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对竞争优势的效应分析
2005-04-29刘知娟
刘知娟
一、企业集群的兴起
具有近代工业意义上的企业集群现象首先是在欧洲出现的。无论是在欧洲工业革命前的荷兰和意大利,还是在工业革命期间及以后的英国和德国,都能看到比较明显的企业集群发展轨迹,这几乎和欧洲的工业化是同步的(卡洛·M·奇波拉,1976)。企业集群有可能使产业后起的地区超越原先在该产业上有优势的地区,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企业集群现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的环太湖地区、浙江宁波、温州地区和福建闽东地区比较普遍。据资料统计,浙江年产值10亿到50亿的中小企业群落有91个,年产值50亿到100亿的中小企业群落有13个,年产值100亿以上的中小企业群落有4个。如:绍兴的轻纺中小企业群落、义乌的小商品中小企业群落等。
二、企业集群对竞争优势的效应分析
(一)学习优势
集群内部具有发达的网络关系,使得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经常交流各自的工作体会,从而能共同提高。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使得具有丰富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人员能够在集群内部频繁的流动中,分散到不同的企业中。集群内部的学习效应主要体现在:首先,集群内具有技术、资金、劳力和企业家能力等完善的便利条件,为集群成员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其次,由于地理上的集中,使得处于学习曲线底端的企业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能够在集群内迅速扩散。
(二)成本优势
企业集群区域内的企业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获得成本优势,从而提示区域竞争优势。1.搜寻成本的降低。搜寻成本的降低主要表现在人才和客户搜寻成本的降低,这是因为由于企业集群的存在,使得有关人才和客户的信息更加集中。2.生产成本的降低。集群内部聚集众多的相关产业,企业可以很方便地与其它企业相比较,来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降低了整个集群的生产成本。3.隐性知识学习成本的降低。学习成本有显性知识的学习成本和隐性知识的学习成本,对于显性知识而言,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但是隐性知识只能通过平时的交流才能获得。在集群内部,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同行业的生产厂商、供应商、重要主顾及其他相关厂商和个人经常聚集在一起,人际间的频繁接触和交流,就降低了隐性知识的学习成本。4.采购成本的降低。集群内部主导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一般来说都较高,可以实现大批量的购买,因此,他们具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5.代理成本的降低。在单个企业中,识别代理人(经理人和普通员工)的机会主义行为就显得特别困难,即使能够识别出来,也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但是在集群内部,由于有其他企业作为参照物,委托人对代理人的不正当行为的识别就比较容易,从而减少代理成本。
(三)创新优势
不同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别并不完全是由其自身决定的,企业之间的孤立和分离也是造成企业创新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集群具有创新效应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就会弥补由于孤立和分离给企业带来的劣势。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地理上的集中,使得企业之间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迫于竞争压力,企业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各组织创新。其次,在企业集群内部,由于诸多竞争对手和顾客的存在,使得企业对其当前的形势和顾客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能够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最后,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企业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频繁交流就成为可能,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诸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流,更能激发新思维和新办法的产生。
(四)人才优势
由于集群内部有专业化生产和集群品牌,容易吸引相关人才来集群内部工作,从而在集群内部形成专业的人才市场,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找到合适的人才,降低了人才的搜寻成本。另外由于地理上的集中,使得集群内部的人才与企业之间处于信息对称状态,他们可以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再次,由于地理上的集中,使得人才之间交流的机会大增,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促进了人才自身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了企业的“能力”。
(五)融资优势
融资效应首先体现在集群内部。由于地理上的集中,彼此之间非常熟悉,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使得集群内部相互之间的融资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其次,企业集群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企业集群的存在使得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誉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减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再次,企业集群可以减少银行的信贷成本。信贷成本是指银行与中小企业从事信贷交易时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它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以往银行不愿给企业贷款的主要原因就是交易成本过高,但是在集群内部由于交易空间和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以及信息的对称程度高,使得银行的信贷成本大为降低。
三、发展企业集群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培植集群文化
一方面,由于集群内部的社会关系主要以同族、同乡为纽带,可以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聚会,增强人们之间的感情,强化集群内的情感氛围。另一方面,要在集群内部塑造诚信至上、信誉第一的理念,强化集群内部的道德氛围,从而降低集群内部的交易成本,提高集群的运行效率。最后,要树立“竞合”的观念,要让所有的集群成员明白集群内部各成员之间并不只是竞争关系,他们之间同时又是一种合作关系。
(二)建立有利于企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体制
尽管企业集群具有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的效应,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一些不利于这一效应发挥的因素,主要有:集群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松散、中介服务机构作用有限等。笔者认为,建立有利于企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体制,必须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改进。
首先,加强企业之间以及中小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的合作。目前,我国企业集群内的企业间合作度偏低,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建立起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联合生产网络,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企业集群对企业融资效应的发挥。因此,集群内企业之间要加强专业化与分工,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等中介组织的亲密合作,政府也要制定适当产业指导规划,使现有或新建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相辅相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
其次,引导性地进行金融支持。集群内地方政府可利用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或者可以利用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向国家计委或其它上级单位申请产业发展基金或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来对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但是,我们认为,地方各级政府对企业集群的金融支持不应停留在单纯的税费减免、低息或贴息贷款等措施上,而应考虑到企业集群的乘数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
(三)强化政府在企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波特认为,企业集群的发展是由企业战略、需求条件、生产要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政府在企业集群的发生、发展中毫无作为,听任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相反,政府在企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根据市场规律,政府不应该直接参与企业集群的发展,但是,在集群产生的时期,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基础设施和解决上述四个要素中的不利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政府的有效帮助,集群的产生就会很艰难,甚至有可能出现夭折。2.在集群成熟的时期,政府的角色应该偏重于取消扼制创新的障碍和限制。3.集群内部的不正当行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集群外部的市场环境建设均离不开政府的参与。
(四)整合产业“价值链”
目前,我国企业集群中的“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企业间难以形成依靠各自具有核心能力的关键环节相链接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因而难以获得范围经济。因此,在企业集群发展中应选择关联度高,存在价值链整合效应的产业进行优先扶持,并注重原材料、零部件及各种包装储运方面的整体配合的一贯性。