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
2005-04-29白勇屈腾龙
白 勇 屈腾龙
如梭如果可能,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能,也绝不要落后于时代。
2015年的中国市场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预测——
世界变样了。10年前人们追求的豪华汽车、熟悉的麦当劳,和各地曾经最受欢迎的报纸,已经没有人在意了——人们心目中最好的汽车变得小巧轻便,因为石油快耗尽了;美式快餐日渐冷落,“垃圾食品”已无人问津;而报纸也不受欢迎了,因为它耗费宝贵的木材。
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地球早己人满为患,垃圾铺开淹没到双膝,全球石油再开采30—45年就将完全耗尽。读这篇文章的人,将有机会亲身体会到再也买不到一滴汽油的感受。一边是商品品种巨大丰富,一边却是越来越贵;一边是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一边却是需求量越来越大。“简约生活”,从这一年开始成为全人类的价值观,并在中国成为新的时尚,人们力求物尽其用,铺张浪费被人当场唾骂。人类经数千年追求物质生活而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富裕起来的人开始被彻底颠覆,他们追求精神生活,而物欲在得到充分满足之后反而越来越淡薄。
那时全世界最赚钱的生意,是怎样使能源集约化循环使用,而不是10年前那样粗放使用;那时全世界最好做的生意,是一种将手机和电脑完全合为一体的东西;那时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是人类的保姆,即要么服务于人类衣食起居的家庭生活,要么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像商品一样多的垃圾;那时中国最受追捧的楼盘,是一种全新的“节能和智能建筑”;那时企业的店铺销售和电子商务并头并进,以适应一种被名为“半人马”的购物方式,有68%的人在网上查询,在商店购物,有54%的人在商店查询,在网上购物,有47%的人通过目录查询,在网上购买,有38%的人网上查找,电话订购;同时直销盛行……
——做这样的预测,它的意义是什么?
对平凡人的现实生活而言,这样的预测确无意义,但对掌握着企业发展方向的决策者而言,意义却非同凡响。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比如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的企业,总是以未来决定现在,对未来的某种设想决定了现在的行为。
其实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就是依赖于一种符合规律的预测。只不过中小企业只能看到明天后天,优秀的大企业能看到五年十年。预测对现实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如果没有毛泽东《论持久战》对抗战走势作准确预测,中国历史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如果没有马云对电子商务的准确预测,就没有今天阿里巴巴对中国企业交易方式的改变。
那么达到战略目标的策略,则是在执行过程中顺应种种变化。未来的目标,就是由种种变化累积而带来。
未来是一条河,对企业而言,它的源头就是“现在”,但是我们现在看不清未来的河道是什么模样,只知一定是弯弯曲曲的“变化”,只知未来的变化一定会按照现在河流的方向、两岸的地型地貌、水文、水量、流速、落差、浑浊、河床地质状况等来决定,真正优秀的企业,就能根据这些目前的状况预测到未来,然后对下一步的行动进行符合未来主流方向的调整。换言之,真正优秀的企业,是牢牢盯住未来而做现在,而不是为现在而做现在。正如明基电通高层常说的那句口头禅:“延续过去,没有未来。”
“当一条船不知道将驶向哪个港湾的时候,什么风也不是顺风”。说的是对未来的预测。
“如果不知道什么风是顺风,这条船将永远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港湾”。说的是在前行过程中对未来的顺应。
对未来做这样的预测,就是为了让企业知道,现在该怎么去做,怎么去顺应。
政策:通向未来的出发点
政策就是提纲挈领,政策就是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未来我们要重点跨越的台阶。
2005年,注定要成为改革开放后又一个非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人民币升值,中国与美欧爆发“纺织品贸易战”,“中国威胁论”在西方空前嘹亮,石油、铁矿石价格猛涨,医疗改革被推倒重来……一系列事件,无不映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的陡然巨变。
同样是在2005来,“房产新政”、“钢铁新政”、“汽车新政”、“穷人经济学”等种种政策和概念的接连出台,一脉相承的应对思路贯彻始终。这一切,无不让人联想起“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的1984年,以及“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1992年。
事实上,2005年是我国的“改革之年”,已经成为高层及学界的共识,而其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经济,其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烛照意义,又岂止十年?
产业升级的压力与动力
产业升级本是各个企业在你追我赶中分秒演进的自然过程,但在以下因素的推动下,未来10年,将是中国借助宏观政策推动各产业升级换代力度空前的时期。产能过剩。过去中国经济遇到的产能过剩,往往表现为某些行业,某段时间的过剩,而现在几乎每个行业都被大大小小、良莠不齐的企业挤得密不透风。加上国内企业素来爱“凑热闹”,越是过剩领域越是投资的热点,这将使未来10年产能过剩的问题不可能得到好转。
产业层次过低。过去的27年,我国抓住世界性产业转移的机遇,一举成为“世界工厂”,但由于对技术的消化和自主创新不够,大多数企业都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挣点微薄辛苦钱的同时还不得不担心越南等劳动力更便宜的国家来抢生意。如果我们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不仅自己富裕不起来,估计全世界的藍领工人都将失去饭碗。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从数量增长转向价值增长,经济增长从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遭遇到的石油等能源和矿产、水、土地等资源瓶颈,可见,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刻不容缓的选择。今年出台的“钢铁新政”等产业政策,已经表明了政府要伸出“有形之手”加速优胜劣汰的坚定决心。
因而,未来10年,大量的企业都将在市场竞争和宏观政策的双重压力下接受考问。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哪里赚钱就到哪里捞一把的企业,直冒黑烟、乱排污水的企业,靠打价格战为生的企业,都不得不在越来越高的行业新门槛前重新掂量自己的去留。
其实,产业升级对企业也是难得的机遇,这就是我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优质、高档化迈进,花钱买健康、买知识、买休闲、买时尚、买品味成为新的消费潮流。如今,奢侈品消费者已占中国总人口的13%,而中产阶级人数正以GDP两倍的速度在增长,每年有2000万人加入这个行列,10年后,中国将形成一个5亿人规模的中产消费市场。这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是股巨大的拉力。
低工资时代结束了
贫富收入差距过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这使我国在进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就业问题。
从2006年开始,我国每百人中需要工作的人数将达到巅峰,2010年,这个比例才
会下降,但由于人口总数的持续增加,需要工作的绝对人数还将持续增加到2020年。
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却存在着“高增长、低就业”的尖锐矛盾。20年前,GDP每增长10%,会带动4%的就业增长,但目前已经低于1%。
面对新一轮的“就业高潮”,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取向,从目前持续了8年的“增长优先”转向“就业优先”,更多的地区将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发展,在考量各种投资中,就业吸收能力就被放在首要位置。也许不久,各地相比的不仅是GDP的增长率,可能还有就业的增长率。
从产业类型上看,农业基本上不再具有吸纳就业的潜力,而创造同样的GDP,工业和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带动能力分别是农业的5.7倍和9倍,因此,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呼吁的那样,金融、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未来10年,福利和就业是同样重大的一个主题,在我国GDP构成中,劳动报酬约占一半,将来这个比例将越来越高,中国的低工资时代结束了。中国必然要建立起覆盖绝大多数人的教育、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以便如政府所说,“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企业肯定也将为福利社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全面开放时代的政商关系
2006年开始,中国的金融业也将全面对外开放,随着WTO许诺的一一兑现和石油、电信甚至国防等越来越多的垄断产业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中国的经济将进入全面开放、空前市场化的新时期。届时,中国企业将经受国际金融风险的考验。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转型的思路也已廓清。如今,政府过多承担了本属于企业家的功能,经济工作一度成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对经济活动的直接介入,比如征地、拆迁、国有企业的改革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失衡。
政府的转型意味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将转变为以公共社会职能为中心的政府,促进社会公平将成为政府的一种基本职能。而这种转型,也将为当前大家习以为常的政商关系带来变化。
2015年中国企业与市场
这虚构的未来图景,源于今天的现实处境。也许它正撩拨着企业的神经,也许在明天就成为可能。
今天是未来的背景和原因
只有根据今天,才能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
今天,我们正身处这样一条正在向前快速流动的“河流”中——
大量人口的失业、贫困,目前中国的公开和隐藏失业率达总劳动力的23%,预计近几年中国失业率还会增长;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能源与资源极度匮乏,在全球石油再开采50年就将完全枯竭的情况下,仅占全球石油储备不到3%的中国,更是雪上加霜。汽油不断涨价,已使中国普通大众感到切肤之痛;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照现在趋势发展下去而不采取坚决措施,未来10年以内中国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接近翻两番,但资源和环境状况将变得极为恶劣,问题将非常突出。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而且是以破坏性的和粗放的方式使用。造成能耗物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中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发达国家的8~9倍。
目前,中国正在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努力扭转这一状况。
今天,是未来的背景,也是未来的原因。那么,未来10年的中国,将是什么模样?
预言1
2015年保姆公司规模第一
2015年,世界大变样了。世界性的需求变化,拉动了服务业空前发展。有个典型的例子是,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家政服务公司,经过短短10年发展,竟然成为全球人数最多的公司!这家公司先是整合了中国现有的所有家政服务公司,进行高密度的全国性发展之后,又在外国开设了数千家连锁公司,将中国员工输到全球各地。公司也许会有上千万的员工,正在最大规模地解决中国人的就业问题。
公司创业之初就立下“让贫困家庭获得温饱,让富裕家庭获得幸福”的信条,保姆全是从中国最贫穷地区招来的农家女,许多女孩初中都没毕业,总公司把一本《家政服务教材》交给中国几十家技工学校,委托学校对连锁公司经理进行培训,连锁公司再对保姆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十分广泛,从做饭、洗衣、整理房间、垃圾分类,到带小孩、补衣服、修门锁、换灯泡等等,这类技能课程只占一半课时;还有1/4课时是知识课程:厨房卫生标准、饮食营养指南、家居节能指南、家居美学、婴儿保育规范、每日菜单设计、家务清单设计,清单内容极为周全,包括多久换一次床单、清除一次冰箱、清理一次空调滤网等等;另外1/4课时被公司定义为“文化课程”:礼貌、诚实、守信、勤勉,并教姑娘们人生哲学:你必须真心爱雇主,才会使自己开心,才能把雇主家的事做好,才能得到雇主的爱,才能得到雇主的奖励,才能使自己更开心,才能把事做得更好——人的潜力是无边的,才能得到雇主更多的奖励——爱更是无边的。
预言2
2015年什么东西是垃圾
中国另一家“捡破烂”的公司,员工人数也许是全球第二。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东西是垃圾,什么不是。
公司业务从废纸、旧衣、空酒瓶回收转卖,到废汽车、废电器回收分拆,甚至回收整座旧工厂。公司用一本厚厚的《垃圾资源化处理手册》和几十张挂图,来指导旗下上百家分公司运作,180多万员工大多数来自中国最贫穷地区,经过半年专业训练和人格培养才上岗。
公司的业务设计,是在中国各大城市,每10平方公里区域设一个垃圾分检中心,中心由工程师来管理,工人们用手工及简单的工具设备将收来的垃圾分为9类:钢铁、有色金属、塑胶、纸材、玻璃、有机物、直接转卖物、有害垃圾、无用垃圾。废金属成为工厂的抢手货;纸材包括废纸、包装箱、木板、棉布等,成为纸厂高价原料,因为用这些材料造纸不交环境税;酒瓶直接卖给酒厂;有机物主要来自厨房、厕所和草坪剪下的草,卖给沼气厂做沼气及肥料;至于有害垃圾,那是最值钱的,直接交环保局指定的工厂处理,得到政府大额补贴,根据毒害程度,每公斤补贴价少则几毛,多至数百元不等,政府也给其他垃圾每公斤也有几毛钱补贴。处理完值钱东西,剩下的“无用垃圾”只占不到10%,还可用于制砖或铺路。
40多年前,联合国报告《只有一个地球》写到:“当现代人到达火星的同时,人们在地球上会不会站在没过膝盖的垃圾堆里呢?”根
据物质不灭定律,人类生产多少商品,就会有多少垃圾产生。这家公司以及类似的垃圾资源化处理公司,仅仅处理了中国城市垃圾的一半,此时全世界每天仍有数亿吨的垃圾被填埋和焚烧,大量的科学报告已证实,这个世界干净的空气、水和食物已经很稀有了。
这家公司的突出表现,使中国大大减少了垃圾之祸,还为消除贫困找到了一条出路。公司年销售额达到数百亿元,补贴及利润接近100亿。10年前,只有疯子才会想到“捡破烂”可赚如此多的钱!而现在却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真是天方夜谭!
预言3
2015年什么行业最赚钱
那么,2015年全世界最赚钱的是什么行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能源服务”行业。由于世界各国为履行《京都议定书》而制订了碳排放税,加上能源价格年年上涨,石油已涨到每桶200美元,终于迫使人们改变粗放对待能源的态度,有一家从中国发展起来的全球性公司成为这种改变的最大受益者。
该公司并没有任何叫得响的大生意,做的都是一些默默无闻的事。比如,为中国北方13省市城市暖气网中的每个终端用户加装热量表,10年时间共装了几千万个表,使1亿多人养成了节能的习惯,采暖能耗减少了50%左右;又比如,在数十个国家为大厦加装空气热交换器,将中央空调系统中排出的脏空气与注入的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回收了70%~80%的热量,空调负荷降低了30%~50%;并且还为大厦加装静电空气过滤器,既保护了用户的健康,又减轻了房间清洁工作量,更大大延长了装修的寿命;公司还为中央空调系统和给水系统的水泵加装变频控制装置,电耗降低了20%~70%,节省的费用每年与用户平分;还有,为设有发电机的用户加装废热利用设备,将过去白白排放掉的热量用来制冷、制热。
该公司还为燃气空调用户加装太阳能集热器,或配备沼气发生器,节省了天然气。并为用户实施楼宇能源控制系统改造,以使空调及通风追踪气温变化和需求变化,照明追踪需求和阳光变化,既大幅度节能,又提高了舒适度。
该公司还承接“大厦空调及能源系统运行管理”业务,全世界数万座大厦都与该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
这个数万多名员工的企业,年营业额也许会达到1000亿元以上,纯利润数百亿元,有谁想过,如此巨额的利润竟是来自常人看不见的地方——隐藏在建筑内部的能源漏洞!
预言4
2015年什么产品最好卖
这一年全世界最好卖的产品是什么?是一种叫做“贴身PC(电脑)”的东西,它替代了90%的传统台式PC和手提PC。它的体积小如一只手机,可以在任何光线下、任何平面上投射出清晰而绚丽的图文,大至一面墙、小至一本书的投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它还投放出红外线键盘,使用者可轻松地在膝盖上或桌面上“击键”或移动“鼠标”,这是一场空前的技术革命!它还有许多其他的功能,比如移动通讯手机、高清晰摄像、无线耳机,以及翻译器、电子钥匙、信用卡、身份证、医疗档案、驾照、护照等等,这带来更空前的管理革命,或许是人类信息革命的顶峰!
10年前在全世界创造了2500万个职位的个人电脑制造业、手机制造业以及其他IT产品制造业,现在只能容纳250万人。“贴身PC”几十家制造商多数集中在亚洲,共同分享这块全球年销量上亿台的大蛋糕,只可惜这蛋糕年年变小,因为它连接了太多的个人信息终端,不经过复杂手续是不可以换掉它的。2015年全世界的电脑软件业、通讯业以及银行、移民局、警察局、医院,尤其是工商业、娱乐业、教育机构的数亿个职位都围绕着它,“贴身PC”虽夺去了电子硬件产业的职位,却创造了多无数倍的软件职位。
真正可喜的是,“贴身PC”使全球的电子垃圾仅有10年前的15%!
预言5
2015年什么汽车跑得快
2015年还有什么产品受追捧?家庭机器人?太阳能汽车?能飞起来的汽车?没有,科学家喊了几十年的那些好玩艺儿可能会永远会留在实验室。而一种窄体超轻轿车,研发5年就开出了实验室,冲上了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许多亚洲国家的马路。
这种车车身1米宽,只占半辆车的路面,当车速超过60公里时,2只后轮可自动伸开,达到1.6米宽,即使开到200公里时速也十分稳当。车型只有单座、双座两款,内饰和外形却有无数的选择,可上网向厂家订制。此种车最大的特点是轻,最大空重才200公斤,车身采用碳纤维、树脂、铝合金以及其他叫不出名字的新材料,如果与迎面而来的大轿车相撞,可能会弹出10多米远,但车上人安然无恙。
此车真正吸引人的是它的节油性,百公里耗油分别只有1.2升和1.6升,只有其他车的1/7,中国政府惊喜地看到了新大陆:让人民过上有车生活而又不需扩建道路,且不致突破《京都议定书》的红线,因此迅速决定免除购置费,而其他车依然要缴比车价高1~4倍的购置费。
发明此车的是大众公司,几年前发明它时,亚洲大多数国家每百个家庭才几辆轿车,市场空间巨大,因此大众授权亚洲多个中小型车厂生产,那时,知名汽车公司董事长们都看不起这种车,可是,现在年销量奇迹般地达到2000多万辆,占据了亚非拉国家70%的新车市场,并迅速打开了欧美市场,有些欧美人用上这种车后忽然感到纳闷:自己几十年来总是一两个人用车,心里想要的正是这种车,原来怎么没人生产呢?
预言6
2015年什么城市吸引市民
这一年,人们心目中最诱人的城市是什么模样?此时从富豪开始的对生活在大城市的厌倦已漫延到中产阶层。人们心目中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也许名叫绿海市,也许就在上海南边的大海边,市区面积193平方公里,人口容量为150万,密度相当于新加坡。绿海没有摩天大厦、没有繁华的购物街、没有气势磅礴的博物馆、甚至没有大型游乐场,像一个巨大、洁净而又现代化的乡村。城市的所有方面都吸引了市民,比如住房:每幢建筑除接通了给水管、排水管、电缆管、天然气管,还接通了污物管和空调水管,这污物管是输送来自厕所、厨房和草坪的有机物,这些高浓度的污物分别流到全市各个冷热电联合工厂,经发酵产生沼气,用来发电,发电的废热被引入吸收式制冷机用来制冷、制热,在全年最热及最冷的1~2个月,沼气不够用时,需补充一些天然气,由于不用电驱动空调,绿海避免了其他城市夏、冬严重缺电的遭遇。冷热电卖给城市,是便宜的能源,沼渣及沼液卖给农村,是昂贵的肥料。
市政府有许多奇怪的立法,如每户人均住宅面积不能少于12平方米,也不能多于40平方米;所有建筑的设计和使用不可超过指标规定的建材用量上限及空调、照明能源消耗上限;政府还要求每家工业企业以占地面积相当的土地种树,并鼓励居民在房屋前
后购置土地种花、种菜、养鸡、鸭和鱼,但严禁使用有毒农药,限量使用化肥。绿海市所有露天停车场以及许多大型建筑屋顶,都建了太阳能集热或发电装置。
市民学习、工作、居住、消费、娱乐在同一个区域,回归自由的生活方式,并把人们用在车上的时间和燃料省下来。所有100多个对海的排水口都装有自动取样检测装置,监测重金属、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毒化学品。但外地人还是弄不懂,如此洁净的城市为何允许数百只烟囱的存在?原来,绿海环境局并不把烟囱等同于污染,他们在每只烟囱上装有二氧化碳、硫化物、一氧化碳传感器,其数据每分钟直接传到环境局监控中心。
上个世纪末,一个普通美国人每天直接和间接消费18公斤石油和煤、13公斤其他矿物、12公斤农产品和9公斤森林产品,总共52公斤,直到2015年,美国人仍然消费39公斤物资,而绿海市民呢?人均每天直接和间接消费各种物资仅7.6公斤,只有美国的1/5,比中国其他城市低40%。物质消费少,则兜里的余钱多,市政府制订了一系列鼓励第三产业,尤其是个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广泛开展“非物质消费”的宣传和教育,现在,许多市民在聘请保姆、保健师,或观看文体表演、接受教育、购买艺术品等方面花去与他们主要的收入,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精神的满足。
文化产业,在这里得到空前巨大的发展……
改变未来的三大巅峰科技
科技,是我们真切看清未来微观面貌的高倍望远镜
10年前,当时任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的杨元庆来到美国一家网络公司,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他不仅搞不懂一排排装着服务器的铁皮柜子究竟派什么用场,而且在别人两眼放光地解释“网站、主页、IP地址”等概念时,也毫无兴趣——他实在看不出这些新鲜玩意儿和赚钱有什么关系。
10年后的今天,网络已经星火燎原,就是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偏僻的乡镇里,无数的年轻人也开始迷恋上了到网吧里看新闻、打游戏,心甘情愿向网吧老板奉上赚来的辛苦钱。
正如一位诗人所言,在这个号称“十倍速”的时代,“3个月就如狗的一生那么漫长”,那么,未来10年,又将是什么技术,在颠覆着今日的经济,主导明天的商业?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威力大家有目共睹,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3G、4G以及其他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还将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消费者的生活形态,进而改变每家企业的营销模式和生产模式。
也许过不了几年,人们通过随身携带的信息终端就能随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所有信息,那么,今天的报纸、电视等所谓“大众媒体”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企业将需要全新的方式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将在全球范围内使各个产业的分工发生“乾坤大挪移”。因而,小众营销、按需定制、电子商务,可能会取代全方位广告轰炸、规模化生产等现有企业运作模式。
生物技术
植物抗旱、抗盐基因的发现与应用,将使干旱、盐碱的不毛之地变良田;塑料将不以石油为原料而完全以玉米替代;建筑材料将由洋麻等纤维类作物替代;石油的枯竭也不再可怕,因为用秸秆完全可以替代。
你喜欢吃香蕉,水果店老板向你推荐:“今天又到了一种新款,不仅保留了原来治疗胃病的作用,天冷了,它还能增强你的防寒能力,要不要试试?”
正当“信息经济”如日中天之时,一场以生命科学和基因技术为基础的“生物经济”浪潮已经呼之欲出,且来势更猛。正如一位专家所指出,互联网只是对人类的信息沟通带来了巨大的革命,而基因领域的革命则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命运。
1953年,人类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生物经济就进入了孕育期,而近年来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标志着这一阶段的结束。现在,我们正在向生物经济的成长期迈进,预计10年内就能催生出一批新兴的热门产业。
就像汽车的出现,把昔日的8抬大轿和马车送进了博物馆一样,融合生物技术的新产品,也将使现在的许多产品变成古董。
目前,美、英、法、德、韩、日等国家纷纷把生物经济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生物产业立国”口号。连比尔·盖茨也由衷地预言:超过自己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将出自生物技术领域。
生物经济的触角将广泛渗透到农业、食品业、医疗、保健、制药、房地产、环保、能源、国防等多个领域。
据说,美国一家公司已经开发出一种生物信息技术,让你在打开一个女朋友的邮件时,能闻到玫瑰花的芳香,在电视里看到一间潮湿的房间时,便能嗅到发霉的味道等。
新材料
新材料之于经济的意义,同样是颠覆性的。
从小处说,原来一双专业的登山鞋重30多斤,穿上去脚上就像绑着一对大号哑铃。由于采用了新材料,现在只有2斤左右,让与王石有着相同爱好的发烧友攀登珠峰成了可能,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处讲,像航空、装备、能源、通信等产业,都是靠新材料的突破和创新发展才实现了发展壮大。
以目前新材料研究的前沿——纳米技术为例,纳米陶瓷材料可以大幅度弯曲而不断裂,表现出金属般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纳米药物可以进行基因治疗,大大延长人类的寿命;纳米处理器可使计算机的效率提高几百万倍;纳米分子机器人可在人体血液中巡游,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检测、诊断并实施特殊治疗;纳米微粒加入到化妆品中,可以有效地遮蔽紫外线,长葆青春容颜……
有人预言,纳米技术所引起的世界性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对经济产生的冲击更为巨大。
环境材料和智能材料的发展也引人注目。环境材料也称绿色材料,指具有优良性能,又能与环境相协调,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一类材料。智能材料则是能随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性能的一种材料,它可以满足人类的特定要求,达到自诊断、自适应甚至自修复的目的。美国兰德公司预计,2015年前,将出现适应天气变化的衣服和随天气变化自动调节环境条件的建筑物和运输工具。
直面“可能的意外”
在通向未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校正航向,才能不断找到引领我们通达未来目标的那一股顺风,其实,这就是一种方法论。
企业怎样做,才能通达以上描述的目标?这意味着,通达上述目标的过程,绝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误以为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危险或敌人,是行业竞争对手、潜在的威胁者或是自身资源与能力不足等等问题,但事实上,所有的企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危险或敌人,那就是无法预知的“未来”,或是说,在通向未来的路上,通常情况下企业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有一个例子:
大约1998年前后,中国通信寻呼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了确保自己的未来竞争地位。南方某大型寻呼通信企业,制订了一
份详细的企业未来五年的远景发展战略计划书。然而,就在这家企业的战略计划书完成后,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这家曾经雄霸一方的企业就迅速的消失了——既不是因为在与对手竞争中败北、也不是战略计划本身的缺陷。消失的原因只有一个:整个寻呼行业作为一个产业,在中国整体性的消亡了。这像是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残酷游戏:当一方准备消灭另一方时,它们却同时被消灭了一消灭它们的那只“黄雀”,对企业而言,就是不确定的未来。
很多企业的失败,都是因为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突然出现”(对企业而言这就是不可预知的“未来”),而导致失败。
因此我们不得不特别关注“未来”不可预知的神秘和强大。它至少意味着基于过去的、静态的、行业或产业角度的企业战略设计,成为了狭隘无知的嘲讽的对象——假如它正是正确而有效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今天通信三大巨头之一诺基亚公司的存在了,因为诺基亚公司原本是一个造纸行业的企业,按理它应该成为所谓的造纸业巨头。
事实上,很少有企业清醒的认识到,他们面临的最大的商机,其实也是来自于“不确定性的未来”。正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才引发了社会的变革,才引发了顾客生活观念和方式的变化。这时,有危就有机,有失败,就有企业在这里获得革命性的成功。
所以“未来”越神秘强大,人们越想知道它是什么模样。
所以不可避免,人们要对未来进行预测和判断。
这意味着企业对待未来的态度,只能是根据目前的社会的种种实际情况,力求预测未来的方向,然后企业在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意外的未来”。此时,企业高层决策工作的真相,则是随着流淌的时间河流不断感受与调整一个个微观步骤,以实现与未来同步的一种连续过程。这就要求企业要随着未来变化的脉搏与未来形成“共振曲线”。有一句谚语说:“如果不知道什么风是顺风,这条船将永远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港湾”。
换言之,在航行的过程中,即使你看清了目标,也必须不断地找到“顺风”。
因此企业决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未来进行预测之后,在时间长河里面对连续不断地出现的“意外的未来”进行选择,看看哪些“意外”与对未来的预测能形成共振,或者说哪些“意外”里能找到未来的“基因”,那么,这些就是我们应抓住的机会。
这里有另一个例子:
在2002年前后的中国,处于寒冬中的网络公司苦苦寻觅商业赢利点时,几乎所有的相关企业——包括了移动运营商、大型门户网站、手机制造商等——都没有预计到巨大的利润商机,竟然是来自不起眼的手机短信业务!事实上,早在1994年中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就具备了短信服务功能,但当时并不为人所知,直到手机用户以一种好玩、便捷、廉价的心态,在节假日互致问候短信,短信市场才被迅速点燃。首先清醒过来的移动运营商推出了“移动梦网计划”,被惊醒了的网络企业随后紧紧跟上,手机短信业务规模也由此迅速的超过了100亿元,搜狐网、新浪网的短信业务收入,迅速的占到了其总收入的40%以上,成为了网络公司名副其实的救命稻草。但是,这样一场如此巨大商业利润风暴的启动者,却并非如过去传统的由企业组织内部战略设计或市场策划所发动。而是一次彻底的来自企业组织之外的顾客的自觉发动,企业仅仅只是敏锐而快速的顺应了顾客的消费要求而已。
——显然,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意外”,但它能与信息时代共振,有着“改变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基因,此时抓住它,就抓住了胜利。
未来10年的路,就这样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