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贺岁片的《天下无贼》

2005-04-29龚金平

当代人 2005年3期
关键词:甲方乙方贺岁片冯小刚

龚金平

内地观众最早接触的贺岁片,可能要算《红番区》(导演唐季礼,主演成龙,产地香港,1 995年1月上映)。1997年底,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首次以“贺岁片”的名义,推出了冯小刚 执导的《甲方乙方》,市场反响热烈。自此,贺岁片成了观众每年岁末春节的一份期待。各 制片厂和导演也都看到了贺岁片的巨大市场潜力,一时百舸争流。

“贺岁片”虽然在香港最早命名,但其操作理念却是来自美国。美国电影市场每年在圣诞 和元旦期间,都要推出一批制作精良,娱乐性较强的影片,以迎合岁末的休闲热潮和喜庆气 氛。这类影片虽以娱乐性为圭臬,但在类型上却不限于喜剧片,更多的倒是动作片、科幻片 ,乃至战争片等。而在中国,与岁末春节喜庆、吉祥气氛相和谐,贺岁片在风格上多轻松、 闲适,结局多以“大团圆”为旨归。尤其自《甲方乙方》取得票房神话后,观众似乎把贺岁 片等同于“搞笑片”(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喜剧片)。这实际上将贺岁片由一种挡期上的概念 置换成了一种类型上的规定。这必然使贺岁片种类单一,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谈贺岁片,不能不提到冯小刚,这除了他开内贺岁片风卸之先外,他的贺岁片至今是内地 同类影片中票房成绩最好的。

粗略地看,冯小刚的贺岁片有一些内在的相似性,但他也一直在寻求突破和创新。冯小刚 认为他的贺岁片有两个特点,一是人民性,一是传奇性。“人民性是指,我要拍的东西一定 要是普通人能看得懂的,愿意接受的东西;传奇性是指,影片要有一些独特的故事,在电影 中加入一些假定性。”其实,“人民性”换成“市民性”或“平民性”可能更准确。其中无 疑折射出冯小刚对市场定位和观众心理的精到把握。但同时,他又不把自己的贺岁片等同于 喜剧片,而是强调影片“得吸引人,拍得好看。要么非常可笑,要么催人泪下,要么深入剖 析人性,如果拍得不好,贴什么标签也没用”。也就是说,能让观众满意的绝不仅是廉价的 笑声,能对我们的生存状况作最真诚的揭示和反思,具有一定的审美品味,能给观念带来审 美享受,同样是贺岁片追求的艺术境界。可见,冯小刚对“贺岁片”的理解是宽泛的,这也 驱使他在贺岁片的样式和风格上作出更多的开拓。

情节上较强的游戏性,语言浓郁的戏谑和调侃意味,采用平民化的视点,是冯小刚贺岁片 的重要特征。并且,人物机智幽默的对白几乎成了冯小刚影片的一道标签。乃至有些对白可 以独立地制造幽默,而无需借助于人物的动作或情节发展,这具有很明显的相声特征,这有 时会冲淡影片电影化的元素,如《甲方乙方》(1997)由几个独立的故事联缀起来,像一台小 品串演,而《大腕》(2001)相比于语言的喜剧性来说,情节倒退居其次了,因而更像一出相 声。

游戏性的成份使情切可以适度地夸张和虚拟。但冯小刚的影片并不虚浮空洞,而是“小荒 诞,大真实”。在一些小细节上可能经不起推敲,但直面的却是最真实的生存困境,无论是 《甲方乙方》对普通市民身上的种种梦想和心态的细腻展现,《不见不散》(1999)中对中国 人在美国艰辛生存的再现,还是《大腕》对广告化社会的某种调侃,都与现实在某种呼应和 互动,乃至对现实有某种反思和批判。并且,冯小刚的贺岁片虽然注重商业电影的社会娱乐 功能,同时也注重一种传统道德和伦理秩序的回归。如姚远(《甲方乙方》)为了使一对分居 两地多年的夫妻圆住房梦,让出自己结婚的房子,流露出一种人间的温情和人性的善良。而 《一声叹息》(2000)中一度出轨的梁亚洲最终回到家说来,《手机》(2003)中有婚外恋的男 人落得一个悲惨结局,都是对传统道德的一种召唤,又像是对观众的一种温和劝诫。这些影 片在给观众一种娱乐享受之后,又能给观众一种道德上的认同。

在《一声叹息》中,那种戏剧化的情节和戏谑的话语都消退了,中年男人在婚姻家庭伦理 中的某种焦虑和痛苦却推至前景,一种生活的苦涩和无奈流溢在影片中。这部影片采用散文 化的结构,并不刻意营造喜剧效果,但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却很深入。男主人公梁亚洲 的伦理困境是真切的,他最终回到妻子和女儿身边也更容易与观众产生亲和性。冯小刚以自 己的实践证明了贺岁片的多样形态。而《手机》在喜剧的外壳下,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意蕴空 间,它是对我们当下生存处境的一次深刻反思,是对现代技术文明的一次彻底反省。影片实 际上揭露出这样一个事实,技术文明越发达,人性的扭曲和变异越是触目惊心。应该说,《 手机》更像是对世人的一次沉重警醒,而不是生活的一味精致调料。而且,《手机》中带有 悲剧意味的结局,也让观众再次惊异于冯小刚的变化。

在2004年的《天下无贼》中,冯小刚的风格又有了一些变化。影片在开场就将观众带入一 个喜剧性的情境,中间也多次展示冯氏所特有的幽默,观众似乎要轻松地完成一次梦幻旅行 。但是,影片的后半部渐渐有一种无端的伤感在流溢蔓延,尤其王薄死了之后,怀有身孕的 王丽还在痴痴地等待一份永远不会如约的承诺,更有一种让人欲哭无泪的悲怆。

《天下无贼》让观众意外的,除了结局是一个悲剧外,除了时空作了虚化处理而使影片与 现实有一定隔膜外,也因为影片中道德教化的倾向代替了以前贺岁片中温和的伦理劝诫。

在一列长途火车上,围绕着傻根打工五年挣来的六万块钱,反扒警察、王丽王薄和以黎叔 为首的偷窃团伙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这实际上也是正义与邪恶、人性的善与恶的激烈搏杀。 影片的主旨正是劝人从善,弘扬正义,因为,王薄在王丽的感召下,最后主动留下来从黎叔 手里夺回那六万块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而也为这个世界重建了善良和正义。而 自以为手段高有的黎叔等人,还有信心十足的王薄,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争夺对象竟然是 一包冥币,真正的钱,早被反扒警察调了包。这正是胜利永远在正义一方的生动注解。最后 ,那群窃贼和劫匪都落入了法网,在一场近乎闹剧的表演后,生活回归到正义。

但进一步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影片在劝人从善的同时,也为这个主题提供了隐秘的解 构力量。影片渲当了傻根的善良,但他的善良并不能为他的血汗钱提供任何的保护,倒是为 小偷提供下手的机会。小叶正是趁他救火时将钱偷走,黎叔手下的人了是在他去献血的路上 再次得手。影片的本意显然是要赞美傻根的善行,实际效果却成了善行对于世界的不义的毫 无作为。傻根对别人不存在任何的戒心,这只增加了他生存的危险系数。正如王薄指出的, 应该让傻根看清身边的世界,而浊欺骗他,让他永远以为“天下无贼”。更重要的是,影片 还存在别一个悖论,那就是第一次想做一件善事的王丽,也第一次意识到做一个好人的艰难 的完成一件善事的不易。这似乎也给“善良”一个冷冰冰的嘲讽。最后,王薄一次正义的挺 身而出却丧了命,以致“长使英雄泪满襟”。

影片想为这个世界,为那些善良的人们找到一种正义的庇护。确实,正义在影片中面对邪 恶是那样的技高一筹,从容不迫地展示疏而不漏的威慑力。但是,善良并没有因为正义的在 场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相反,永远被隔离在世界真相之处的傻根在做着“天下无贼”的 美梦时,有可能正在走进下一个陷阱。同时,正义也无法拯救人性的恶。黎叔在逃走时,还 不忘钩走傻根那个装钱的书包。正是正义的威慑力并不能对人性的贪婪有任何救赎的明证。 影片还有一个细节也耐人寻味。反扒警察上车后不久,就发现自己的钱包被人偷了。这似乎 也是小偷向正义的一次轻薄调侃。

傻根身上集中了人性的许多优点:真诚、善良、单纯、质朴,但正因为他至纯至善,反而 使这个人物显得不真实。而且,影片也暗示我们,傻根之所以憨厚善良,是因为他一直处在 一种与世隔绝的生存状态中,从而使他的善良蒙上了一层虚幻的轻纱。傻根出来打工前生活 在山区,那里“路不拾遗”,在路上看到一堆牛粪,如果当时没粪筐,只要划一个圈,就表 明这堆牛粪有主了,别人就不会拾。这种生存空间,显得太过纯粹和脆弱。正如需要保护的 傻根一样,这种山村也需要进行与外界空气隔绝的真空处理才能继续存在。而傻根打工五年 的地方,又是一个人烟稀少的佛家圣地,这里与真实的生活也是有一定差距的。与傻根一起 出来打工的同村人,都劝傻根花六百元将钱邮寄回去,显然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比傻根 更清楚。这样说来,五次春节都留下来看守工地而没有回家的傻根,实际上错过了五次接触 现实的机会。这就更加表明傻根这样的人物,在现实中只能是一个幻觉。

《天下无贼》中的道德教化之所以让人觉得勉为其难,且出现一种内涵上的难以圆通,其 原因在于,冯小刚以前的贺岁片中主人公在道德上并不具优越性,相反,他们调侃别人时也 常调侃自己。而且,以前的影片强调的是一种相当平民化的道德认同。人物的善行或回归传 统的伦理秩序,多是他们在生活中获得了真切的体认和觉悟后的自觉行为,显得真实可信。 而《天下无贼》中像天外来客般的傻根却具有超越生的道德信仰,这难以让观众亲近。而王 丽的“从善”中,突出的是一种宗教层面上的拯救意义,这又太过超拔。影片在一个抽象化 的时空里思考人性的善与恶,世界的善与恶这样太过高深的主题,这使导演在智力上显得比 观众更高明,这是商业片的大忌。影片以傻根作为抽象的“善”的代表,以反扒警察来张扬 一种“正义”,并以“善良”和“正义”来拯救世界,这可以说是导演对世界的一种哲学思 考,也可以说是他的一段苍白独语。

影片想为这个世界重建善良和正义,但颠覆的因素却无处不在,这还体现了导演的某种无 奈或左右逢源的取巧。为了取悦观众,影片多次渲染王薄和黎叔等人之间的过招,在那眼花 缭乱的较量中,众贼的胆略、技艺、心机,都让人叹服,这也成为影片的一个重要看点。但 是,以“贼艺”作为赞颂的对象,有误导观众之嫌,为了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引导,影 片必须让观众意识到,邪恶最终会受到惩罚,疏而不漏的法网不会放走一个坏人。考虑到这 部影片在公映前的一些麻烦,以及在香港被定性为“少儿不宜”,导演的良苦用心并非多余 。现在,影片虽然出现了一些内在的矛盾,但观众有了愉悦的观影体验,正面的道德教化功 能又最终得以了彰显。于是,电影主管方、导演和观众皆大欢喜。这似乎了透露一个信息, 中国电影实行分级制度是势在必行,如果成人和儿童可以有选择地观看电影,艺术片和商业 片可以明晰地定位,导演也许不用陷入这种几方取巧的尴尬中。

以上是以《天下无贼》为重点对冯小刚的贺岁片的粗略回顾和分析。应该说,平民化的观 点和对现实生存的直面是冯小刚贺岁片的两个最可贵品质,这也是他的贺岁片在逗观众一乐 之后还能让人有点回味的原因。作为贺岁片的《天下无贼》,如果脱离了平民视点,遁入哲 学式的沉思,那就会使主题使它与作为贺岁片的娱乐功能产生一定的背离,进而产生无法弥 合的裂缝。

猜你喜欢

甲方乙方贺岁片冯小刚
冯小刚横看成岭
广告设计中甲方乙方“父子关系”探析
电影摄影机
贺岁片
冯小刚:老炮儿伏枥,志在千里
初三看贺岁片
浅谈《甲方乙方》中的电影美术技巧
冯小刚炮轰《速7》
电影扎堆,如何快速找资源?
从《甲方乙方》谈1990年代后期以来的电影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