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重于物

2005-04-29张运华

领导文萃 2005年3期
关键词:李建成杨朱功名利禄

张运华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与功名利禄打交道,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却大有学问。态度不一样,追求不一样,最终结果也完全不一样。从古至今,许多人都以追求功名利禄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所谓“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遣臭万年”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名垂千古”就成了许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标。人们为什么要追求功名利禄呢?在《列子·杨朱篇》中记载了杨朱与孟氏的一段对话:人为什么要功名?曰“以名者为富”。功名可以带来财富。既然有了功名、财富,为什么不停止呢?曰:“为贵”。有了功名、财富以后就可以得到尊贵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功名、财富、高贵的地位后,为什么还不停止?曰:“为死”。为了死后名垂千古。人死之后,又为了什么?曰:“为子孙”。为了子孙后代享受福佑。总之,人活着“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列子》卷七)这段对话,大体上描绘出了追求功名利禄为其幸福的人的心态。这种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追求升官发财,福寿双全,封妻荫子,流芳百世。他们到处争利,处处争名,往往造成“贪夫徇财,烈士徇名”的结果。

功名、财富每一个人都需要,问题在于把它们摆在什么位置,是把它们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呢,还是把生命看得比功名、财富重要。中国有句谚语叫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说有的人把功名、财富的位置摆在人的生命之上,为了名利可以牺牲自己的宝贵的生命。历史上多少人都是为了功名、财富而丧失了卿卿性命,多少人钻进了名利的迷宫而无法自救。老子在名利的迷宫中,破天荒地发现了人的生命价值。他从“重生”的基本立场出发,认为生命贵于名和利,提出了“身重于物”的基本观点。

所谓“身重于物”,就是把功名、财富当作身外之物。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这些东西不要过分追求,过分执着。人本来就是赤条条地来到人世间,也是赤条条地回去,故此,只有生命是最宝贵的。人追求名利是为了生命,如果名利损害人的生命,宁肯抛弃名利,也要保存自己的生命。生命没有了,名利还有什么用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老子诘问世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四十四章)就是说,虚荣跟生命哪一个更亲切?生命跟财产哪一个更重要?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显而易见,生命相对于名利来说,对人更重要。如果为了名利而丧失生命,那就是舍本逐未了。

但在社会生活中,不少人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追求名利,结果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剧。唐朝初年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就是李氏兄弟为了争夺皇位而导致的一场兄弟骨肉相残的血腥事件。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在建唐和统一战争中立有一定功绩,以后又长期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协助李渊处理军国大事,出谋划策,颇具才干。在他手下网罗了魏征、王■等一批智谋之士和薛万彻、冯翊、冯立等善战之将。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渊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李世民在策划、经营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统一战争基本结束后,李世民不仅握有军政实权,而且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手下也网罗了大批谋臣猛将,文臣有房玄龄、杜如晦等著名的一时俊杰,武将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非常骁勇之士,形成了很大的政治军事势力。但按照中国社会的继承法,只有嫡长子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者,但李世民又不放弃对皇位的追求,而李建成也感到李世民的存在对他继承皇位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为了巩固他的太子地位,李建成便和四弟李元吉结成宫(东宫)、府(齐王府)集团,来削弱、限制李世民的势力。李世民也早有准备,并派人收买了李建成的心腹中郎将常何。武德九年(公元626年6月3日),李世民经过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密议,和中郎将常何里应外合,在玄武门外埋伏精兵千余人。6月4日清晨,当李建成与李元吉毫无戒备地路经玄武门时,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迟敬德也将李元吉杀死。随后,李世民令尉迟敬德带甲进宫,要胁其父李渊发布“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命令。李建成为争夺皇位,不惜骨肉相残,兄弟反目,最后是人已死而皇位未得,岂不哀哉!李世民尽管夺得了皇位,但也时刻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生命成为生活的累赘和负担,岂有一丝快感可言?

正因为生命重于名利,过分追求名利会给人的生命造成种种危害,所以老子告诫人们一定要对名利看得淡一些,一切应以保全生命为宗旨,“身重于物”,“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十三章)是说只有把天下看轻、把自己看重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任担当起来;只有把天下看轻、爱自己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任交付给他。老子的这种思想,后来为杨朱、庄子学派所继承、发展。杨朱主张“贵己”,提出了“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观点。在他看来,“利天下”虽然是大利,但是身外之物;陉上一毛,虽是小物,但是我自身之一物,所以“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吕氏春秋·审为》篇,也以子华子和昭厘侯的问答说明了同样的思想。子华子问昭厘侯:“假如现在把‘天下两个字写在你面前,同时又写上,你用左手去取要砍下你的右手;用右手去取要砍下你的左手,然而你取之必得天下,那么你肯去取它吗?”昭厘侯回答说:“那我就不去取它。”于是子华子最后得出结论:“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又重于两臂。”《庄子·让王篇》更是借用十五个寓言故事,反复论证以生命为贵,以名利为轻的处世之道,批评“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主张“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因此,一切都要以生命为重,凡是有害于生命的名利都不可为、都不要为。

老子以这种处世之道,在春秋战国的动乱年代,血与火的残酷现实,严重地践踏个人生命价值的条件下,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唤起了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这是老子对中国历史乃至人类思想宝库作出的巨大贡献。

(蔡岂摘自《老子》谋略学)

猜你喜欢

李建成杨朱功名利禄
国学周周悟
不做“尘世马牛”
杨朱及其思想再考
杨朱之弟曰布
“一毛不拔”未必吝啬
“冒犯”太子官位牢
冬·发心
“相交线”检测题
李建成:被历史严重歪曲的大唐太子
知足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