疏而不精;四是结论乱而不秩。至于那些趋时应世的文字,于学问无关而于人心有害的,就更不用说了。任鸿隽经常强调科学人才的培养和基础科学的重要。抗日战争中后期,当他看到许多学生把经济学、商学和应用科学当作热门专业,而纯粹的基础科学却几乎无人问津时,便感到我国科学的发展面临着重大问题。他告诫大家:如果在物质生活之外不能发现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他指出,纯理论研究最需要保持心灵的自由,它不应该受到干涉,而应该享受特别保护。

任鸿隽所批评的现象,提出的观点许多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1949年以前,科学社的社员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懈努力,作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散布科学的种子,传播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青年,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前辈科学家的事迹给我们以启迪,以鞭策,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已经落在我们头上。我们必须革除陋习,不急于求成,不为名利所惑,放下包袱,解除一切思想上的束缚,定下心来,求真唯实,艰苦奋斗,把自身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群策群力,使中国科学成为世界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使中国科学家在中国土地上作出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周光召谈当前科技工作中的几大不协调

周光召在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上指出,当前,科技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问题:在为经济服务工作中重生产线和先进设备的引入,轻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片面理解科技,忽视了科学与技术既有紧密联系,又有质的区别,忽视了科学理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文化、哲学和建立科学人生观中的重要作用,也常常忽视科技为社会发展服务和科技自身的发展。在科普工作中,比较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帮助群众改善物质生活,对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意和落实得不够。在科技工作管理上,重科技立项和研究基地的硬件建设,轻学风、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倡导,开放流动和学科交叉不易实行,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仍然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水平重复。 在科技成果评价上,重近期论文数量,轻长远实际效果,重个人名次,轻团队贡献,使科技人员急功近利、追求数量、不讲质量,分散单干、不愿协作。个别人甚至抄袭剽窃、伪造成果,败坏科技界的学术风气。这些重要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猜你喜欢

科学科技
笔中“黑科技”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