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井下锁蛟龙
2005-04-29宋同文杨敏
宋同文 杨 敏
——淮北矿业集团朱庄煤矿抢险治水纪实
2005年5月15日,是淮北矿业集团朱庄煤矿矿史上应该记上一笔的日子。这一天,遭受严重水灾的3622综采工作面开始恢复生产。面对“隆隆”的割煤机,看着滚滚流淌的乌金,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朱庄矿人感到十分欣慰。
是的,这是经过—番拼搏之后,战胜灾害、赢得胜利的喜悦和欣慰。
具有45年开采历史的朱庄矿,属国家二级企业,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取得的业绩更是辉煌:2001年生产原煤199万吨,实现利润万元;2002年生产原煤205.2万吨,实现利润1.05亿元;2003年生产原煤201.2万吨,实现利润1.05亿元;2004年生产原煤206万吨,实现利润1.06亿元。职工收入逐年稳步增长。朱庄矿在先后获得全国煤炭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煤炭工业企业“金石奖”、行业质量标准化矿井、安徽省文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的同时,连续4年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高产高效矿井。2005年4月,朱庄矿又被评为全国文明矿井。
在过去一年里,朱庄矿各项工作卓有建树,原煤产量、销售收入、安全生产、原煤工效和职工收入均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2005年1月21日,矿上召开工作会议,动员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2005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再过10来天,就是旧历新年了。辛劳忙碌了一年的干部职工,带着胜科韵喜悦,满怀激情准备迎接2005年新春的到来。然而,就在会后第4天,作为全矿主力采区的3622综采面,突然发生了水灾事故,出水量迅猛增加,随时都有淹没三水平甚至矿井的危险。面对突发的严重水灾,集团公司领导果断决策、协调指挥。朱庄煤矿干部职工携手并肩,众志成城与水魔作斗争,使灾害得到了有效治理,矿井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据专家介绍,在淮北矿区,曾发生过几起大的煤矿水灾事故。17年前,杨庄矿发生水灾,矿井最大涌水量3153m3/h,淹没了二水平,治理了1年多。9年前,任楼矿发生特大突水事故,最大涌水量达3万m3/h,淹没了矿井,治理了半年多。这次朱庄矿3622工作面出水,最大涌水量达1420m3几,也给矿井构成了极大威胁。在抢险治水过程中,朱庄矿干部职工英勇奋战,敢于拼搏,表现出了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时刻被这种精神感动着。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企业永远的宝贵财富。
2005年1月25日,3622工作面开始出水。第二天,水量急剧增加,并很快形成严重水患灾害。早期治理,防患于未然。然而,还是没能锁住险恶的蛟龙。应该说,这是一场用现代科技手段都没能预防住的水灾。
在人们的记忆中,春节前的那段时间,淮北的天气极为寒冷,像要把百米井下的地层都要冻裂似的。
1月25日,朱庄矿综采一区技术员孔庆新像往常一样,跟中班工人一道下井,监管工作面安全生产,并随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下午6点多钟,一位工人发现工作面下段底板有渗水现象,他跑去一看,从链板机机头往上到第十二架综采支架之间,底板和老塘均有出水现象,每小时出水量大约3、4m3/h。他马上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矿调度所。调度员周纲要及时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值班领导。当时,总工程师许庭教就下井察看,工作面出水量在增加,有20m3/h。他感到情况严重,马上汇报给集团公司调度室。
当天晚上11时30分,淮北矿业集团生产管理部分管水文工作的主任工程师韩东亚来到矿上,与矿地测科科长何云灼一起下井。这时,水量增加至30m3/h。26日,工作面涌水起伏变化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保持在60m3几以下。26日晚上,综采一区副区长李超跟夜班,他发现,工作面下段老塘往外涌水量又增大许多,在两架综采支架处水量更大,煤帮有一个水柱向外喷射,在10米范围内底鼓严重,高出地面半米多。至此,涌水量开始迅速增加。他在将情况紧急报告矿调度所的同时,把当班工人全部撤至风巷及机巷的安全地方。矿调度所再次将情况报告集团公司调度室。
27日凌晨2时10分,出水量达到150m3/h,而且还在快速增长。6时37分,矿长孙方维安排调度所通知各单位值班人员,除变电所、泵房值班工人外,三水平其余工作人员全部撤到地面待命。到下午4时,水量增加到800m3/h以上。晚上一段时间,出水量最大时达到1420m3/h。
一场严重水灾事故就这样形成了。
朱庄矿是淮北矿业集团所属矿井中水灾隐患最大的矿井之一,也是水灾治理重点矿井。应该说,这次水患灾害,是一个用现有科技手段没能预防住的事故。
3622工作面位于362采区的西北翼,工作面走向长890米,倾斜宽190米,开采煤层为山西组6煤,煤厚平均2.8米,煤质较好,计算工作面可采储量63万吨。但开采这块煤层,存在水害隐患。6煤底板以下约45至60米为太原群灰岩含水层,含水性较强,与奥陶纪灰岩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矿井水文观测孔显示,这里的灰岩水靠自身压力可上升260米。现在,矿上职工生活用水就是从井下泵出的灰岩水。因此,太灰含水层也是威胁安全生产的直接水源。同时,还由于工作面里段靠近一个落差为3.5至8米的断层,裂隙较为发育,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更增加了工作面安全开采的威胁性,也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矿上对水灾隐患极为重视,设计并施工了一条专用排水巷,防止工作面出水淹面。在掘进及工作面形成过程中,矿上严格按照“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注浆加固”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防治水工作。并委托煤科总院西安分院物探所进行了高分辨直流电法勘探,以查清底板含水、导水及隐伏断层等情况,先后在机巷和风巷完成探测点73个。矿上对物探异常区进行了钻探探查并实施注浆加固,注入水泥60多吨。二次探测显示,注浆基本达到了加固底板的效果。后经专家鉴定,认为工作面可以进行回采。
2004年11月15日,综采一区开始对3622工作面进行回采。在回采过程中,还在机巷布置了水文动态监测仪,随工作面推进,对底板水文情况进行动态观测。在工作面回采了100米时,监测仪器显示,消除了水的隐患。又向前推进了35米后,西安分院技术人员认为,动态监测煤层底板正常,防治水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不再存在水灾隐患,便拆除了监测设备。这时的综采一区,每天出煤2000吨左右,安全生产形势喜人。可是,好景不长,当工作面推进到185米时,也就是1月25日,工作面下段突然有了出水征兆,狡猾的水魔终于现出了原形。1月27日晚
上,就以1000m3/h,几以上的出水量,形成洪灾,大水冲毁了皮带机,冲进大巷,并很快形成一场骇人的水患灾害。万幸的是,那条专用排水巷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大水才没有淹没工作面甚至整个采区。
抢险,抢险!全矿干部职工全力以赴,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到这场特殊的战斗之中。烈火见真金,危难显英雄。机电职工行动迅速忙“扩排”,掘进工人筑坝堵水保安全。
朱庄矿3622工作面出水的消息,惊动了淮北矿业集团领导。
1月27日凌晨,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许崇信,副董事长、煤业公司总经理赵奇,党委副书记夏传云,副总经理张国建,副总经理、安监局局长曹荣平以及副总工程师丁淮南、葛春贵、程真富先后赶到矿上。出差紧急赶回的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李伟也赶来了。
集团公司领导听取情况汇报后,紧急召开会议,决定立即成立抢险指挥部,许崇信任总指挥,赵奇任副总指挥,集团公司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矿长孙方维任现场指挥。同时成立了以朱庄矿总工程师许庭教和副矿长殷召峰、程新明、苏爱分别任组长的技术组、材料供应组、井下抢险组、材料运输组等4个专业组。
早上6时30分,许崇信宣布:全矿进入抢险状态!
一个个抢险方案出台了,一道道命令下去了,全矿干部职工行动起来了。烈火见真金,危难显英雄。井上井下,那些有条不紊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威武壮观的抗灾抢险图。
矿党委书记张建华、副书记武怀黎、工会主席王新围绕抢险工作各负其责,作好后勤服务工作。安监处长熊放指挥并带领安监人员加强现场安全检查,防止再发生意外事故。
三水平大泵房有6台大泵,最大排水能力是3000m3/h。为防万一,指挥部决定利用二水平泵房进行扩排,可以增加600m3/h的排水能力。这就需要马上安装6台大功率潜水泵,并从三水平增加两路干管到二水平泵房。方案一定,技术科火速提供出排水管路长度数据。物管科马上进行高压软管、连接螺栓及闸阀等材料准备。紧接着,保运一区和保运二区机电工人同时进行电缆敷设、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水管的连接工作,整整12个小时,两条长长的“水龙”敷设就绪。
随着矿井向深处开采,现在朱庄矿的主要生产能力都在三水平,三水平被淹,就几乎等于淹没了整个矿井。要确保三水平变电所、泵房、煤仓等重要部位的安全,指挥部决定及时筑起临时防水水坝,以改变水流方向,保护重点部位、重点设施。抢险组马上安排4个掘进区,要求在4个小时之内,分别于362下部变电所、三水平井底车场、352采区变电所、三水平泵房等相应位置筑起1.5米高的防水坝。防水坝均用装满黄泥的编织袋摞起,每堵墙都要垒实三道,不能有一点渗漏。
这时是27日上午7时,早已换好工作服正在待命的干部工人毫不犹豫的涌向副井井筒。井口旁,一把把铁锨将黄泥装进编织袋,一袋袋黄泥装进矿车,送到了井底。在井底车场,抢险组组长、副矿长程新明召集区队干部,对他们强调:抓紧施工,注意安全,相互照应,保证下来多少人,上去多少人,一个都不能少!
一场抢险保卫战打响了。
大巷里矿灯闪烁,积水没过胶靴,工人们推着黄泥矿车一步步艰难前行。淤煤太多,淹没了轨道,车推不动,就开始人背肩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区队干部、党员冲在前面,抢在前面,一袋袋黄泥扛在肩上就往筑坝的地方跑去。为了赶时间,跑得快一些,有的人脱掉靴子,穿着棉袜往返在巷道里。有的人跌倒了,后面的人赶上来搀扶一把,爬起来继续往前冲。综掘四区党支部书记梁维江带领工人,和掘进一区党支部书记刘义的队伍共40多人汇合在一起。他们先筑的是三水平井底车场防止涌水进入煤仓的水坝。两家单位密切配合,扛黄泥的前赴后继,筑水坝的争分夺秒。在40分钟时间里,500多袋黄泥构筑了一道牢固的水坝,将涌水堵在了煤仓之外。随后,他们又向领导请战,奔赴西大巷靠近石门位置,很快筑起了第二道防水坝。这时,他们早已成了泥人,许多人脚上磨出了血泡,有的累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辆辆急需的矿车,一车车急用的物资,送来了,送来了。这是矿与矿之间携手抗灾的兄弟之情,这是,煤矿大企业从容应对自然灾难的魄力,这是煤矿人勇于奉献精神的体现。
工作面水量仍在增大。27日下午4时,涌水已从上午的300m3/h增加到700m3/h。晚上7时,又到800m3/h,很快就是1000m3/h。不到一个小时,也就在8时许,水量突然达到了1400m3/h。到了1420m3/h时,似乎达到了顶峰,然后稍有回落,稳定在1200m3/h的水平。
面对汹涌的大水,集团公司领导和朱庄矿干部职工的心,都被这紧紧地揪着。如果这条蛟龙继续显威,水量继续增大,达到2000m3/h的涌水量,后果将不堪设想。晚上10时,抢险总指挥长许崇信再次果断做出决策:按最坏打算,水量一旦超过2000m3/h,在保证提升、供电、排水的前提下,放弃三水平。全矿上下都要做好防大患抗大灾的准备。同时,指挥部做出了紧急预案。就是马上组织人马,在三水平西大巷、东大巷、人行车场、352石门、362石门等5个关键部位,挖掘永久性防水墙基础,每处设置三道,均为深500mm、宽400mm的环状沟槽。工作面出水一旦达到警戒水量,就迅速用瓦子石和水泥筑起防水墙,封堵巷道。
险情就是命令。掘进区队干部职工人未卸甲,马未卸鞍,又立即投入到新的战斗。他们要在最快的时间里,挖好封堵防水墙基础。
这时,朱庄矿工业广场上灯火透明,可谓车轮滚滚,人声鼎沸,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他们紧锣密鼓、先卸后装兄弟单位送来的井下急用物资。
抢险需要大批材料。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和供应处、机电处负责人坐镇指挥,矿区内外紧急调度,一个个电话,就是一道道军令。
矿车、叉车严重不足,急需增加200辆。
电波信号传向了兄弟单位。机电装备公司新加工的矿车送来了;
朔里矿、石台矿新购置的矿车送来了;
兴海公司玛钢厂生产的叉车送来了;
对门相望的近邻双龙公司,地面没有闲着的车皮,忙从井下打上80辆矿车送来了……
井下急需大量的水泥。水泥公司领导组织工人连夜抢运,一车车接连不断地送来了。
矿上黄沙储备只有200吨,抢险需要3000吨。供应处总仓库的车队送来了。
封堵防水墙,需要瓦子石2万多块,而矿上储备更少。朔里矿的车队送来了;岱河矿送来了;石台矿送来了……
石头子、瓜子片、水玻璃不够用,兄弟煤矿也送来了。
每一车物资,都蕴含着浓浓的情意。朱庄矿干部职工都被感动了,他们握着一双双友爱的大手,深情地说着:谢谢,谢谢!
井下的涌水急速流淌着,抢险进入攻坚阶段。
按照技术人员提供的防水墙位置。通风区工人分头行动,忙着接好一条条高压风带;通讯科职工也急着在6道封闭墙位置安装电话,保证通讯畅通;掘进区职工分成了两块,一部分人配合运输区装料下料,一部分人带上风锤、风镐、大锤、大铲等挖掘工具,直奔井下施工地点。
这时,就在掘进一区、掘进二区、基建三区、综掘四区、掘进五区各自负责的施工现场,“嗡嗡”的风锤声和“嘟嘟”的风镐声交织在一起,“哗哗”的流水声和工人们大声的呼喊声混合在一起,水雾气和浓浓的灰尘笼罩着,简直就是一片充满硝烟的战场。
综掘四区区长李从刚带领两个队40多人战斗在352轨道石门。巷道里水没膝盖,大伙儿把胶靴一扔,赤脚站在用车皮和工字钢搭成的脚手架上,握着风镐风锤打顶找帮。一个人累得不行了,换个人继续挖。地面上,星辰隐去,阳光高照。井底下,大家夜班连着早班。一块块岩石被挖掘掉,成了一个深深的沟槽,运料工人在煤泥水中,扛着瓦子石不停歇地往来运送着。43岁的共产党员葛绍春,人显得十分瘦弱,但他扛瓦子石、背黄泥总是冲锋在前。每次都对帮忙上肩的工友说:大石块,我来扛!道路泥泞,举步难行,跌倒了,他爬起来,抱起石块,继续向前,向前……他们,在向生命的极限挑战。
经过一场前所未有的艰苦战斗,精疲力竭瘫坐在地的工人们,看着按时挖好的沟槽和旁边堆积的大块瓦石,都会心地笑了。这一恶仗,就综掘四区包括区长李从刚在内,有三分之一工人病倒了,他们又急又累,加上煤水浸泡,感冒发烧,吃药打针,但没有一个请假休息的,都在为矿井抢险治水,时刻准备着。
地面是塌陷水塘,如此大水,在井下打钻注浆治水,国内无先例。集团公司领导拍板定音,制定并实施治水方案。快速掘进,开巷道,挖钻窝,掘进工人又成了抢险施工的急先锋。
1月28日,当工作面涌水量从最高峰降至1000m3/h,并基本保持稳定的时候,淮北矿业集团和朱庄矿领导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很快,水灾治理工作摆上了他们的议事日程。
在我国,这种矿井水灾,在治理上最有效的办法,都是从地面打钻注浆,封堵出水通道。而朱庄矿出水工作面上方的地表位置是个塌陷区,并被当地农民挖掘成了好几米深的养鱼塘。地面打钻,需要修填一条100多米的道路,并要填塘修建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钻场,整个工程需要回填矸石2万多立方米。一个拥有10辆卡车的车队,24小时不停运送矸石,也要10天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比从井下二水平打钻,要增加350米的深度,钻孔的准确度也很难把握,治水时间和工作量更是投法计算。因此,淮北矿业集团领导和技术人员,与协同闻讯赶来的煤科总院西安分院专家一起,经过认真对比分析,权衡利弊,确定打钻注浆工作全部在井下进行。
初步设计的治水方案。就是在出水工作面施工注浆孔,在二水平大巷布置注浆站,通过输浆管路直接对注浆孔进行注浆。治理工程达到显著减水效果后,采取留设煤垛措施恢复工作面生产。为有效实施治理方案,集团公司又专门邀请中国煤矿水害防治专家、高级工程师郑士田,前来现场指导。郑教授对治水方案进一步完善,明确了治水“三步曲”:一是“盖帽”压堵,就是用石子和黄沙,对出水部位进行充填盖堵,使出水段水流由径流变为渗流。二是通过打钻注浆,堵塞出水通道。三是对煤层底板进行注浆加固,保证安全生产。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为抢时间、争速度,三步方案可交叉进行,做到“三管齐下”。
一场新的治水战役开始了。
为便于打钻注浆,要从3622机巷施工一条注浆巷。这条刀米巷道,要在3天时间完成。
任务落在了掘进一区干部职工身上。
这是一支以全国煤矿优秀队长林强静为区长的队伍,也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队伍。28日,接受任务的当天晚上,队伍便拉到现场开窝掘进。当时,机巷的皮带已被大水冲毁,掘进后运出矸成了最大的问题。矿上要求保运二区千方百计解决后运问题,不能有一点影响。机电工人以最快速度抢修绞车、链板机、皮带机,全部实行双路供电,所有机电设备都是双套,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及时更换。
后运问题解决了。工人们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了。掘进,掘进,一个个工人成了一台台掘进机,平均一个班进尺9米;掘进,掘进,不停地掘进,他们把这里当作了决战决胜的战场。经过3天3夜的鏖战,1月31日中班,注浆巷道按时贯通。
当天夜班,还要施工两个钻机钻窝。这是比掘进巷道更加艰难的事情。平时,一个钻窝都要干两个小班。现在,一个小班要完成两个钻窝,谈何容易?况且,这个区平时很少施工钻窝工程。可是,抢险要紧,矿上已经决定,第二天早班就要安装钻机。班前会上,班长杨永彪紧握拳头表决心,大家也都表现出一种“誓与蛟龙比高低”的神情。林强静和副区长姬生强两人一起跟班下井,盯现场,忙指挥。工人们对着顶板打眼放炮,挑顶找矸,注意安全。然后,打加长锚索,挂铁网护顶。到第二天上午9时,两个仅顶部空间就一间房屋大小的钻场终于完工,保证了钻机及时运进安装。
战斗正未有穷期。接着,他们又用8个小班掘进了60米的泄水巷,泄水巷是为“盖帽”压堵时的疏排通道。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为恢复生产做准备,掘进126米长的3622改造机巷。每项工程都是时间紧,任务急。但是,工人们没有一句怨言,领导指到哪儿,他们就打到哪儿。42岁的共产党员、早班班长程胜利,每班打眼放炮,都是冲锋在前。他总是对区长说,我能干,再苦都不怕!共产党员、迎头工人李小苗,每次下井,不用班长分工;重活脏活抢在前。还有青年工人陈勇,抢险施工10多天,就没休一个班。还有……还有……他们都是抢险施工的急先锋。
工作面出水片区“盖帽”压堵,可里面还有许多综采设备埋在淤煤里,这都是国家财产呀!必须把它们抢运出来。综采预备区接到任务后,“矿山功臣”、早班队长张纯朴带领大伙儿进入险区。他第一个冲进齐腰深的水里,在机头位置,掐链条,卸螺丝,掀槽子。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他们终于将运输机头、转载机等40多件价值50余万元的设备,抢运到了指定地点。
治水专家驻守煤矿,现场指导。“盖帽”压堵战开始了。隆隆的钻机响起来了。水泥、黄沙、瓜子片、水玻璃被压进钻孔,压进地层,水灾得到了有效治理,肆虐的蛟龙终于“束手就擒”。
矿井转入水灾治理阶段。这时,除了出水工作面和参与治水人员,矿上已恢复正常安全生产。连日来,矿领导一班人都是吃住在矿,一边指挥抢险,一边安排生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每天,在矿办公楼,作为抢险指挥部的三楼会议
室,灯光总是彻夜通明,专家郑士田和总工程师许庭教、副总工程师王永龙和集团公司生产管理部水文科的同志,每天都是很晚才离开这里。专家郑士田从唐山赶来已经两个多月了,春节也是在这里度过的。他们在一张张图纸上,设计钻孔位置,关注工程进度,标定钻孔出水情况、注入水泥用量和工作面水量变化,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稳步指导实施治水方案。
综采一区勇敢地承担起了搬运石子“盖帽”压渗的任务。从2月6日夜班开始,他们要在10天时间里,用几百方石子,将50多米长的出水段全部塞满。
全区150多名干部工人全部投入了这场战役。
战场上,那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呀!到处是煤灰,到处是泥水,工作面还是好几度的斜坡。在上风巷,有人忙碌着将石子一铲铲装进编织袋,接着就有人连背带扛沿工作面向下跑去。下面环境更加恶劣,齐腰深的积水,工人站在流淌的水中,将一袋袋石子倒在脚下,堆在面前。100多米的运送距离,石子又重,人背肩扛速度太慢,于是急中生智,他们沿工作面安装了一道滑轮。石子袋往上一挂,就滑到了下口,加快了运输速度,也节省了不少人力。可是,倒石子的劳动强度就增加了多倍。工人们在水里一站就10多个小时,一个班下来,连上井的力气都没有了。他们仍然坚持着,坚持着,并提前一天,圆满完成了“盖帽”压堵任务。
该是钻机工人大显神威的时候了。
早在1月29日下午,二水平注浆站很快建起以后,朱庄矿的18名钻机工人便开始大显身手,开钻第一个从二水平到三水平的输浆管路,一日三班,他们轮番上阵,人歇钻不停,硬是用一个圆班时间打通了深度80米、孔径108毫米的管路,而且透点位置准确无误。随后,他们又转到注浆巷,开始施工第一个注浆钻孔。
钻机不够,很快增加到位。人力不够,怎么办?集团公司领导又是紧急调度。
2月1日下午,增援队伍来了。桃园矿钻机队12名队员来到矿上,第二天就换上工作服下井,在二水平钻场,接着施工第二、第三个输浆管路。这支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4人一班,个个虎虎生威。在他们心里,没有你我,朱庄矿的工程就是自己的工程,不讲价钱,不畏困难,一个班接一个班,就是钻进,钻进。两天完成两个输浆管路后,队伍也开进了注浆钻孔的施工现场。
一个个钻头打进岩层。他们盼望钻孔出水,一出水就说明位置对了,注浆治水就有效果;可是一出水他们就变成了一个个“落汤鸡”。这时候,他们不得不脱去工作服,光着身子,穿着雨衣继续工作。钻孔打一段,要下套管,注浆封堵管壁,然后再钻进。钻孔打好了,他们帮着注浆工一起注浆,双手常常被水泥侵烧脱皮,甚至被烧出一个个小洞来。
2月9日,春节那天,他们不能回去与家人团圆,都是在井下度过的。过年了,他们不能送上一份年礼,给老人拜年。天气寒冷,孩子病了,电话打来,机长刘进却不能回去陪同妻子去医院。带队队长赵忠前,年龄偏大,人又矮又瘦,可干活从不惜力。那天,钻孔打到位后,水压太大,在用尽力气卸钻杆时,他的胸部被大牙钳击打一下,没当回事。第四天,他赶到胸痛,才到医院拍片检查,发现没有问题,随即又下井工作。他们也想念百里之外家的温暖,可这里人手太少,没法按时轮休,每个人一个多月才能回去一次。他们把自己整个融入到了朱庄矿的抢险治水队伍。
2月12日,治水专家说,还需要增加钻机队。一个电话,童亭矿的12员虎将又赶来了。从此,每天三支队伍,除一台备用钻机外,三台钻机隆隆作响,不停地转动。一个个钻孔打到了设计深度,一吨吨水泥“塞进”了蛟龙的咽喉,一个个新的数据写在了进度表上。
2月9日,3号孔出水70n3/h,开始注浆,注入水泥114吨;
2月14日,2号孔出水20m3/h,开始注浆,注入水泥36吨;
2月17日,4号孔出水150m3/h,开始注浆,注入水泥217吨;
2月21日,5号孔出水200m3/h,开始注浆,注入水泥114吨;
在钻机转动的日子里,朱庄矿地测科长何云灼始终吃住在办公室,或协调钻机工作,或下井查看水情,还要操心来矿支援队伍的吃住问题,哪一点都不能有闪失。一天一天,几步之遥,他也无法回家。脏衣服,臭袜子,都是妻子抱回去,洗好后再送过来。一段时间,本来很胖的何云灼竟“减肥”十多斤。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井下出水量也在一天天减少。特别是2月21日,5号钻孔出水量加大,注浆以后,工作面出水量明显减弱,由原来的1000m3/h、900m3/h,降至710m3/h。
随后,继续打钻,继续注浆,3月15日,又降至500m3/h。
4月中旬,工作面涌水量再次降到300m3/h。
这期间,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徐安昆十分关心朱庄矿治水工作,在淮北监察分局局长于宗立等同志的陪同下,专门深入井下查看情况。淮北矿业集团领导许崇信、赵奇、李伟等多次到矿上听取汇报或下井了解水情,指导水害治理工作。集团公司其他领导也先后前往或打电话关心矿上的治水问题。
到4月26日,朱庄矿治水工程共施工注浆钻孔和底板加固孔37个,总进尺达2800多米,注入水泥6000多吨,工作面出水量降到200m3/h以下,达到了预期的治水效果。
凶险的蛟龙终于被锁进了地层。
4月27日,淮北矿业集团邀请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郑世书等5位专家,对朱庄矿3622工作面注浆堵水效果和是否可以恢复生产进行论证。他们对整个水灾治理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一致认为:在完成注浆堵水收尾工程后,该工作面可以按计划于5月中旬恢复生产。随后,矿上便进行恢复生产准备工作。
5月15日中班,经过一番整治改造的3622工作面开始恢复生产。在朱庄矿综采一区采煤工人的忙碌身影中,停歇多日的割煤机又开始欢叫起来了。
看着那黑亮的煤流,穿越巷道,涌进煤仓,再从井筒升起,装入火车,走向远方,淮北矿业集团公司领导笑了,治水专家笑了,朱庄矿全体干部职工也都欣慰地笑了!
责任编辑陈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